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開闢圍剿艾滋病毒新獵場

開闢圍剿艾滋病毒新獵場

開闢圍剿艾滋病毒新獵場

在與艾滋病抗爭的30餘年裡,這種致命的感染性疾病逐步轉變成一種可以治療的慢性病。特別是1995年,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提出的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俗稱「雞尾酒療法」)被採用後,艾滋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降低70%。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報告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758610人;2017年新報告134512人,死亡30718人。

近日,由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主辦的第五屆全國艾滋病學術大會在雲南省昆明市召開。與會專家帶來了艾滋病治療的新思路和新策略。

開闢圍剿艾滋病毒新獵場

篩選培養「楊子榮」

在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系統生物學系吳雲濤教授看來,至今還沒有一種治療方式能有效治癒艾滋病,實現2030年全球消滅艾滋病的目標任重道遠。「把艾滋病病毒從體內清除乾淨,是有些困難的。我們不妨換一種思路,只要檢測不出病毒,不需服用抗病毒藥,靠自身能力達到功能性治癒,保證個體健康狀態即可。」

吳雲濤的思路是「以毒攻毒」。首先把艾滋病病毒從體內提取出來進行改造,即把有毒的基因剔除,「嫁接」一段新的基因,然後把改造後的「艾滋病病毒」注入體內。改造病毒會自動找到被真正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細胞,被艾滋病病毒激活細胞的「自殺」蛋白,使含艾滋病的細胞死亡。吳雲濤以《智取威虎山》為例打了個比方,他把艾滋病病毒比作「土匪」,改造後的艾滋病病毒比作「楊子榮」。單純找「土匪」比較困難,而「楊子榮」很容易找到「土匪」所在地(被感染的細胞),並且與「土匪」打成一片,直至把感染細胞內的資源消耗殆盡,細胞自然就死亡了。

吳雲濤表示,這種方式的技術難點在於篩選,要在眾多有毒基因片段中篩選出既可以激活細胞「自殺」的蛋白質,又要對個體無害的基因。「我們已經在猴子身上做了實驗,並且效果不錯,希望有一天能在人體上應用這一治療方式。」

廣譜性抗體祭出組合拳

艾滋病病毒之所以如此難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其掌握了高超的「變臉」技能。它與藥物、抗體的鬥爭,如同諜戰劇一樣充斥著潛伏與追擊的橋段。事實上,艾滋病病毒以每年1%的速度變異,而不同亞型的病毒之間的差別可以高達30%。病毒表面蛋白變化的巨大差異,常常讓藥物、抗體在病毒「變臉」後失效。新的亞型病毒以全新面貌躲避藥物和免疫反應的追擊,潛伏在人體內。「追蹤艾滋病病毒變異毒株,研究藥物和治療方法,這種方式令人疲憊。」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感嘆道。

「經過8年~10年的研究,或許我們能研製出相應的疫苗或者藥物,但經不住病毒的變異。」張林琦說,廣譜性抗體既能清除病毒,也能提升機體免疫功能,具有一箭雙鵰的作用,是艾滋病治療最具潛力的方向之一。廣譜性抗體是一記組合拳,既有從人體分離出來的抗體,又包含通過體外基因重組構造出的抗體。相比以往的抗體,中和強度以及廣泛性都非常可觀。即便艾滋病病毒千變萬化,廣譜性抗體也會覆蓋絕大多數變異。

今年4月,香港大學、深圳市三院、中國醫科大學、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清華大學醫療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的串聯雙價艾滋病廣譜中和抗體(BiIA-SG)。體內外實驗中,BiIA-SG展示出強大的功效,在體外能有效中和124株不同基因亞型的艾滋病毒,在體內可以完全保護小鼠不被多種艾滋病病毒感染。此外,基因導入的BiIA-SG可以在小鼠體內持續發揮功效,並清除已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細胞。與單一艾滋病廣譜中和抗體相比,BiIA-SG的廣譜性和有效性明顯得到改善,有望成為真正首個中國製造、適用於臨床治療艾滋病的抗體藥物。

防控管理不能代替科研

「在專項實施前,艾滋病領域研究面臨多種技術難題。比如,缺乏對疫情的評估預測技術,預防干預手段不足,艾滋病疫苗臨床試驗研究難以推進,沒有適宜我國國情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及策略等。」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傳染病防治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李青介紹,2008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傳染病防治和新葯創製兩個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方案,並於同年啟動實施。10年來,傳染病專項在艾滋病防治科研領域共立項51個課題,中央財政經費支持15.87億元;新藥專項共支持與艾滋病防治相關課題26項,中央財政經費支持1.55億元。

李青介紹,經過10年的努力,我國已將艾滋病轉變為可防可治的慢性傳染病,建立起疫情評估模型和預測模型體系,檢測試劑填補國內空白,綜合預防干預技術和體系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立了3個艾滋病疫苗評價平台,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多載體HIV疫苗序貫和重複免疫策略,並在猴體實驗觀察到良好效果。

李青坦言,目前艾滋病領域的科技工作與疾病防控日常工作界限不清。「艾滋病的科研思路是要解決技術問題,而不是解決管理問題。一定要警惕把管理和政策成就歸結成科學成就。」他介紹,「十三五」期間將繼續部署重點研究任務,在流行嚴重地區探索控制傳染源,減少傳染性等有關技術;加強重點人群預防艾滋病傳播精準干預技術研究;加強國際合作,開展疫苗相關研究;加強高端及適宜診斷試劑研發應用;推廣適宜國情的新型治療方案,加快研發抗艾滋病藥物復方品種和原料藥品種。

文/健康報記者 楊金偉

編輯/管仲瑤

原創聲明:以上為《健康報》原創作品,如若轉載須獲得本報授權。

點擊下方愛心,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 的精彩文章:

救助百萬生命:「一包葯」項目獲第十屆中華慈善獎
摘得諾獎的免疫療法因何神奇?

TAG:健康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