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假如你失明了,城市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假如你失明了,城市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這是城君原創的第

1132

個城市故事







年輕人的眼睛,是長在屏幕上的器官。

上班對電腦,下班玩手機。不管日常走路,還是外出旅行,眼睛看到的依然只是手機里的世界。


 


如果有一天,我看不見了,城市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







於是,我戴上眼罩,拿上相機,在我的城市裡走了1個小時,純粹用身體去經歷一次沒有視覺的城市旅行。


 


為什麼帶相機?我想記錄下那些平時用眼睛可能沒有注意到的細節,看看我都錯過了什麼,又發現了什麼。

 


在這趟看不見的旅行中,我們依靠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來探索城市,手持相機充當「眼睛」,捕捉我們想記錄的一切。









1、沒有視覺,沒有安全感






戴上眼罩的那一瞬間,黑暗襲來,眼睛感受不到一絲光的溫度。心裡突然有點慌張,雙手下意識地想要摘下眼罩。






雖然知道「導盲員」就在身邊,但我依然放不開,整個人都畏手畏腳的,幾乎是彎腰駝背,拖著腳掌挪動著,不敢真正邁開腳步。






一開始,我幾乎是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腳上。每走一步,都要用腳尖去探路,感受路面的平坦曲折。特別是第一次上下樓梯的時候,一伸腳,感覺是邁向了無底洞。


 


平日里,麻石路走起來硌腳不舒服。但在看不見的體驗中,這種凹凸不平的觸感,反倒給我帶來了一種莫名的安全感。





我「眼」中的世界





當時的世界




當腳掌碰觸到麻石路的紋路和起伏,形成了一種靠觸覺指引的方向感。彷佛沿著紋路的指引,路的方向就在腳下。盲道大概也是一樣的道理吧。






 

2、第一次發現塑料袋如此之多




慢慢地,和「導盲員」有了足夠的默契,我開始更多地留意聽得到的世界。

聲音,幾乎是我唯一能確定的信息,我只能用耳朵來判斷身處的環境。






在老城區里,不管是街邊買賣,還是老廣的日常出行,塑料袋總是不可或缺的最佳配角。


 


除了依靠人們講話的聲音來判斷自己所處的環境,我還能根據塑料袋的沙沙聲和人們走路時鞋子摩擦地面的聲響,來判斷身邊是否有路人經過。






3、    平時的感官記憶是豐富而隱秘的




在旅行的過程中,雖然我的眼睛看不見眼前的景物,但眼內浮現的映像卻很豐富。很多是平日里見過的景物,憑藉著感官記憶,加加減減,在腦海里剪輯成想像中的風光。





我「眼中」的世界





當時的世界




吵鬧的廣場,人們踢毽子的聲音此起彼伏;風掠過湖面,帶有一絲腥味,吹得落葉在地上嘩啦啦地翻滾;老廣們操著地道的粵語,不管是運動還是閑聊,聽上去總是充滿生活的煙火氣。





我「眼」中的世界





當時的世界




熱鬧的街道邊,汽車疾馳而過的引擎聲,共享單車的解鎖聲,便利店自動門的電子歡迎音……每當有熟悉的聲音響起,我總是情不自禁地腦補一個個畫面:窮盡回憶,試圖構想、還原真實的場景。





通過觸摸,我猜想並模仿雕塑人物的神態。






4、盲道無路可走




只不過,當「導盲員」真正把我帶上盲道的時候,我反而又開始寸步難行。或許是年久未修,又或許我對盲道的不熟悉和不敏感,我必須仔仔細細地摸索,才能準確地找到盲道的位置。






行走在盲道上,也沒有百分百的安全感。一輛佔用了半格盲道的共享單車,撞痛了我的小腿;一個把盲道當模型車賽道的小孩子,差點兒把我絆倒。小孩的長輩當時就坐在旁邊玩手機,毫不理會。





我「眼」中的世界





當時的世界




每當有車輛的聲音出現,不管是巴士、汽車還是電動單車,我都會忍不住問身邊的人:「我們是在馬路上嗎?為什麼感覺車離我們這麼近?」

在看不見的世界裡,內心的不安全感總是在無意中被無限放大。






走在熱鬧的街巷上,路人們往往只是匆匆一瞥,然後毫不在意地繼續與同伴高聲闊論往前走。好幾次,「導盲員」不方便側身,迎面而來的路人當仁不讓,直接撞開了「導盲員」的肩膀,絲毫沒有讓路的意思。








5、人們不習慣身邊有盲人的存在




在看不見的情況下,我依然可以感受到被旁人注視的眼光。當塑料袋的聲音越來越響,人走路的聲音越放越慢,我猜想:

他們一定是放慢腳步來看我了。






事實上也是。在這1個小時里,有超過10個人目不轉睛盯著我看,拄杖的大爺、掃地的阿姨,都在「審視」我。甚至從我身邊走過的路人,走遠好幾米後,還一直扭著頭盯著我。所以我拿起相機,與她「對視」:




我「眼」中的世界





當時的世界




或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平時很少會見到在街上出行的盲人,才會有這樣的目光審視。





樹葉偷摸了我的頭。




不過,在這1個小時里,我本以為會有陌生人忍不住好奇過來問個究竟。但實際上,這只是我單方面的臆想。


 


唯獨有短暫交流的陌生人,是一家古玩店的老闆,

他以為我是真的瞎。






他從店裡走出來,問我們:「這戴著的是什麼眼罩,可以恢復視覺嗎?」但在得知我們只是「扮盲」,悻悻留下一句:「要是可以幫助盲人復明,那才是真的牛逼。」






6、少了視覺,少了味道




我原本以為,在失去視覺的情況下,嗅覺和聽覺將發揮更極致的功能。但在正式體驗的過程中,才發現並非如此,因為視覺障礙,我依然在沿途錯過了很多風景。





一對精心打扮的溫馨母女,在為彼此的旅行留下紀念。





光顧著聽街坊們的討價還價,卻忘了用鼻子聞一聞,雞蛋餅特有的香味。





遠處飄來了一陣烤雞翅的香味,我以為只是老城區里陳舊的住宅區,沒想到是如此獨特的白色建築。





古玩城裡獨特的檀木香四溢,我卻簡單粗暴地以為自己只是路過了一家洗髮店。




但我萬萬沒有想過:

少了視覺,美食吃起來也變得寡淡無味。





我「眼中」的世界





當時的世界




在黑暗中進食,我滿腦子想的是如何快速地把東西吃完,管它是什麼味道,能填飽肚子就行。卻沒想到,「驚喜」在等待著我。





最右為我的「光碟」。同行的小夥伴們,在視覺正常的情況下,會先行攪拌,讓湯汁被腸粉均勻吸收,最後的盤子乾乾淨淨。




在「謎底」揭曉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美食中講究的色香味的重要性。人始終是視覺動物,少了「色」的前提刺激,再好吃的美味,也抵不過黑暗中的「隨便」。









中國有近1800萬視障人士,是全世界盲人數量最多的國家。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幾乎看不到盲人出行的蹤跡。






大多數盲人,都選擇躲在家裡。或許他們並非想要逃避,只是因為

出了家門,他們根本無路可走。


 


儘管中國擁有全球長度最長、分布最廣的盲道。但有形的或無形的障礙,還是橫亘在盲人與外部世界之間。





太原市恆山路十里鋪街口一段曲折的盲道,50米內有26個直角彎,已拆除重建。




盲道為盲人設計,卻也成為了盲人最害怕走的道路。

因為不知道走著走著,你會撞上什麼東西,或者去往哪裡。





中國式「斷頭盲道」,你永遠不知道路的盡頭通向哪裡。




在我們「扮盲」的體驗中,旁人表現出來的冷漠,或許不是真正的冷漠,而是面對突然邂逅的盲者,不知道該做何反應和關注。

人們只是不習慣,盲人出現在大眾的視角里。






10月15日,今天是「國際盲人節」。借著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只想表達一下對城市裡盲人的關注。

關注視障人士,其實也是在關注我們自己的生活。






盲道、吃飯、買東西、被注視等等這些小體驗,都是盲人生活的一個普通環節。

沒有視覺不一定是盲人,盲人不一定沒有視覺。


 


那些在日常中「隱形」的風景,其實不是被我們的眼睛忽略,而是我們的心。我們或許無法改變城市,但可以更用心感受一下城市。


 


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幸失明了,城市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請你現在閉上眼,心裡默數30秒,留心感受一下周邊的聲音、氣味和皮膚接觸的感受,然後告訴我,你的「看不見的城市」,又是什麼樣子?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城市碎片搜集規則及獎品(←戳)


 




10月14日獲獎名單


梨子、~zZ、陌上花開


中獎的讀者會有工作人員與你聯繫










加微信號:

nayizuochengg 

 

加入

「那一座城」

讀者會



合作諮詢QQ:

315917873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揭秘 | 城君和他對面脫髮男同事的工作日常。
在這裡提陽澄湖大閘蟹,小心當地人削你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