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下個60年,NASA何去何從

下個60年,NASA何去何從

原標題:下個60年,NASA何去何從


來源 | 科技日報


記者 | 劉霞


將人類送上月球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1958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時的首要目標之一。六十年滄桑砥礪,一甲子春華秋實。NASA不僅實現了載人登月的目標,還將其在載人飛行任務領域的視野擴展到了火星。


60年前,私人太空飛行只是科幻小說和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情節。但世易時移,像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等航天巨頭,目前正致力於讓這一夢想成為現實。


在私人公司不斷湧現,私人太空旅行也有望成為現實的未來,NASA將何去何從?美國太空網最近與3位來自產業界的航天專家進行了交談。這些專家認為,NASA未來60年的面貌將與前60年有很大差異。NASA應進一步加強與私人公司合作,專註於更「精細的」深空探索項目,比如載人火星登陸等。

從月球出發


NASA是60年前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簽署《美國公共法案85-568》後正式創建的。


迄今為止,NASA已成功執行很多太空任務,但首先映入人們腦海的當屬「阿波羅11號」。這項任務在1969年首次將人類送上月球,執行任務的宇航員分別為指令長尼爾·阿姆斯特朗和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阿姆斯特朗也因此成為「登月第一人」,他踏上月球後說的「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從此也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言。


60年來,除了征服月球外,NASA還完成了對太陽系的「初始認知」,利用空間工具造訪了太陽系內所有行星和很多矮行星、衛星、小行星和彗星。


「旅行者1號」(Voyager 1)航天器已進入星際空間、「旅行者2號」(Voyager 2)正朝星際空間進發;「卡西尼號」以及哈勃和開普勒望遠鏡等航天器也向地球發回大量令人驚嘆的圖片。這些探測活動和照片,徹底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及其形成的理解。

公私合營或雙贏


但如今,NASA也面臨不少危機。部分原因在於SpaceX和「藍色起源」等公司,走在新一波太空商業浪潮的最前沿,此外,還不斷有小型航天公司湧入,步入了長期以來一直是NASA和其他政府航天機構的專屬領域,NASA與這些機構的合作也不斷增多。


斯坦福大學航空航天系兼職教授斯科特·哈伯德對美國太空網表示,全球約75%的航天企業已經商業化。


非營利性商業航天聯合會主席厄里克·斯塔默表示,目前NASA與私營部門合作的項目中,最受矚目的是「商業航天員計劃」。自從NASA的太空梭於2011年7月退役以來,就一直依靠俄羅斯的航天飛行器將宇航員送往外太空。「商業航天員計劃」希望能研製出美國自己的載人飛船,攜帶宇航員進出國際空間站。為此,NASA同SpaceX和波音公司簽訂了數十億美元的合同,這兩家公司正在分別製造「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和CST-100「星際飛機」(Starliner)。這些飛船計劃於明年某個時候開始運送宇航員。


此外,還有不斷成熟的商業貨運計劃。該計劃由NASA同SpaceX和諾斯洛普格拉曼公司簽訂,用機器人將貨物運往國際空間站,這兩家公司目前已完成了很多次這樣的飛行。

哈伯德說:「如果沒有蓬勃發展的太空飛行私人部門,我認為,深空探索是不可持續的。利用私營部門業已證明的降低成本的方式,對未來可持續的太空探索至關重要。」


NASA商業太空飛行主任菲爾·麥卡里斯特也提倡這些公私合作夥伴關係。麥卡里斯特稱,私營公司的優勢在於它們「反應更快速、行動更敏捷,做決定更果敢」。而NASA的官員們召開了「各種各樣的會議,舉行了很多討論,耗費的時間往往比私營企業更長」。「私營部門希望快速行動並獲得成本效益,而NASA擁有60年的人類太空飛行經驗……兩者實際上能夠有效地相互補充。」


專註於精細項目


哈伯德和斯塔默也都表示,儘管NASA的預算比其他國家航天機構的預算多很多,但對於其雄心勃勃的目標來說,費用仍然太昂貴。為了獲得最大收益,「必須利用私營部門的創新和技術,讓NASA做一些『精細的』項目」。

斯塔默解釋說,「精細的」項目指「推動更深層次太空探索的項目」,比如,重返月球和探索火星等。


不久前,美國副總統兼國家航天委員會會長邁克·彭斯和NASA局長吉姆·布萊恩斯汀申請了在月球軌道上建造太空站的計劃,該計劃將讓人類在月球上獲得全新的永久駐紮地。據悉,這項月球計劃完成後,NASA將繼續致力於火星探測任務。


據西班牙埃菲社今年10月4日報道,NASA首席歷史學家比爾·巴里表示,踏上那顆紅色星球已成為NASA的一大要務,「我們仍在為實現這一目標而不懈努力。我們將在本世紀30年代末開展載人火星任務,儘管這一時間將取決於資金以及我們的國際和貿易盟友們的情況。」


此外,NASA還將繼續深入探索太陽系。目前正計劃探索木衛二,還有一系列新一代望遠鏡正在建造中,包括最早將於2021年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等。


本文轉載自「科技日報」,原標題《下個60年,NASA何去何從》,記者 | 劉霞


為分享前沿資訊及有價值的觀點,衛星與網路微信公眾號轉載此文,並經過編輯。


支持保護知識產權,轉載請註明原出處及作者。


編輯:楊艷、朝暉、林紫、娜娜


設計:鄭慧


原創文章轉載授權、轉載文章侵權、投稿、媒體合作等事宜,請加微信號:nongyan258766



最大飛機投資家走了,留下一個太空夢……



2017年原創文章合輯(包含:「航天+」等七大專題;商業航天分析31篇;深度產業觀察27篇)


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衛星與網路 的精彩文章:

宇宙人8.27 | 中國自主研製首顆宇航級高速圖像壓縮晶元在高分十一號衛星成功應用;美企試射可復用亞軌道火箭
宇宙人10.9|百年發電數據跑起來,中國的趕超太燃了!我國商業型太空擺渡車首飛成功,與火箭搭檔實現運力翻番

TAG:衛星與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