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尋找人類遺失的第六感

尋找人類遺失的第六感

人有五種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但是,生活中許多人都相信人類身上還有一種神秘的第六感,能夠幫助我們獲得平常難以察覺到的信息,例如可以預見未來可能會發生的災難、用極其敏銳的嗅覺追蹤氣味、靠地球磁場來指引方向等。那麼,「第六感」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一般人為什麼都意識不到?科學家至今不能給我們確切的回答。

一些科學家相信,「第六感」就是人類對地球磁場的感應,這種感應直到今天還深藏於我們人類體內。

大自然中有些動物可以依靠本能自動找准方向,彷彿身體里就有一個「指南針」,當然這得多虧了地球磁場的幫助,例如跟隨季節遷徙的北美洲帝王蝶,在每年的10月底到來年的3月初,帝王蝶都會從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南部穿越4500多千米來到溫暖的墨西哥中部越冬繁衍,成千上萬隻帝王蝶聚集在一起飛向藍天,翅膀在陽光下折射出漂亮的橘紅色,吸引無數遊人駐足參觀;海龜是一種洄遊生物,每年成年海龜會在繁育期選擇洄遊到出生地進行繁殖,然後再返回到自己遙遠的棲息地;另外還有離家采蜜的蜜蜂、會定位飛行的信鴿以及巨大的鯨類都被證明確實有磁感並能做出相應反應。

磁感是一種古老複雜的生理機制,能夠幫助動物們判斷磁場方向、磁場強度和磁傾角,其中的運作原理至今仍是一個謎。科學家們猜測有可能是磁場觸發了細胞中一種蛋白質名為隱花色素的量子反應,也有可能是有一種受體細胞里被稱為磁鐵礦的磁性鐵礦物起了作用。但以上哪種說法都不能取得科學家的一致認同。

那麼,人類身體內是否有磁感應機制呢?科學家證實,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來自海洋中的魚類,那些魚類都擁有第六感:探測水下電場的能力。這種電感能力讓人類的海洋祖先能夠在水下捕捉活的獵物。在捕食的時候,比如說更小的魚類遊動或者擺動它們的魚鰓的時候就會導致周圍電場的變化,這樣捕食者就能夠探測到它們。

當我們遙遠的祖先在數千年前離開水的時候,他們進化出了其它打獵的方式,因此這種探測水下電場的本能就隨著時間而逐漸失去。然而某些哺乳動物,比如說海豚和半水棲的鴨嘴獸後來各自進化出了改進的神經末梢,為它們提供了探測水下電場的獨有方式。但是其它的海洋居民比如說刀魚和象鼻魚各自進化出一種名為「電子器官」的結構,它們藉助這種器官形成電場,這樣它們可以使用這種電場進行水下的通信、交配選擇和定位等。

那麼,這樣的第六感是否仍然還隱藏在人類身體的某個角落呢?人類的某些預感或者心靈感應是否就是這種隱藏的第六感被喚醒了呢?美國地球物理學家基爾希溫克教授相信我們可能擁有和鳥類一樣的第六感官來探測到地球的磁場,我們只是忘記了怎麼去利用它而已。在加州理工學院,基爾希溫克設計了一個法拉第籠,讓24名志願者坐在完全黑暗的籠子當中並且為他們連接上了腦波探測儀,以便能分析他們的大腦活動,然後向志願者們提供和地球同樣強度的旋轉磁場。當磁場逆時針方向旋轉時,志願者大腦中的α波下降——這是大腦活動的信號,腦電圖檢測器還捕捉到了志願者的神經反應有輕微的延長,這就說明我們能夠在潛意識當中感覺到它。

儘管後續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試驗,但是他堅信我們和地球的聯繫比我們想像中的更緊密,我們能夠通過第六感來感知地球的磁場,同時這也是人類進化史的一部分,磁感應可能是我們最原始的感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我們為何有拖拖拉拉的習慣?
宇宙無心無邊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