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萬對戰三十萬,最後還斬殺敵軍七萬,如此強大的國家為何亡國?

兩萬對戰三十萬,最後還斬殺敵軍七萬,如此強大的國家為何亡國?

原標題:兩萬對戰三十萬,最後還斬殺敵軍七萬,如此強大的國家為何亡國?


751年,唐朝安西都護府軍隊與阿拉伯帝國的穆斯林、中亞諸國聯軍在怛羅斯相遇,從而,導致了一場為期兩個多月的戰爭。這場戰爭,後世又被稱為:怛羅斯之戰。


最終,以阿拉伯帝國慘勝告終,這是阿拉伯與大唐幾次邊境衝突中唯一一次打勝安西軍。阿拉伯先二十萬人,後增兵到三十萬人,然而,唐朝的遠征軍只有兩萬四千人。最終的戰爭結果是:阿拉伯方面傷亡七萬,唐軍傷亡一萬五千人 。


公元753年,與阿拉伯戰爭中飽受摧殘的唐朝在短短兩年的休養生息中逐漸恢復了國力。


此時吐蕃圖謀不軌,再次入侵唐朝,與西域唐軍血戰。不得不說,盛唐時期國家的恢復力十分驚人,在經過兩年修整的西域唐軍十分強盛,不但,擊退了吐蕃軍,更是一路追擊,高歌猛進,甚至,打到了大勃律的賀薩勞城,最終,令西域異族聞風喪膽。


大唐的崛起近在眼前,可是,天不遂人願,一場事件的發生將即將重回巔峰的唐朝打落深淵——它就是: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時期,大唐的江山是什麼模樣?從杜甫這一時期的作品中我們就能領略到安史之亂前後唐朝社會天翻地覆的變動: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 ...

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

傷心不忍問耆舊,復恐初從亂離說。

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

周宣中興望我皇,灑血江漢身衰疾。」

可以說,爆發安史之亂的原因有很多,目前,被史學界認同的主流說法是李林甫嫉妒朝中其他賢能,為了妨礙其他有戰功的將軍被提拔到朝中威脅自己的地位,所以,李林甫在任用將領時選用了大量異族將軍,使唐朝的軍權大部分落入藩臣手中。



但是,筆者覺得這種說法存在問題。

唐朝自建國初期便實行府兵制度,這種制度的優勢在於既保障國家有充足的預備役,有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國家的軍費開支。至於,這種制度的弱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朝廷要將大量田產劃分給預備役,這些平時務農戰時當兵的預備役又缺乏戰鬥力。


唐朝建立之初人口稀少,所以,有充足的田產供預備役耕種,但是,到了玄宗時期,唐朝人口呈爆炸式增長,無法將大量田產劃分給府兵耕種。


熟知歷史的朋友都清楚,我國的封建王朝在建國初期大多實行土地平均分配製,而亡國的最大原因大抵都是土地兼并。作為統治者當然清楚土地兼并所帶來的危機,但是,土地兼并是封建統治紊亂所造成的必然趨勢,僅憑統治階層根本無法控制這一現象的發生。



唐朝初期有著十分嚴厲的律法約束土地兼并,但是,土豪鄉紳素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將屬於勞苦大眾的土地收入囊中。田產被蠶食的貧苦百姓該如何負擔府兵的賦稅呢?於是,只能遠離家園逃離徵稅,形成惡性循環。

唐朝並沒有計劃生育相關的法規出台,所以,呈指數增長的人口為國家土地帶來極大的負擔。子孫長大後自然會繼承田產,隨著家族不斷開枝散葉子孫所繼承的土地越來越少,最後,分到的土地不論如何耕種都無法養活自己,只能將土地賣給地主土豪。


就算有足夠的土地養活自己,可是,務農根本不是旱澇保收的生計,遇到天災人禍一年的收成付諸東流,農民自然沒錢為自己購買武器裝備參加兵役。可國家卻強制要求農民參軍,除了逃亡別無他法。到了玄宗時期,土地兼并的情況愈演愈烈,甚至連護衛皇宮的親軍都無法招滿。



唐玄宗不得已之下,只能另行他法,以「彍騎」和「長征健兒」這種方式招兵。

但是,長此以往,以府兵為主的關中地區逐漸空虛,而邊疆地區的兵力則飛速增長,內外軍事的不平衡已初現端倪。此時唐玄宗意氣風發,希望繼續開闢疆域,所以在全國設置了十大節度使,卻未曾想過正是分封節度使這項舉措使唐朝墜入深淵。


安祿山就是在這一時期發跡,成為威脅唐朝的隱患。



隨著開元盛世日久,人心倦怠,唐玄宗逐漸失去了當初的雄心壯志。加之楊貴妃入朝,唐玄宗逐漸沉淪為只知享樂的昏庸皇帝。安祿山抓住時機,為了加官進爵不惜認楊貴妃為義母,從此,混跡在唐玄宗身邊平步青雲。


唐玄宗在登基之初曾提倡全國節儉,卻在晚年變得揮金如土,甚至,將全國一年的納貢全部交給李林甫處理,又先後將軍國大權拱手讓給李林甫、楊國忠掌控。李林甫靠著油嘴滑舌當了十九年的專權宰相,在此期間排除異己,斷絕言路,排斥忠良,一意孤行。



楊國忠在借著楊貴妃上位後得以繼承李林甫宰相之位,這位新上任的宰相卻一心為財,毫無治國之心,導致奸佞滿朝,文武百官大多昏庸腐敗之輩。安祿山掌控三路大軍,其中,精銳部隊更是多達十五萬,又因與楊國忠之間關係交惡。


唐玄宗對二人之間的讎隙置之不理,安祿山一不做二不休,借著征討楊國忠的名義舉兵謀反... ...在這場長達八年的動蕩中,將大唐這座充滿蟻穴的大堤摧枯拉朽般毀滅,雖然最終這場動亂被終結,但安史之亂已將大唐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再無緩和餘地。


參考資料:


『《新唐書》、《安史之亂》、《杜甫:憶昔二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社 的精彩文章:

此人20年前見一女人,20年後再次相遇,女人無奈的說:你怎麼才來
楊廣真的殺了他的老子楊堅嗎?這裡有四個最大疑點,他多數被冤枉

TAG:山川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