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越戰爭一個小知識:解放軍的甲乙種步兵師是怎麼回事?

中越戰爭一個小知識:解放軍的甲乙種步兵師是怎麼回事?

說到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經常能提到解放軍參戰部隊這個師是甲種的,那個師是乙種的,人員編製和武器裝備都有不同,這是怎麼回事呢?相信不少網友也只是大概聽說過,但不了解詳細情況。下面,筆者就淺釋一下這個問題。

建國後,解放軍的編製體制曾經過多次調整,以步兵師(陸軍師)為例,50年代分別實行了重裝師和輕裝師編製、滿員師和簡編師編製;60年代改為大、中、小師編製,並分南北方兩種類型編製;70年代中期再度整編為甲種師、乙種師和摩托化師編製,仍分南北方兩種類型編製。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我軍參戰部隊,就是按70年代中期後的陸軍師編製進行整編的。

根據陸軍甲、乙種部隊編製規定,甲種部隊為齊裝滿員部隊,乙種部隊為縮減編製的半滿員部隊。一般陸軍乙種師(以南方類型部隊為例)兵員在5000多至6000人左右,轄3個步兵團、炮兵團和高炮營、通信營、工兵營等;步兵團轄3個步兵營和警通連、機炮連等;步兵營轄2個步兵連、機炮連等;步兵連轄3個步兵排、火器排(通常稱4排)等;炮兵團轄3個炮兵營和直屬隊等;團屬機炮連轄迫擊炮排、無坐力炮排、高機排等;營屬機炮連轄迫擊炮排、無坐力炮排、重機槍排等;連屬火器排轄3個40火箭筒班。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略展開命令下達後,解放軍各參戰部隊立即進行各種組織準備,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要將乙種部隊擴編為甲種部隊,補齊編製和人員、裝備。一般陸軍乙種師步兵團要擴編成5個直屬連;步兵營擴編成3個步兵連和機槍連、炮兵連;步兵連火器排增編60炮班,同時減少1個40火箭筒班;炮兵團擴編成4個炮兵營;師團其他直屬隊也按照擴編要求進行整編。同時,補充、調整相關幹部,配備、充實各類骨幹和技術人員,補充調整武器、裝備、彈藥、車輛、器材等。這樣進行擴編後,參戰各陸軍師員額在 11000-12000人左右,都達到齊裝滿員的甲種部隊標準,基本上適應了作戰需要。

1979年解放軍共動員參戰29個陸軍師,其中有21個師原為乙種師,需要進行臨時擴編。以成都軍區第50軍149師為例,全師共擴編1個營部和36個連,調整、提升幹部836名,提升正副班長1350名,補充老兵2539人,新兵3108人,共補入兵員5647人,同時補充調整了大量武器裝備和物資器材等。

經過自衛反擊戰的檢驗後,我軍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教訓,其中甲乙種部隊編製就被證明不符合戰爭需要。平時簡編,戰時擴編,但卻沒有相應完善的預備役制度,只能臨時補入大量新入伍人員,缺乏訓練和磨合,在實戰中付出了血的代價。戰後,我軍加快了現代化建設的速度,經過1985年、1998年兩次大中規模精簡整編,全軍取消了甲乙種部隊編製,並基本統一了南北方編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沈聽雪 的精彩文章:

看特戰經典《黑豹突擊隊》,憶中越戰爭解放軍老山偵察兵
「遼寧」號航母服役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實力有多強

TAG:沈聽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