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如懿傳》:衛嬿婉心機再深,也逃不過樊勝美式的悲劇

《如懿傳》:衛嬿婉心機再深,也逃不過樊勝美式的悲劇

《如懿傳》終於大結局了!

很少追劇的我也耐著性子看完了。最後,如懿用兩句話給這段付出一生的感情下了定論,一句「花開花落自有時」,一句對皇上的叮囑:「一路保重啊」,不再期望,不再牽掛,無愛無恨,像是一種訣別,令人唏噓。

如懿是真的累了,也冷了,曾經愛過不假,但被冷漠、忽視、羞辱、折磨過後,誰也不會一直等在原地,原諒曾經傷害過自己的行為,這就是感情。

帝王家的婚姻參雜了各種利益,加上編劇為了劇情犧牲真實,如懿和弘曆的愛情對普通人沒有太多現實意義。

因此今天,川哥不聊兩位主角的愛情,來和大家聊聊兩位主角身邊存在感很強的人物—衛嬿婉

1

衛嬿婉的一生是怎樣的?

小說用一句話總結了她的一生:出身低微卻心比天高, 曲意逢迎一生作惡。

從一介宮女位至皇貴妃,嘉慶帝的生母,她心計頗深,為了翻身做鳳凰,不惜和青梅竹馬的凌雲徹決裂分開。

開始不得寵,費盡心機懷孕,卻因求子心切誤服了避孕藥物,以為是如懿和舒妃故意做的,因此生恨。她曾經是大阿哥的宮女,玉妍的宮女,飽受玉妍的欺辱,深恨玉妍,為了復仇,暗害九阿哥挑起玉妍與如懿敵對。

為求上位百般討皇帝歡心,毫無底線,挑撥帝後離心。

如懿死後被群妃暗中收集罪證告發,十年後,皇帝知道衛嬿婉的齷蹉罪行後,用牽機葯賜死。

也許是為了迎合觀眾口味,劇版《如懿傳》把對衛嬿婉的審判提前了十年,放在了如懿還活著的時候。

86集,皇帝讓衛嬿婉在如懿為死者制的經幡前一個個叩頭認罪,網友說,這是《如懿傳》讓人最舒適的一集了,大快人心。

2

為什麼大家都討厭衛嬿婉?

因為她心機深重、貪慕榮華?

後宮是非之地,歲月靜好自然是不可能的,妃子們各憑本事,求寵奪名,觀眾們看的也是熱鬧,還上升不到討厭甚至憎恨。

衛嬿婉真正讓人討厭甚至憎恨的是她的惡行沒有下限。沒有人知道她下次惡行的底線在哪裡。

有一句俗語:寧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

為什麼? 因為君子底線明朗,且他會死守底線。和這樣的人交往,有足夠的安全感,對方有所為有所不為。

而和小人交往,安全感被不安感代替,時時刻刻得防著背後的冷箭。

對青梅竹馬的凌雲徹,衛嬿婉一邊享受著青梅竹馬的關愛照顧,又暗自嫌棄另攀高枝。後來因為自己害如懿凌雲徹下場悲慘,不思悔改,將罪行都算在如懿身上,決定用最陰毒的辦法報復如懿。

對田姥姥,田姥姥為了治好女兒的病才豁出去做這種危險的事,而衛燕婉利用完後,做的是殺人封口,且原就沒打算替她女兒治病。

對進忠,為自保,殺死一心為了自己的進忠,眼皮都不眨。

3

衛嬿婉天性就如此惡么?

也不是,一開始她只想過上好生活的小宮女,雖然跟純潔心靈不沾邊,但那時還沒有害人之心,照顧大阿哥非常用心,目的也很簡單,照顧好皇帝長子自己肯定少不了好處。

是什麼造成了她的惡?川哥分析,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自己的家庭:古代版樊勝美。

在她的家裡,有一個貪財重弟的老媽,有一個混混弟弟,而且她爹死的早,這讓她學會了只有靠自己才可以活得更好,其他人誰都靠不住。誰可以保自己,自己就向誰靠攏。

另外從衛嬿婉其母入宮的片段可以看出,她母親是怎麼在宮裡耀武揚威,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樣。最經典的場景為:當其母自己走路左看右看,沒有站穩,撞到人家宮女,反而指責宮女。這一切可以看出她母親的小格局,貪財,勢利,沒有教養,而且把自己的錯往別人身上推。

有其母必有其女呀,咱們可以從衛嬿婉身上的種種做事方式可以看到,雖然她通過改裝,登到了最高的位置,但是也改不了從母親身上學來的東西。

二、現實的殘酷。

社會階層的制度嚴格,導致階級分明。衛嬿婉出身於漢軍下五旗大包衣奴才,剛開始在宮中當奴婢,受盡人情冷暖,看到了婢女和皇帝嬪妃的區別待遇。尤其是在嘉貴妃的宮中受到的虐待,讓她徹底拋棄尊嚴,拋下良知,開始反擊之旅,去報復所有的人。

即使當上了皇帝的妃子,但是內心的自卑感依然存在。衛嬿婉擁有權利後,讓她覺得嘗到了甜頭,宮女們對自己恭恭敬敬,羨慕自己,也報復了曾經欺負自己的人。但是這不夠,因為其他嬪妃看不起自己,這又促進她不惜代價的往上爬。

三、自我貪念。

她知道皇宮內院無感情,只有足夠的權勢才能保自己平安。她明確知道自己只是皇帝的玩偶,因為自己雖和如懿長的三分相似,但是自己有如懿所沒有的聽話,順從,這讓皇帝很喜歡。

當皇帝寵妃就是為了讓自己擁有權力,讓自己可以享受指使他人的權利,可以把其他人踩到自己腳下。權利帶來的榮耀讓她一而再再而三的去通過各種方式獲得皇帝的寵愛,一步步爬上更高的位置。

原生家庭加上後期的悲慘經歷,一步步讓魏嬿婉掉進罪惡的深淵。

4

魏嬿婉該如何自救?

所以,衛嬿婉的命運早就註定,無法改變了么?

並不是。原生家庭和後期的悲慘經歷固然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但從環境到行為還有一個自我解讀的過程,即你如何理解環境、如何歸因,自我解讀的不同決定相同環境下每個人不同的行為。

在自我解讀的過程中,衛嬿婉將一切不順歸因於周圍環境的惡,她認為自己只有比她們更惡,才能戰勝她們,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她看到放棄底線,降低自尊,在最高掌權者面前喬裝造作就可以換得地位提升時,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放棄底線。也是為什麼她復仇心強,多次瘋狂殘害生命,內心毫無波瀾。

衛嬿婉為自己辯解時說這是一個局,別人設下的局...皇后反擊她,這的確是一個局,可入不入局,怎麼的走,走到哪一步,是自己決定的。

衛嬿婉的結局,更多的是自己的偏執造成的。

如果她能在解讀中更多看到每個人的無奈和行為中的善意,在做事室恪守住對生命的底線,她的下場也不會如此慘。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善良的成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