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在殺害楚義帝之後,為何仍然沒有稱帝?

項羽在殺害楚義帝之後,為何仍然沒有稱帝?

文|小河對岸

項羽是我國歷史上最為悲情的英雄,很多人都為項羽的失敗而感到惋惜。有一種觀點認為項羽的失敗,乃是其違背天下一統的潮流,有皇帝不做,非要做什麼霸王,將好不容易才統一的天下又弄得四分五裂。如果說在項羽入關主破秦之後,而沒有稱帝,是因為其主楚懷王(義帝熊心)尚在。那麼,為何義帝死後,項羽仍沒有稱帝呢?

實際上,稱帝除了名號尊崇之外,而於實際並無益處,反而會將自己置於風口浪尖之處,而成眾矢之的。戰國時期,秦昭襄恃秦國之強而欲稱帝號,但不敢獨自稱帝,便尊齊愍王為東帝,而自號西帝。結果,齊愍王聽從蘇代之勸,去帝號而仍舊稱王,於是,秦昭襄王也被迫去除帝號。

漢末三國時期,袁術最先稱帝,卻並無好下場。孫權在襲殺關羽之後,為緩解東吳的壓力,而向曹操上書稱臣,並勸曹操稱帝,曹操卻說道: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元末時期,謀士朱升為朱元璋謀划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方略,朱元璋依次而行,最終得以建立大明。

稱帝需量力而行,否則只會成為自己的催命符,而項羽從始至終都不具備稱帝的條件。項羽入關破秦之時,雖號為諸侯盟主,但實際上不過一鎮諸侯,其兵力不過四、五萬而已。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欲自王,先王諸將相...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

司馬遷用一個「恐」字,即道盡了項羽當時的處境。而項羽在還都彭城、回到楚地之後,其實力才真正得到真正加強(秦朝的短暫統一,並沒有將七國融合為一國,各地壁壘鮮明,仍基本上為戰國時期的國家認同,就地補充甚為困難)。

而在義帝被殺害之後,項羽也仍不具備稱帝的條件。一則,弒殺義帝,乃是大惡名,而義帝剛死不久,就急於稱帝,更顯得其心可誅。二則,項羽當時的實力,並不足以擺平群雄。在義帝被殺害之後,各地掀起了新王與故王的火併。先是燕王臧荼殺了遼東王韓廣(故燕王,臧荼的故主),兼并其地。

再後,齊地的實權人物田榮,因沒有受封為王,而引起了齊地田榮的不滿與反叛。田榮先擊敗了齊王田都,又追殺了不肯聽命的膠東王田市,然後擊殺濟北王田安,並王三齊之地。趙地,陳餘也因未被封王而心中不滿。故請田榮發兵相助,擊敗了常山王張耳,復趙王歇於趙地,趙王歇封陳餘為代王。梁地(故魏之地)的彭越,在田榮的挑唆之下,也屢屢襲擊楚軍。而劉邦更是趁東方大亂,項羽無暇西顧之際,才得以還定三秦。

值此之際,項羽再稱帝號,就更難聯合諸侯,而使自己更加孤立。而劉邦也是在穩定天下的局面之後(其時,漢已佔天下大半),才在眾諸侯的勸進之下稱帝的。

參考史籍:《史記》、《漢書》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我國歷史上的王朝,為何沒有像日本那樣萬世一系
蜀漢與曹魏正統之爭,為何連劉備、諸葛亮都很心虛?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