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欽差大臣擁有的權力有多大?

清朝欽差大臣擁有的權力有多大?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作者:郭小鳳 延安大學歷史系本科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西遊記》中曾有這樣一句話「老爺是上國欽差,小和尚有失迎接」,其中「上國欽差」便指從京城來的由皇帝臨時親自委派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是一種臨時的非正式官職。中國自古便有派遣朝臣專門辦理某種事務的事例,「欽差」的正式稱謂以官方名義出現是在明代。「欽」意為皇帝親自所做,也就是說欽差的任命代表了皇帝本身意志,得皇帝欽點且背負皇命,所以使得欽差大臣的地位和權力十分了得。

清沿明制,清初與明相同,在朝廷遇到緊急軍務、賑濟災荒、河道決口或者事涉各省大吏,抑經言官、督撫彈劾等情況時,由皇帝直接派遣欽差查看審理,進行巡行天下、撫軍按民、查察弊政等具體事務。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頒發欽差大臣關防,手中開始握有實質權力,欽差基本形成制度。乾隆十一年(1746),乾隆下令由兵部制定欽差大臣巡視條例,他們開始有法律條文給予的固定權力,清代欽差大臣制度基本完善。

林則徐被封為欽差大臣

欽差大臣代表皇帝行使監察權,只對皇帝負責沒有其他掣肘,且關防以及法律條文給予的權力加之皇帝臨時授予的特權,相比於明清時期備受中央集權專制主義壓制的地方管理權而言具有很強的獨立自主性。欽差大臣往往能「風聞言事」、「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當然也正是由於他們被賦予極高的特權,以至於欽差所到之處地方官們誠惶誠恐,大手筆的迎來送往已成慣例,欽差大臣及其周圍人也漸漸出現以權謀私、徇私舞弊、仗勢欺人等違法行為,對清代的吏治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嚴重敗壞了清代官場風氣。

雖然欽差大臣的出現和派遣是對清朝官制職能的一種補充,也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其不利影響也不能被抹掉。這一制度一直實行到1912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袁世凱被任命為欽差大臣鎮壓革命,1912年2月清帝退位「欽差大臣」制度也隨即壽終正寢。

參考文獻:

許穎,馬駸:《清代欽差大臣之司法權》,《河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3月第2期

張晶晶:《試論清代欽差大臣的選派和管理》

夢華主編:《圖解國學知識,全新圖解版》,2016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姚天琦 楊培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劉邦為何被後世稱為「漢高祖」,其中有何緣由?
清朝乾隆時期哪位將領被加恩入祀昭忠祠?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