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福德的重要性

福德的重要性

父母和孩子也有共業,父母和孩子如果沒有共業,比如父母應該受貧窮的果報,孩子應該享受富貴的果報,等孩子長大離開家後,到別處就發達富貴了,父母享受不到,說明了他們沒有共業。眾生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人類都有共業,或者生活在一個小城市裡,這一個小城市裡的人也有共業。所以我們要想得到富貴的果報,不用去求,只要真正布施修福就行了,誰修誰得,不修不得。善業是沒有邊際沒有限量的,不是說這個富貴的業你要修了我就沒有了,誰修誰得,所有人修了,所有人都得。

所以共業能讓眾生聚會一處,不共業就讓眾生各自分離。在極樂國土的眾生,他們的共業感得天衣天食自然而有,遍地七寶,黃金鋪地,那是極樂國土眾生的共業,而地球人則把黃金當作寶貝戴在身上。等到地球人福報享得所剩不多了,地球上最好的東西是鐵,那時候的人類,得到一塊破鐵就當寶戴在身上,因為眾生沒有福了,無福的共業就感召惡物,沒有寶物。

地球剛形成的時候,遍布甜美的甘泉,自然生長地肥,那時人是從二禪天上下來的,福德很大;後來眾生生出貪心,福德減少,甘泉和地肥就消失不現,才開始生長天然梗米;後來福報再減少,天然梗米都不生了,人類就要種植五穀,一直到現在,都是人力種植莊稼。現在地球上非常有營養的五穀和植物,我們連名字都聽不到,這就是我們消耗福德的結果。我們現在屬於薄福眾生,再往後的眾生比我們的福還薄,好吃的穀米也全都消失了,他們吃不到也看不到,所以我們生活的一切,全從我們的福報中來。

這些福報存在哪裡?都存在如來藏里。如來藏就是我們的銀行,如果我們把銀行里的存款都消耗沒有了,就成為貧窮下賤的人;如果存在銀行里的福德不取或者少取出來享用,我們就是富貴大長者。修行人就是要多存少用,取出來以後再用來利樂眾生,這樣又把福存進去了,那銀行里的存款就會越來越多,利再滾利,福德修圓滿了,就能成佛。

如果我們要相互比,不要比誰享用的財富多,要比如來藏銀行里的存款誰最多。誰的如來藏銀行存款最多,誰最富貴,誰就先成佛。即使我們現在沒有多少財富可享受,但是我們的如來藏里的存款非常多,那我們就是大富貴者;富貴不富貴,要看存款,不完全看現金。所以我們應該盡量少享受,讓我們的存款越來越豐厚,或者把這些存款拿出來利樂眾生,再修福存福。

從如來藏存款里拿一元錢出來利樂眾生,那回報率是一千倍以上,或者無量倍。拿出一元錢布施給一個沒有修行的人,回報是一千元,回報率是一千倍;如果布施給一個有修行的人,回報會變成十萬倍、百萬倍、無量倍,都回報到如來藏的銀行里。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就會修福了,一元錢如果花在自己身上,銀行里就少了一元錢的存款;如果花在別人身上,銀行里就又存了一千、兩千、十萬、百萬、無量萬。懂得修福的人,要盡量少享受,越享受福越少,要讓別人享受,多利樂他人,你的回報是千萬倍無量倍,福報夠了,銀行存款夠了,因緣具足,我們就證悟,就進入初地、二地、十地,直至成佛。

修福本來就不容易,福報如果都用在自己身上,就越來越少。如果再佔用他人的財物或者是偷盜他人的財物,他的福德就會用一千倍或者用無量倍的代價償還,福德具有消耗這麼多倍,想想真是不值得。如果投生天界做一次天主,積累多生多世的福很可能就清零了;投生人中做宰官大臣,福德也消耗的差不多了,享福時福消得非常快,接受一次磕頭禮拜,存款又少了許多,用人伺候洗衣做飯,福報就減少了;或者被人喊一聲萬歲,積累的那點福就沒有了。福報都是這樣一點一滴消耗沒有的,學佛修行人一定要懂得集福修福的道理,多為道業和成佛考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脫般若唯識 的精彩文章:

意根對全身的調控作用

TAG:解脫般若唯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