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笑到最後的人是他?一生潛心積慮,就連曹操也沒能看破他

《三國》笑到最後的人是他?一生潛心積慮,就連曹操也沒能看破他

原標題:《三國》笑到最後的人是他?一生潛心積慮,就連曹操也沒能看破他


《三國》笑到最後的人是他?一生潛心積慮,就連曹操也沒能看破他


文|二狗子侃歷史

說起《三國》里的各個運籌帷幄、鬥智斗勇的英雄人物,這段精彩的歷史每次讀來都讓人為之神往。從曹操、劉備、孫權到諸葛亮、荀彧、周瑜、郭嘉……這些雄才大略、足智多謀的君主與謀士們展示了人類頂級智力水平之間精彩絕倫的PK。但是俗話說的好,笑到最後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那麼究竟是什麼人在這樣的頂級智力水平的PK里笑到了最後呢?



他就是司馬懿,一個在前期默默無聞、卻在後來名動天下的男人,一步一步讓自己從三國歷史的幕後走到了舞台的中央,並且在最後還進行了完美的謝幕。之後在他的基礎之上,他的子孫們將魏、蜀、吳這三個國家全部掃掉,統一為「晉」,成為了這段偉大歷史真正笑到最後的角色。


司馬懿年少之時,正逢亂世。他在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有了對悶聲發大財的領悟,和那些年少時期就鋒芒畢露的天才謀士與少年將軍相比,此時的司馬懿的才幹僅僅被他深交的那些朋友所了解——了解這個外表看起來沒什麼特殊的年輕人內心有著多麼深厚的城府。不過曹操並不是那種以貌觀人的庸人,在一次宴會上他看到了這個平時唯唯諾諾的年輕人獅子一樣的眼神,曹老闆就明白,這個年輕人並不是一個池中之物。



於是曹老闆就派人先試探一下司馬懿,讓他來做一個正規編製的公務員——諸位看官應該知道,正規編製的公務員在現在那可是多麼難考,不過司馬懿可不是一個隨便吃魚餌的魚,他老早就看出來大漢此時已經是危機重重,他可不打算跳進漢朝公務員這個火坑裡,於是假裝自己得了風痹。


上門的使者看見他一副流著口水卧床不起的樣子,信以為真,就直接回去復命了。曹老闆倒是不會被這樣的把戲騙到,他更加相信司馬懿絕對是一個有才能的人物,必須為自己所用,於是第二次他直接用強制手段讓司馬懿當了一個文學掾(差不多相當於今天的秘書)。


後來司馬懿的位置也隨著曹操地位的上升而水漲船高,但是直到曹操做了丞相、被封為魏王,司馬懿也始終脫離不了一個「秘書」的職位,無非是從小秘書變成大秘書,每天替曹老闆出出點子,但是手裡的權力卻是空空如也。


也許每一個下屬對於自己的上司都有著這樣那樣的不服氣吧,但是司馬懿的目標和那些天天喊著加薪的普通人不一樣,他不滿足於加工資、加提成,能夠讓他滿足的,就是成為和曹老闆一樣、可以影響當時的天下大勢、可以讓後來的史書專門為他列傳的大人物。



但是司馬懿也很清楚,自己的這個曹老闆絕對不是一個愚蠢的上司,準確的說,曹老闆本身已經是人中龍鳳,所謂一山不容二虎,而作為他的手下,如果表現出那種龐大的野心的話,丟官倒是小事,丟腦袋那可就是大事了。


於是司馬懿就開始韜光養晦、悶聲發大財。每天對待自己的工作,態度都十分認真,即使是天天寫著毫無意義的公文,一撇一捺也得給捋直了,至於加班到半夜更是家常便飯,一副廢寢忘食的工作狂人形象。他還經過細細揣摩曹老闆的幾個兒子,斷定曹操最喜歡的兒子並不是表面看起來才華橫溢的曹植,而是心思縝密的曹丕。


在古代,回報最大的投資莫過於投資未來的君主,於是司馬懿就和曹丕搞好了關係,每天和曹丕混在一起,最後成為了曹丕的老師。而曹老闆那邊,本身其實是對司馬懿充滿了不信任的,因為他知道這個司馬懿實在是個人才,如果他還胸有大志,不甘在自己的腳下當好墊腳石,這樣的人能力越大,危險性也就越高,於是曹老闆才只讓司馬懿干「秘書」這類的活,只負責每天出主意,但是手裡一點權力都不會給他。不僅如此,曹操很多次試探過司馬懿。



有一次行軍路上,他問了司馬懿一個腦筋急轉彎:「為什麼人的腳總是比人的臉要白?」司馬懿心想,答案是什麼不重要,關鍵是得讓領導這個問題不能被我一下子說出來答案,所以司馬懿裝模作樣地想了想之後,才說:「不知道。」曹操則帶著戲謔的眼神看著他說:「因為它老是藏著唄。」

這一句話嚇得司馬懿心驚膽戰,趕緊下馬用自己的袖子把曹老闆面前揚起來的灰塵掃掉。曹老闆就在馬上哈哈大笑,雖然他覺得司馬懿有危險性,但是卻覺得這麼一個膽小的人,是可以被他曹家所用的,也就直到死也沒有把司馬懿的腦袋砍了,而是留給了自己的子孫。



等曹操去世以後,司馬懿才終於鬆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的最大威脅已經不在了。曹操一世英明,但是子孫後代就比較平庸了,無論是內事還是外事,都離不開司馬懿的謀劃,於是司馬懿就慢慢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等曹丕也逝世以後,司馬懿已經成為了魏國權力的實際領導者,等新皇帝曹芳繼位,已經沒有人可以阻擋司馬懿權力的擴張了——因為南方的諸葛亮此時正在不斷進攻著曹魏政權,而當時整個魏國,可以阻擋諸葛亮的也只有司馬懿了,於是司馬懿成為了魏國的「守護神」。



在和諸葛亮交鋒的十幾年裡,他和諸葛亮頗有棋逢對手的感慨——他們代表了當時謀略藝術的最高峰,他們知道,如果他倆個人在同一個陣營,可以做成一切事情,但是這不可能。「空城計」看似是諸葛亮對司馬懿的戲弄,實際上城頭上那段琴音是這兩個旗鼓相當的對手心理上的談笑風生。沒有了諸葛亮,也就不會有司馬懿。心裡如明鏡一般的兩人選擇了默契和棋。後來諸葛亮去世以後,司馬懿知道,這個世界上將再也沒有能阻擋他的人了。



司馬家族的子子孫孫這時已經佔據了魏國的上上下下每一個有實權的位置,而蜀國也好,吳國也好,早年那些名震天下的人物已經入土,現在的人們,誰都阻擋不了北國的鐵騎。統一三國實際上已經滿足了完成它的條件。但是司馬懿也累了,七十三歲的他在教司馬炎——也就是未來晉朝的開國君主讀書時,秋來葉落,含笑而終。也許他唯唯諾諾的前半生活得一點都不精彩,但是一個懂得隱忍的男人,總是會笑到最後。


本文由二狗子侃歷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狗子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堂堂一國之君,死因竟成為千古笑柄?細數歷史上死法尷尬的帝王
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和諸葛亮沒一點關係?原來這才是真正的他

TAG:二狗子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