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哈佛大學招生歧視案開庭 亞裔教育平權走向如何

哈佛大學招生歧視案開庭 亞裔教育平權走向如何

哈佛大學正經歷一場複雜的審判。

美國學生公平招生組織(SFFA)曾在不久前狀告哈佛大學,指責這所精英大學在招生過程中,以不平等的方式對待亞裔學生的申請。而就在美國時間10月15日,波士頓地區聯邦法院開庭審理這件歧視案。此次開庭吸引不少國際關注,因為它不僅將宣判哈佛大學招生是否真的存在歧視,還將判定少數族裔的考量標準是否有可能生變。

SFFA的代表律師亞當·莫塔拉(Adam Mortara)在15號的開庭陳述中,重申了哈佛大學刻意歧視亞裔的立場。他指責哈佛大學通過「個人評分」,不恰當地讓種族因素髮揮篩選作用。「個人評分」衡量的是申請者的性格特徵,比如勇氣。但這些特徵往往缺乏客觀標準。

當然,哈佛大學律師團否認招生過程中存在歧視,並稱種族只是錄取與否的考慮因素之一,擁有少數族裔身份反倒能幫助學生獲得錄取機會。而另一位律師李(Bill Lee)淡化了評分的影響,他認為,錄取決定是由40人的委員會,花費數周時間審查、討論做出的,這個過程也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

哈佛大學招生辦主任作證說,為了吸引多元化的學生,學校降低了對來自農村地區學生的招生標準,但這和亞裔身份無關。

哈佛大學到底是如何招生,他們的錄取標準又是什麼?這些問題成為辯論環節的焦點。根據《紐約時報》披露的細節中可以看出,哈佛的確在保持學生多樣性上有所顧慮,但這是為了確保不同背景的申請者都有機會被錄取。原告律師約翰·休斯(John Hughes)就農村地區篩選標準盤問哈佛的招生辦主任, 一言一語中揭露了哈佛入學評估體系。但在此過程中,哈佛一直在以招生文件類似於商業機密為由,猛烈抨擊此次開庭披露的大量招生文件。

一個關鍵的證據,是原告律師休斯提交的數千封「興趣信」。哈佛大學每年會給高三學生髮送該信件,根據法庭上的文件數據顯示,收到「興趣信」的學生,其入學率是其他申請者的兩倍。

儘管收信人也都是優秀學生,他們的PSAT分數(美國針對10、11年級的標準化考試)超過所要求的門檻,但根據原告列出的文件表明,這一門檻因學生類別而有所差異。

以2013年為例,白人,亞裔,其他或不確定種族的學生需要超過1350分才能收到信,男性分數更高,為1380分。而黑人,西班牙裔,美洲原住民或其他少數族裔的學生,無論男女,只需要需要超過1100。也就是說,不同族裔之間的PSAT分數至少相差250分。如果是比較落後的地區,白人、其他或不確定種族學生的分數門檻是1310分,直降40分,而來自同一地區的亞裔卻沒有這樣的待遇。

但哈佛方面並沒有直接回應這點,律師們辯稱,現如今的哈佛已經在各族裔的教育平等方面取得很不錯的成績。哈佛代表團律師之一李說起40多年前的回憶,他第一次站在法庭上,周邊都是白人,只有他是亞裔。「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回到過去。」

哈佛的這次案件激起了美國頂尖私校的集體「援助」。哈佛學生和校友聯合會和25個學生團體代表發言支持哈佛。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常春藤名校也都聲援哈佛。

而原告們也不甘示弱。SFFA召集了此前被哈佛拒絕的亞裔申請者,法院允許這些申請者保持匿名。近日,美國司法部還對原告SFFA表示支持,發表聲明反對哈佛歧視亞裔申請者。

審判預計將持續三周。聯邦地方法院法官巴洛茲(Allison D. Burroughs)將裁定哈佛大學是否違反聯邦民權法。外界預期,該案件將有可能上訴至最高法院。

此次案件之所以如此轟動,是因為觸碰到美國頗為敏感的種族問題。美國亞裔對此案也舉行了聲援活動,但不同意見的表達,卻暴露美國亞裔群體本身的分裂性。《紐約時報》稱,年紀稍大的亞裔認為,哈佛以族裔做為申請標準,否定亞裔美德及努力。而年輕亞裔卻支持哈佛維持多元化招生政策,不願作廢除《平權法》 的棋子,也對哈佛「人格評級」(personal ratings)中,對亞裔打分低感到不舒服。

關注此案的教育界人士評論說,該案件雖然狀告哈佛,但它針對的是以哈佛為代表的美國最優秀頂尖的精英大學,指標性意義影響深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九旬阿蒂亞挑戰世紀難題黎曼猜想:幾張幻燈片,45分鐘,網路被擠崩
日本26年來首次爆發豬瘟 已暫停豬肉和野豬肉出口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