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獎 |清朝曾經首創「機關槍」,為何在近代戰爭中卻一敗塗地?

有獎 |清朝曾經首創「機關槍」,為何在近代戰爭中卻一敗塗地?



文章底部有驚喜,

走過路過別錯過!



在大眾的印象中,清軍在火器方面是絕對的劣勢。誠然,在有清一代,火器的發展速度確實非常緩慢,不但遠遠落在了西方列強後面,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明代都有所退步,但是,

發展緩慢不等於沒有發展,清軍還是鼓搗出了一些獨門火器來......


(欲看文章,先看視頻)



視頻不過癮



精彩向上滑


 

 


清軍的獨門火器中,除了視頻中提到的

連珠火銃,還有一種讓清軍屢試不爽的武器——抬槍。







抬槍並不是清軍的特色武器,早在萬曆年間,倭寇猖獗的時期,日本人就使用過這種武器,他們稱之為「大鐵炮」,其實就是抬槍。但日本人的大鐵炮是火繩版的抬槍,而到清末時,

抬槍已經進化為燧發版,在洋務運動的後期甚至還成為了後裝膛線版。

可以說,抬槍是清軍為了替代弗朗機(清人稱之為「子母炮」)而研製的,清末有官員評論到「打洋人是抬槍得力,一炮可裝卅餘子,並可及七八十步,不用逼碼銅帽,不怕用竭。易用過子母炮,子母炮須會放,抬槍則人人能放。」

這段話點明了抬槍的一些特點,比如子彈多、射程遠(相比於當時清軍裝備的其他火器)、簡單易操作等等。







實際上,抬槍在18世紀及19世紀早期,還是有一定實戰價值的,但當歐美軍隊越來越多的使用散兵線戰術後,其實用價值已經直線下降了。因為抬槍是對付密集陣型的敵軍所使用的武器,其穿透力足以對付舊式步兵方陣,但是在後裝線膛槍和大炮帶來的軍事革命中,西方各國已經普遍採用了散兵線,抬槍就徹底無能為力了。然而,

抬槍還是在清軍剿滅太平天國的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







由於太平軍佩戴盔甲的人很少,也沒有什麼攻城利器,因而往往只能採取「萬歲衝鋒」和「蟻聚攻城」的戰術。這時候,清軍的抬槍就發揮了威力,因為

相比於普通鳥銃,抬槍的彈道長、子彈大(因此初速大、動能足),往往在較近的距離內可以貫穿好幾名太平軍

,先不論實際殺傷效果如何,抬槍造成的聲勢和帶來的恐怖傷口就能對缺乏軍事訓練的農民起義軍造成毀滅性的心理打擊。






然而,撲滅太平天國運動後,清軍突然有了一種「迷之自信」,真把這種東西當成了「神器」,於是,在中法戰爭期間出現了這樣的奇談怪論「洋人炮雖快,然一炮只一子,我抬槍一炮可容數十子,是一炮可敵其數十炮矣。」其結果當然是慘不忍睹的。







實際上,直到1899年,清軍還在大量生產抬槍,英國下議院議員貝思福在當年對金陵機器製造局考察後表示:「

所有第一流的現代化機器,都用來生產一些無用的軍械。

很大部分的機器,用來製造抬槍。中國官員很興奮地展示一些仿造毛瑟槍機的後膛抬槍,一個官員告訴我,抬槍子彈可以穿透4寸的木板,他看來既滿足又得意,因為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其他國家有類似的武器。看到這些官員和工人們得意地盡心儘力地製造一些無用的軍械,實在令人心碎。」

無論一種武器有多強,用了上百年還不思改進,那就只能成為一堆廢銅爛鐵了。




看鑒問答


INTERACTION





你還知道哪些中國獨創的火器?




滑至下方評論區留言


看鑒君已迫不及待聽你發言了呢






歡迎參與本周的有獎活動


本周的獎品是精美書籍【孫子兵法】


獎品總共有30本,送完即止


越早參與,越有機會獲得獎品


活動天天有


驚喜不容錯過





活動規則:


1.拉30位以上的好友關注看鑒,


2.公眾號顯示「30位朋友關注」,


截圖發回後台


3.留下您的姓名、電話、收貨地址


(在前一次贈書活動中中獎的讀者,


如果還想獲得看鑒君的禮物,


需要在40位關注好友的基礎上累加,


才能再次參與活動喲~)



活動結束後,


我們會根據您的地址發出獎品



感謝您對看鑒的關注和支持!


(ps.盜用他人圖片或偽造截圖,


則視為參與無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父母的小院,最初的人間美好皆在於此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