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全國都在轉發的錦鯉,是如何從不好吃的生物,變成了吉祥物的?

全國都在轉發的錦鯉,是如何從不好吃的生物,變成了吉祥物的?

在我國最常見的觀賞魚類應該就是錦鯉,幾乎在各種景點觀賞池塘、花鳥魚蟲市場、擁有大型魚缸或其他養殖空間的家庭中都有錦鯉的身影。錦鯉作為一種觀賞魚,繽紛的體表顏色和多變的鱗片花紋自然受到人們的喜愛,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這種魚是好運的代表。

錦鯉屬鯉科,雜食性動物可食物範圍廣,對環境適應性強飼養難度小,因此能夠成為熱銷觀賞魚。它的平均體長為30~60cm,最大可以長到1.5m。體表顏色多為紅、白、橙、黃、黑、藍、紫、金、銀等顏色中的某兩種或數種顏色組合,紅白顏色結合的錦鯉最受歡迎,也存在純色錦鯉但是數量較少。錦鯉因漂亮的外形被譽為「水中活寶石」,根據體表顏色或斑紋不同區分出100多個品種。

其實,我國是最早開始飼養錦鯉的國家,根據史書文獻記載早在千年之前的西晉,我國古代民眾就有養殖錦鯉的情況。追溯錦鯉作為好運生物代表的發展歷程,最少也要到1000年之前。事實上,錦鯉在古代並非家家戶戶都能養得魚。因為古代有「鯉魚跳龍門」的傳說,所以大部分養殖錦鯉的都是達官顯貴,以期望能夠科考中舉或晉陞官職。

而錦鯉養殖在普通民眾之間興起,則是在民間逐漸出現「年年有餘」的諧音祈福,將「魚」看做食物或錢財有剩餘中的「余」。雖然有多種觀賞魚類可做選擇,但是錦鯉的寓意更豐富且整體外形出眾,因此逐漸發展成為代表吉祥富裕的首選生物。

另外,在錦鯉稱為特定的觀賞魚之前,也有人將其食用和藥用。但因為錦鯉好看不好吃,因此沒能夠成為人類的「餐桌常客」。不過,味道不好吃的錦鯉藥用效果可是不容小覷,對脾胃疾病、腎臟疾病、咳嗽哮喘、月經不調、口眼歪斜、耳部不適等癥狀有明顯效果。

筆者:三體—小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科學探索者 的精彩文章:

一種極致美麗的生物,卻隱藏劇毒,輕則致人癱瘓重則死亡
蜻蜓一年能吃掉10萬隻蚊蟲,因其油炸起來很美味,如今危機重重

TAG:宇宙科學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