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盆景歷史七千年

盆景歷史七千年

一、新石器時期的草本盆栽。

新石器時期出現的草本盆栽,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盆栽,是盆景的起源形式。其依據是1977年在我國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期,距今約7000年的第四文化層中,出土了兩塊刻有盆栽圖案的陶器殘塊。一塊是五葉紋圖案,刻畫的圖案保存完整。在一個帶有短足的長方形花盆內,陰刻著一株萬年青狀的植物,共五葉,一葉居中挺拔向上,另四葉對稱的分到兩側,整個畫面比例諧調,統一均衡,充滿生機。另一塊是三葉紋圖案,在一刻有環形裝飾圖案的長方花盆上,也陰刻著一株萬年青狀的植物,共三葉,三葉均略向斜上挺立,生機盎然,富於動感。陶塊上的圖案是原始美術家對當時盆栽植物所做的藝術再現,是我國乃至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盆栽,或者說是最原始、最初級的盆景。

二、漢代木本盆栽與缶景。

漢代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轉化,又出現了缶景,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盆景形式,可謂是我國盆景形成的時期。其依據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為了把西域的石榴引種到中原來,他便採用了盆栽石榴的辦法。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最早的木本植物盆栽的文字記載。從此也就完成了草本盆栽向木本盆栽的過渡,並為漢代缶景的出現打下了栽培技術基礎。據野史所載:「東漢費長房能集各地山川、鳥獸、人物、亭台樓閣、帆船舟車、樹木河流於一缶,世人譽為縮地之方。」這就是所謂的缶景。缶景已不再是原始的盆栽形式,已經成為盆栽基礎上脫胎而出的藝術盆栽,即真正的盆景藝術了。這是盆景發展史上的一次關鍵性的突破,是迄今為止我國藝術盆栽的最早的記載,因此可以說藝術盆栽起始於漢代。

三、北齊山水盆景的起源。

1986年4月,考古人員在山東臨胞海浮山前山拗發現北齊古墓,墓主為北齊天保9年魏威烈將軍史崔芬,字,德茂,清河東武城人。墓四壁有彩色壁畫,幅畫面上都有奇峰怪石。其中有一幅壁畫是描繪主人欣賞盆景的場面,在一個淺盆內,佇立著玲瓏秀雅的山石,主人正在品賞盆景,神態如痴如醉,栩栩如生。我國最古老的賞石史料儘管有很多神話傳說或歷史資料,對賞石做過描述,但僅限於文字記述。而北齊古墓彩色壁畫的發現,使人們直觀地去審視北齊時代怪石的神采,形神兼備,一目了然,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揭開了賞石文化鑒賞新的篇章。這一史料的發現,把中國山水盆景藝術的形成時間最少向前推了一個半世紀,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它雄辯地證明山水盆景藝術起源於中國,賞石文化的源頭在中國。

四、唐代盆景的成熟期。

魏晉以後,由於社會動亂,政治腐朽,在士大夫中間追求隱逸的風氣日盛,他們發揚了老莊思想,以山林為樂土,以隱居為清高,將理想的生活與山林之秀美結合起來。晉朝南渡之後,江南經濟得到較大發展,貴族們大量建築園林別墅,過著遊山玩水的清閑生活。當時盛行的玄學引導士大夫從自然山水中尋求人生的哲理與趣味,這種風氣促進了我國山水詩和山水畫的形成與發展,進而也促進了盆景藝術的發展,盆景藝術開始向詩情畫意的方向飛躍。

1972年陝西乾陵發掘的唐章懷太子李賢之墓(建於公元706年)角道東壁上生動地繪有一個雙手托著盆景的侍女,盆景中有假山和小樹。按照現在的盆景分類,該畫面中的盆景應屬於樹石盆景或水旱盆景類型,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關於盆景的圖畫。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盛世,在文化藝術方面,如詩歌、繪畫、雕塑、旅遊等,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當然,盆景藝術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形式多樣、題材豐富、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詩情畫意等方面,而且用途廣泛,美學理論也日漸成熟,雖尚未出現盆景一詞,但從一些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出,唐代的樹木盆景製作技藝已十分成熟,山水盆景也基本成熟,並出現了樹石盆景的形式,因此,唐代是我國盆景發展的一個成熟和昌盛的階段。

五、宋代盆景的提高階段。

宋代,不論宮廷還是民間,以奇樹怪石為觀玩品已蔚然成風。今北京故宮博物院內收藏的宋人繪畫《十八學士圖》四軸中,有兩軸繪有蒼勁古松、老乾虯枝、懸根出土的盆樁。這是宋代盆景的又一物證,從中可以看出製作技藝之高超。

宋代,樹木盆景與山水盆景的區別更加明確了,並對石附式盆景有了文字記載。據徐曉白、吳詩華、趙慶泉著《中國盆景》所載,今揚州瘦西湖公園,尚陳列有宋代花石綱的遺物,它是由鐘乳石製作而成的一盆山水盆景,看上去山巒起伏、溪壑淵深,為世上罕見,譽為國寶,是宋代山水盆景之實證。

宋代還有許多描寫山水盆景的詩詞。如蘇軾的《壺中九華》:我家岷蜀最高峰,夢裡猶驚翠掃空。五嶺莫愁干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天池水落層層見,玉女窗虛處處通。念我仇池太孤絕,百金買回小玲瓏。再如黃庭堅《雲溪石》:造物成形妙畫工,地形咫尺遠連空。蛟龍出沒三萬頃,雲雨縱橫十二峰。清座使人無俗氣,閑來當暑起涼風。諸山落木蕭蕭夜,醉夢江湖一葉中。

宋代有了對盆景的題名之舉。如宋代田園詩人范成大愛玩英德石、靈壁石和太湖石,並在奇石上題「天柱峰」、「小峨眉」、「煙江疊嶂」等名稱。

趙希鴿《洞天清錄-怪石辯》曾對山水盆景的製作方法有較詳細的記述:「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聳秀,鑲嵌之狀。可登几案觀玩,亦奇物也;色潤者固甚可愛玩,枯燥者不足貴也。道州石辦起峰可愛,川石奇聳;高大可喜,然人力雕刻後,置急水中舂撞之,納之花欄中,或用煙熏,或染之色,亦能微黑有光,宜作假山。」

六、元代盆景的小型化。

元代盆景實現了體量小型化的飛躍,這對盆景的大力普及和推廣起到了促進作用。當時有一位高僧,法名韞上人,他雲遊四方,飽覽祖國名川大山,胸有丘壑,師法自然,並善於運用盆景製作的各種技法,打破一般格局,極力提倡小型化,稱之為「些子景」。

元代回族詩人丁鶴年專門為些子景作過詩《為平江韞上人賦些子景》,詩曰:「咫尺盆池曲檻前,老禪清興擬林泉。氣吞渤解波盈掬,勢壓崆峒石一拳。彷彿煙霞生隙地,分明日月在壺天。旁人莫訝胸襟隘,毫髮從來立大千」。這首詩描述了韞上人些子景的體量、陳設、氣勢、形態、意境、內容、用盆(壺即缶)等,描寫得活靈活現,有聲有色、淋漓盡致。由此可見,元代些子景與今人中型盆景差不多,與微型盆景尚有差別。

七、明清盆景理論的升華與飛躍。

明清是我國盆景史上發展的又一個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內,盆景技藝亦趨成熟,盆景專著紛紛問世,對盆景樹種、石品、製作、擺置、品評等在理論上作了較系統的論述。可以說在明清時期我國盆景在理論上得到了飛躍和升華。在盆景類別形式上,至清代,更加多樣,除山水盆景、旱盆景、水旱盆景外,還有帶瀑布的盆景及枯藝盆景,在蘇杭一帶,盆景得到了大普及。

明代盆景專著較多,如屠隆著《考盤餘事》。他在「盆玩」部分寫道:「盆景以几案可置者為佳,其次則列之庭榭中物也」,除了把盆景大小應用配置寫得比較詳細外,同時還很注重畫意,提出以古代諸畫家馬遠、郭熙、劉松年、盛子昭等筆下古樹為模特的盆景為上品。書中還指出了合栽組景之妙處:「更有一枝兩三梗者,或栽三五巢,結為山林排匝,高下參差,更以透漏窈窕奇古石筍,安插得體,置諸庭中。對獨木者,若坐崗陵之巔與孤松盤桓。對雙木者,似入松林整處,令人六月忘暑。」書中還介紹了樹樁的蟠扎技藝:「至於幡結,柯干蒼老,束縛盡解,不露做手,多有態若天生。」指出民間製作盆景,多以師法自然,強調雖由人作,宛自天成。此外,曾勉之的《吳風錄》、王鳴韶的《嘉令三藝人傳》、陸廷燦的《南村隨筆》、文震亨的《長物志》、屈大均的《廣東新語》、吳初泰的《盆景》及林有鱗的《素園石譜》等,都對盆景製作、品評等進行了詳細的記述。

清代關於盆景的論述更多。陳扶搖著《花鏡》,其中有《種盆取景法》一節,專門述及盆景用樹的特點和經驗。也談到了點苔法:「幾盆花拳石上,景宜苔蘚,若一時不可得,以菱泥、馬糞和勻,塗潤濕處及椏枝間,不久即生,嚴如古木華林。」

李斗所著的《揚州畫肪錄》,書中提到乾隆年間,揚州已有花樹點景和山水點景的創作,並有製成瀑布的盆景。由於廣築園林和大興盆景,那時揚州正如書中所說:「家家有花栽,戶戶養盆景」。也曾提到有一個蘇州名離幻的和尚專長製作盆景,往往一盆價值百金之多。

嘉慶年間五溪蘇靈著《盆景偶錄》二卷,書中以敘述樹樁盆景為多,把盆景植物分成四大家、七賢、十八學士和花草四雅。四大家是指金雀、黃楊、迎春、絨針柏。七賢是指黃山松、纓絡松、榆、楓、冬青、銀杏、雀梅。十八學土是指梅、桃、虎刺、吉慶、枸杞、杜鵑、翠柏、木瓜、臘梅、天竹、山茶、羅漢松、西府海棠、鳳尾竹、石榴、紫藤、六月雪、梔子花。花草四雅是指蘭、菊、水仙、菖蒲。足見當時盆景發展之盛。

八、近代盆景一蹶不振。

清朝末年至中華民國時期(1912-1949),是一個政局動蕩的時期,長期軍閥混戰,經濟蕭條,民不聊生,導致盆景事業日趨衰敗,一蹶不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更是給中國人民帶來無數災難,盆景藝人連家園都沒有,何以談得上盆景創作。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經濟也十分困難,人民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更沒有力量發展盆景事業了。

九、現代盆景的復甦與發展。

1949年到現在,我國盆景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恢複發展階段、停滯階段和大發展階段。

盆景恢複發展階段(1949-1965)。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對祖國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採取了保護、發展和提高的政策,在盆景界積極貫徹了雙百方針,盆景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得到創新,恢複發展很快。1956年,廣州盆景研究會成立,有會員300餘人。1957年,周瘦鵑父子編著的《盆栽趣味》和馮灌父等編著的《成都盆景》同年問世。此後又出版了一些盆景專著。1959年,成都南郊公園舉辦盆景展覽,陳毅元帥前往參觀並題了詞:「高等藝術,美化自然」,轟動了中國盆景界。1961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成立香花、盆景組,並在蘇州拙政園舉行了一次規模較大的盆景展覽,展出江蘇和上海兩地盆景,影響很大。1962年,上海盆景協會成立,會員110人。1964年,南京玄武湖舉辦江蘇省第一次花卉盆景展覽。

盆景停滯階段(1966-1976)。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盆景和其他傳統藝術一樣被打成四舊,被誣衊為封、資、修的黑貨,打入冷宮,遭到摧殘,人們的文化生活十分貧乏,盆景發展也處於停滯狀態。

盆景大發展階段。1977年以來,盆景藝術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發展十分迅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之際,在北京北海公園舉辦了全國盆景藝術展覽,參加展出的有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4個單位,展出面積6600m2,展出作品1100盆,參觀人數10萬餘人。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攝製了彩色紀錄片《盆中畫影》。198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國花卉盆景協會。1982年,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河南、江西、福建、甘肅、上海等地先後舉辦了盆景藝術展覽。1983年,中國花卉盆景協會在江蘇揚州舉辦了全國盆景老藝人座談會,同時附設了盆景藝術研究班。1985年,在殷子敏、胡運驊的倡議下,中國花卉盆景協會於上海舉辦「中國盆景藝術評比展覽」,許德珩副委員長為展出題字。1986年,於武漢召開中國盆景學術討論會,在彭春生的倡議下,得到中國花卉盆景協會和湖北花木盆景協會的全力支持,同時舉辦了「中國盆景地方風格展覽」。1988年,在胡樂國倡議下,在北京北海公園成立了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1989年,中國花卉盆景協會於武漢組織第二次中國盆景藝術評比展覽。截至2001年已辦了5屆。中國盆景近年來又先後參加不少國際展覽,為祖國贏得了榮譽。1979年第十五界西德園藝展覽會,大金牌1枚,小金牌7枚;1982年南斯拉夫,最佳水晶花獎;1986年義大利,金牌4枚,銀牌3枚。關於盆景的論著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盆景的商品化與產業化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盆景藝術 的精彩文章:

花卉盆景如何摘葉
何首烏盆景栽培技術

TAG:盆景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