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屹立千年的兩大世襲家族

中國屹立千年的兩大世襲家族




在從前的中國人心中,家族似乎是最為首要的,甚至,在家族子孫的眼中,家族榮耀至上,事事都遵循家族為先的條例。而在古時,這些問題就體現得更加明顯,在家族中,一族之長所要考慮的事情不只是眼前,還要謀劃好家族數十乃至數百年後的道路。









而家族文化演變到今天,在中國似乎已經慢慢的變得淡忘了。然而,儘管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家族這個詞似乎已經遠離了我們,而我們對於家族的理解與信仰也不再似從前那般深刻,但是,它確確實實的存在過。




時間帶走了它最表層的東西,然而,卻將最具內涵的東西深植在我們的骨血中,不管多久,都無法改變。在過去的時間裡,有無數個家族興起,它們享受著時代帶來的便利,為自己的家族謀劃著更為光明的未來,在屬於自己的時代中如魚得水。




然而,有興必有衰,這世間萬物都逃不過盛極必衰的規律,當屬於自己的時代過去,興起的家族中,最好的結局就是保全家族和自己,在變化無常的時局中,仍留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並不是每個家族都能如此幸運,在時間這條大河中,唯有智者才能在危機的苗頭剛起時,便做好應對的千百種方法。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兩個家族無疑是幸運的,它們經受住了時間與時局的洗禮,從千百年前走到今天,這背後的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孔子世家與天師世家,一起去看看它們的故事。




首先要介紹的是天師世家,不熟悉歷史和道教文化的朋友們可能對它不太了解,甚至,可能只是聽說而完全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族。但是,如果提起它的開創者張道陵,可能就會有很多朋友會覺得好一點。




張道陵是一個比較具有神秘色彩的人,他本來在朝為官,後來放棄儒學,改而研究長生之道,自此,這官途便也到了頭。









他在北邙山之中修鍊,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後世尊稱為「老祖天師」。並且,他在修鍊期間有巫教禍民,他幫助民眾平定邪教,遂創:「天師道」,因其信奉「正一盟威之道」,故又名:「正一道」。




現如今,川渝一帶流傳的張天師以太上老君劍印符籙大破鬼兵的故事就是以此為原型的。道教在最初的時候分為兩大派,張道陵的五斗米道就是其中之一。作為當家人,張道陵在世人的眼中就像是神一樣的存在,再加上後人對其形象的神化,他儼然成為了無所不能的「神人」。




雖然,張道陵的五斗米道在民間的支持率很高,但是,在朝廷眼裡,它也只是民間教派,算不上正統。之後,它正式得到官方認可是在三國時期,這個時期它的領導人是張道陵的孫子張魯。









張魯當時是雄踞一方的軍閥,他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將宗教融入到政治當中去,最終,形成了其獨特的政治形式。後來,張魯歸順曹魏,隨即,其宗教也得到了朝廷的承認。張魯去世後,其子張富成為天師,繼續傳教。




不過,雖然張富是天師,但是,真正將五斗米道發揚光大的是其四子張盛,他在龍虎山傳播道法,吸引了不少教徒。由於,張道陵開始煉丹修道於龍虎山,於是,龍虎山可稱為中國道教第一山。張道陵是正一道創始人,他是祖天師,又稱第一代天師。




五斗米道在歷朝歷代似乎待遇都很不錯。東晉流行,隋唐發展迅速,唐朝時期,張道陵甚至得到了皇帝的冊封,並且,大宋的皇帝也多數信奉道教。









然而,雖然道教得到了承認,發展得也很好,但是,「天師」這一稱號卻沒有得到朝廷的承認,所以,都是張家人自稱。最終,直到元朝的時候,「天師」這一稱號才得到了官方的正式認可。




天師傳承與皇位的有些像,要成為天師的話必須滿足這幾個條件。


第一,必須是張家男子;


第二,必須是天師血脈;

第三,必需要有天師信物。




只有滿足了這三個條件,才有成為天師的資格。張道陵與其子張衡,其孫張魯被後人尊為「三師」,而從張盛起,在龍虎山發家的天師世家,則以第X代天師稱呼,一直延續到近代。從傳承上來說,張恩溥是解放前最後一代天師,在他之後的傳承就亂了。










本來,張恩溥去到台灣後,因為種種原因,最後選擇了堂侄張源先來作為接班人培養,然而,半路殺出來個被政府承認的張道禎,稱:自己才是正統意義上的天師。最終,到了2008年,另一位張家人又跳出來橫插了一腳。



不過,這三人不管怎麼爭搶都只是他們自家的事,天師根據地的龍虎山並沒有承認他們,並且,認為真正的天師傳承只到第六十三代,之後的都不會被承認。




而在大陸,「天師」這一職務在解放後就取消了,龍虎山道教的事務也由外姓人接手。介紹完了第一個家族,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家族——孔子世家。










這個家族朋友們應該都很熟悉了,而它的開山之人孔子呢,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孔子有很多身份,其中,最惹眼的當然就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這個身份了,不過,這並沒有為他帶來什麼實質性的東西。



在他所處的時代里,他的學說並沒有得到君王的重視,遊歷列國,卻沒能將自己的治國之道推銷出去,要說沒有失望,大概是不可能的,但是,孔子卻沒有放棄對儒學的研究。




雖然,儒學沒有為孔子帶來福音,但是,卻讓其後人得到了發跡的機會。後世的事,我們也都知道了,統治者在嘗到了儒學的甜頭後,用起他的學說那叫一個順手,而孔子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







之後,儒學成為了國家正統學術後,孔子被奉上聖壇,成為學子眼中的孔聖人,其後代子孫也得到了極好的待遇。從漢朝開始,每位君王都對孔子的嫡系後代格外偏愛,財富,爵位等榮耀集聚一身。到了宋朝,孔子的後代被封為「衍聖公」,這一稱號一直流傳了上千年,直到民國才發生改變。









第七十五代衍聖公孔令貽,是倒數第二代衍聖公,他倍受皇恩。在京為慈禧太后祝壽時,賞戴雙眼花翎;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又賞穿帶嗉貂褂。民國時期的孔子世家的生活似乎與從前沒有什麼兩樣,戰亂與動蕩並沒有影響到他們,可以說,他們的地位以及待遇都很好。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袁世凱下令所有衍聖公暨配祀賢哲後裔所受清代的榮典一切照舊,頒給衍聖公孔令貽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孔子家族從孔子開始,在中國的史書上活躍了近兩千年,傳承了數十代,人口發展到了十萬多,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大家族了。




而且,其後世子孫也都是能人輩出,沒有給自己自己的老祖宗丟臉。可以說,衍聖公因得益於先祖孔子的榮耀,成為中國歷史上經久不衰、世代騰黃、地位顯赫的特殊公爵,與朝廷互為利用,成就了孔府天下第一家的美名,這在中國乃至世界上也是嘆為觀止了。










其實道教的內部門派眾多,僅在一座武當山上就聚集著許多名目不同的道教派別,比如武當清微派、全真派、正一派、茅山派,以張三丰為祖師的武當道派有真武玄武門、自然派、三豐祖師自然派、三豐祖師日新派、日新派、三豐祖師蓬萊派、三豐派等。




還有以奉祀玄帝為主的「榔梅派」,也稱作是武當山的本山派,乃正一支派。此外,武當山還有一新武當派,屬於清微派支派,由元代的武當山道士張守清開創。所以,道教的宗派因分派示准不同而名稱也就各不相同。




如果按照道教學理的劃分,有積善派、經典派、符錄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驗派這五大類。如果按照地區的劃分,又有龍門派、嶗山派、隨山派、遇山派、華山派、嵛山派、老華山派、鶴山派、霍山派、武當派等十個大類。




如果按照歷史上的道家創始人來劃分,則有少陽派(王玄甫)、正陽派(鍾離漢)、純陽派(呂洞賓)、海蟾派(劉操)、三豐派(張三丰)、薩祖派(薩守堅)、紫陽派(張伯端)、伍柳派(伍沖虛、柳華陽)、重陽派(王中孚)、尹喜派(關尹)、金山派(孫玄清)、閻祖派(閻希言)等十二個大類。 




如果按道門來劃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無派(譚處瑞)、清靜派(孫不二)、金輝派(齊本守)、正乙派(張虛靜)、清微派(馬丹陽)、天仙派(呂純陽)、玄武派(真武大帝)、凈明派(許旌陽)、雲陽派(張果老)、虛無派(李鐵拐)、雲鶴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國舅)、玉線派(樵陽真人)、靈寶派(周祖)、太一教(蕭抱珍)、全真教(王重陽)、正一教(張宗演)、真空派(鼓祖)、鐵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張三丰)、先天派、廣慧派等二十四個大分類。




在中國道教的發展歷史上,還有正一宗(張道陵)、南宗(呂純陽)、北宗(王重陽)、真大宗(張清志)、太一宗(黃洞一)、五大宗派的劃分法和天師道、全真道、靈寶道、清微道四大道教派別的劃分法。

不僅如此,此外還有道德、先天、靈寶、正一、清微、凈明、玉堂、天心道教八派的說法。




而實際上許多道教的派別力小式微,名存實亡,如今在整個中國尚存的著名道教的派別只有北方的全真教、南方的正一教(正乙教)、茅山教、嶗山教、武當教、閭山教及香港、台灣的民間道教派別等等。這簡直是多如牛毛。。。。。但這些,統稱都是道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O野 的精彩文章:

國博秘密收藏:周恩來私人物品
清末最大詐騙案:老子就是皇帝

TAG:GO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