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塵封700多年無人發現的地下長城

塵封700多年無人發現的地下長城


在安徽省亳州市老城內主要街道下,以大隅首為中心,有一條現為中國最古老,最完整的地下大型軍事設施——曹操運兵道,被譽為「地下長城」。





地道就像是一個地下迷宮似的,已發現八千餘米,因為技術問題,目前只開發了幾百米長。整個地下兵道建於東漢末年,中間又經歷了漢、唐、宋、元多個朝代,未被摧毀。




在唐宋時期得到多次修葺,仍作為軍事戰道使用,可見曹操當時的建築能力也是十分厲害。但在南宋嘉熙四年,由於黃河決口,亳州城被淹,運兵道因此被灌淤塞,自此深埋地下700餘年未被發現,直到民國二十七年,這條沉沒百年的兵道才得以重見天日。





進入「地下長城」,很多時候得彎著腰行走,但緊密的磚牆卻絲毫沒有鬆動,同時地道里的四種建築結構也得以發現。





地下兵道以亳州市大隅首為中心,向四門延伸,有單行道,雙行道,上下兩層道、立體交叉道四種形式,深感錯綜複雜。每隔一段距離,道壁上端留有方形或豎長方形的龕洞,供放置油燈使用。




券頂上方留有直通地面的通氣孔,這種通氣孔,在緊急情況下,也可以作為臨時出入口使用,可見古人的智慧和設計能力。





據史籍記載,當年曹操依靠著神奇的地下兵道,多次取得勝利。而這條巨大的地下建築正是由於曹操討伐董卓失敗後,在家鄉(也就是今天的亳州)修築地下軍事防禦戰道。





此外,地下兵道還出土了不少文物,主要有東漢、三國、唐宋各時代的遺物,一般以兵器為主,但也有用於生活方面的,比如銅鏡、鐵燈、瓷盞、陶瓷等器物。




在這地下兵道的出口處的一塊石碑上刻有「袞雪」二字,而這「袞雪」是至今發現的曹操留下的唯一字跡,曹操的書法如何,有目共睹。





實際上這「袞」是一個「滾」字,相傳在漢建安二十四年,曹操駐兵漢中褒谷口運籌國事,見褒河流水洶湧而下,撞石飛花,揮筆題寫「袞雪」二字,但身旁隨從忍不住提醒他,說「袞字缺水三點」。




曹操撫掌大笑:「一河流水,豈缺水乎!」遂成千古美談。其文學水平,令後人瞻仰。







中國古代地上建築星羅棋布,但像曹操地下運兵道這種體系兼備,工程浩大的地下軍事建築卻為數不多,是為去安徽亳州旅遊不可錯過的景點之一,門票從一開始的50塊錢降至10塊錢,作為4A景區,這價格十分良心。



如今在民間,曹操一直被視為奸臣的代表人物。其實一開始,他的形象是正面的。至少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曹操的形象十分正面,他被評價為三國傑出領袖,「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到了隋朝,民間流行的木偶戲《譙水擊蛟》講述的是少年英雄曹操勇敢擊退鱷魚的傳說,那時曹操在百姓心目中依然是英雄。

唐朝,曹操的形象開始轉變。唐太宗將他比作漢朝權臣霍光,評價還算中肯。




宋朝崇尚忠孝,曹操的形象急轉直下,從英雄變成了亂臣賊子。當時百姓聽說書人講三國,講到曹操打了敗仗,全場無不歡呼。朱熹更是在書中大罵曹操,稱他「名為漢相,實為漢賊」。

元雜技中,曹操也被當做反派人物。




曹操的形象徹底轉變,是在明朝。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將曹操描寫為一個假仁假義之人。小說中的曹操既有雄才大略,又有無窮的貪慾,自私、殘忍、多疑的曹操讓世人恨得咬牙切齒。




羅貫中更是杜撰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經典台詞,從此,曹操徹底被釘在了恥辱柱上。

但實際上,正史中曹操的原話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帶有悲愴之情,應當理解為在殺死呂伯奢一家以後的自我解嘲。而羅貫中為了烘托曹操的奸雄形象,直接把曹操變成了人民公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O野 的精彩文章:

三國第一渣男:殺妻填報別人的肚子
揭秘上千萬的巴菲特午餐

TAG:GO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