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紅箭-8反坦克導彈研製時,曾因突如其來的問題險些毀於一旦

紅箭-8反坦克導彈研製時,曾因突如其來的問題險些毀於一旦

紅箭-8反坦克導彈,是中國第一款第二代反坦克導彈。其最初的版本在性能上,毫不遜色於其他同類型外國反坦克導彈。從正式開始研製,到研製完成列裝部隊,紅箭-8前後用了近10年的時間。儘管此前中國已經成功研製並列裝了第一單反坦克導彈——紅箭-73,但是第二代反坦克導彈,對於當時的中國軍工基本處於空白。而就是在這近年的時間裡,科研工作者從頭開始,克服了從工業到材料方面的各種問題,經歷了已經數不清的失敗,終於獲得了最後的成功。

車載紅箭-8反坦克導彈

紅箭-8反坦克導彈,整個研製的過程都是異常崎嶇坎坷的。即便是在最後試驗成功、已經處於馬上要定型的階段,一個看似不大的問題,險些讓科研工作者十幾年的心血毀於一旦。

當時為了滿足部隊使用,紅箭-8所使用的發射筒是用玻璃鋼材質的。玻璃鋼桶的公關,經歷了很多年才成功。但是當真正實驗的時候麻煩卻來了——導彈發射時期發射筒內部一個叫彈托的裝置跟隨導彈一塊飛了出去。儘管這個裝置在導彈發射出去後並不重要,但是跟著導彈一塊飛出去的問題是非常致命的。因為這個裝置飛出去,極有可能打斷導彈原本就纖細的電纜,這樣一來導彈就沒有任何可靠性可以保證了。

當時的紅箭-8的生產組裝車間

而且由於彈托飛出的力度非常大,一旦砸到正在前方進攻士兵的腦袋上,那這個士兵肯定就是沒命了。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那麼科研人員近10年的努力就會白費。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問題,開始著手解決。但是由於紅箭-8是利用高低壓原理的發射器發射的,所以彈托在飛出發射器的瞬間力量是非常大的,而且這個彈托重達一公斤。如果要在毫秒級將彈托停住,就需要很大的難度。

紅箭-8反坦克導彈

為了解決這樣一個問題,當時參與研製所有工作人員都集中在一起來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後來科研人員先在紅箭8炮口處安裝一個制動裝置,但實驗中制動裝置連同彈托一起飛了出去。後來一位科研工作者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就是在製作發射筒的過程中,將制動器內側密密麻麻鑲上幾百顆細小的楔釘。這樣一來,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而因為這樣的射擊,紅箭-8在研究人員之中多了一個「狼牙棒」的稱呼。

紅箭-8實驗試射

後來紅箭-8進行了定型試射,而在最後一次試射的時候,就打出了35發34中的好成績。而在之前一次試射時,也打出了三發導彈鑽進一個洞的驚人成績。而紅箭-8隨後一經出現,便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派 的精彩文章:

至少7架殲-20已列裝部隊 中國四代機生產開始提速
二戰最奇葩兩艘的德國潛艇:一艘被坦克擊沉 一艘因廁所沉沒

TAG:迷彩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