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酒泉歷史上幾次大的破壞性地震

酒泉歷史上幾次大的破壞性地震

原標題:酒泉歷史上幾次大的破壞性地震



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10月18日04時08分在甘肅酒泉市肅北縣(北緯39.49度,東經95.30度)發生3.6級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今天讓我們回顧一下酒泉歷史上幾次大的破壞性地震。


酒泉位於河西走廊西部,處於祁連山北麓的山前坡地,接近南山昌馬震源,在北山地震線附近。據地質資料和歷史典籍記較,酒泉城及近郊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數次地震,雖然每次震情不盡相同,但都造成了影響和損失。



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酒泉一帶曾經是主震地區。史書有「山崩地裂,天飛黃沙,地涌黑水,敗壞城郭,居民遷徙」的描述如《後漢書。五行志》記載: 「公元143年10月(東漢順帝建康元年正月)辛丑,涼州部(領郡十,包括河西五郡),郡六地震。」從公元142年9月至翌年正月4日,餘震延續近百八十日,山谷折裂,城郭寺院毀壞,人畜死亡。公元180年秋至181年春(東漢靈帝光和三年秋至次年春),「酒泉表氏(今高台黑泉鎮)地八十餘動,涌水出,城中官寺民舍皆傾,縣易處,更築城郭」。《太平御覽》卷880載:公元366年5月(前京張天錫三年四月),「延興(即今玉門白楊河及花海鄉)地震,陷裂水出」。公元574年(北周建德三年十二月癸卯),「涼州(河西五郡 )地震,壞城郭,地裂,湧泉出。


隋唐以降,及至宋、元、明、清、民國,除公元781年至122年酒泉被吐著、回紇西夏佔據酒泉 400多年間,無據可在外,其他歷朝歷代都有地震記載,從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是地質構造性地震,震級一般不高,多為波及區,間或為主震區。除少數有較大破壞性外多都不太嚴重。破壞性較大的地震,一般是兩三百年一遇。例如:公元756年11月27日(唐肅宗至德元年十一月辛亥朔)到公元757年4月8日(至德二年三月十日),「河西地震裂有聲,陷廬舍,張掖、酒泉尤甚至二載三月癸亥(十五日)乃至」。


公元849年9月20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已初一)、公元1311年5月13日(元武宗時)有過地震記載,但破壞性不是很大。



明朝、清朝,更是隔三、五年就有地震記載。突出的如公元1477年5月13日(明成化十三年夏四月戊戍朔)「陝西、甘肅天鼓鳴,地震有聲,生白毛,地裂,水突出,高四五尺,有青、紅、黃、黑四色沙。甘州、肅州尤甚」(《明憲宗實錄》卷165,頁1),「先是成化六年夏初震,八年秋再震,九年春夏三震,十三年四月又震,迄憲宗時復八震。」(《明史稿》卷6頁17)。

公元1609年7月12日(明萬曆三十七年六月十二日辛西),「甘肅地震,肅州紅崖、清水等堡軍民壓死者八百四十餘人,邊墩搖損凡八百七十里,東關地裂,南山一帶崩,討賴等河絕流數日」。又「萬曆三十七年六月十一日夜,酒泉東南地帶,忽有猛風起,地大震,所壞城垣廟字,塌死人民物類難以盡述,迨後,沿門闔戶,人生斑疹,以後連續七、八年,每年地震一一、二次,至萬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方息」。又據「明崇禎間相傳,紅崖舊城地震時,先有老翁抱七嶺孫子遨遊街上,其孫忽色整驚暗,稱駭懼甚,急促翁出東門外,有半里許,突然天搖地動,時人號大吠,老翁回頭看時,滿城丘墟人民無一活者」(1921年徐嘉瑞《新纂高台縣誌》)。紅崖堡在酒泉城東南100里,其舊城原本依山坡築成,萬曆之末地震山體滑坡,全城下陷,居民全壓死,後移築新堡。



公元1785年4月18日(清乾隆五十年三月十日),「肅州、玉門東北地震。陝甘總督福安康奏摺,『十九日接肅州鎮總兵任學周、安肅道鳳翔會稟稱,三月初十日西刻,肅州本城地震,城牆垛口搖塌數處民房倒塌十數間,人口並無損傷』。此次地震甘、肅州連震兩次,玉門縣屬肅州震情較重」。


(作者 何端中)


圖片來源於網路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酒泉 的精彩文章:

河西走廊對中國的意義

TAG:in酒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