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海外歷史】迦太基的陷落

【海外歷史】迦太基的陷落

原標題:【海外歷史】迦太基的陷落


公元前264至公元前201年之間,迦太基與羅馬打了兩次大仗,史稱布匿戰爭。雖說羅馬是兩次戰爭的勝者,但迦太基在「二戰」中大部分時間佔上風,軍事天才漢尼拔率領迦太基軍隊所向披靡,讓羅馬吃盡苦頭,幾近滅頂之災。然而,驍騎善戰的漢尼拔最終在扎馬會戰被西庇阿打敗,而且一敗塗地。迦太基不得不臣服於羅馬,西庇阿因此被尊為西庇阿·阿菲利加努斯,「阿菲利加努斯」就是非洲征服者的意思。


尷尬困境


第二次布匿戰爭之後,迦太基失去了西班牙、西西里、撒丁等海外領域,淪為羅馬的「被保護國」,但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不過,它已經降到二等國家的行列,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因為它只保存極少的軍事力量,僅能對付弱小國家,沒有羅馬的准許,它不能宣布與他國交戰。自「二戰」失敗後的近半個世紀,迦太基人一直夾著尾巴做人,老老實實過著平和的日子。


有一個叫努米比亞的王國,與迦太基比鄰。在國王馬西尼薩的精明統治下,努米比亞已從游牧國家變為富裕的農耕國家。迦太基人安分守己,努米比亞人卻虎視眈眈。恩波里亞省是迦太基境內一塊最肥美的地方,努米比亞人經常入境騷擾,試圖將它佔有。彼此爭奪了30餘年,一直懸而未決。迦太基向羅馬方面申訴,羅馬竟然做出一邊倒的判決,不僅要迦太基放棄恩波里亞城,還要向努米比亞賠款。同樣是羅馬的「被保護國」,羅馬何以厚此薄彼呢?因為努米比亞軍隊曾經協助過西庇阿,為打敗漢尼拔立下汗馬功勞。一個是昔日的盟友,一個是昔日的勁敵,孰輕孰重,不言而喻。努米比亞倚仗羅馬的袒護,更是得寸進尺,順便又奪據了迦太基另一塊地盤。

眼看鄰居如此橫蠻,迦太基人只好再次申請仲裁。這一次,羅馬派遣以加圖為首的委員會前去調查。殊不知,加圖回國後竟然在元老院發表演說力主消滅迦太基。加圖年近八旬,是親歷過第二次布匿戰爭的資深元老,他之所以主張消滅迦太基,主要是出於嫉妒與恐懼,因為他在實地看到了迦太基的經濟繁榮。迦太基人曾以通商而興盛,展現出非凡的經濟才能。「二戰」之後,工商業發展受到限制,迦太基就致力於經營農莊。古代的北非是一個土地肥沃的地方,非常適宜農莊經營,加上迦太基人善於耕作,生產效率高。迦太基有使用僱傭軍的傳統,經濟上寬裕隨時可以招兵買馬,如若再冒出一個漢尼拔,羅馬必將深受其害,這樣想來加圖不禁感到後怕。



據說,加圖從迦太基帶回非常漂亮的無花果,拿到元老院展現給大家看,說能生產如此豐饒果實的敵人就在相距三日海里的地方,它的存在對羅馬始終是威脅。為此,巧舌如簧的加圖再三強調自己的觀點:「我認為,迦太基應該被消滅。」當然,並不是所有議員都贊成加圖的觀點,西庇阿的女婿西庇阿·納西卡就明確表示,迦太基人多年不習戰事,沒必要對他們心存畏懼,迦太基的存在與羅馬的政治優越並不矛盾。因此,西庇阿·納西卡再三申明自己的觀點:「我認為,迦太基應該繼續存在。」


西庇阿·納西卡,無論在戰場還是在政界,都是一等一的人物,他的觀點代表著那些思想較為開明溫和人士的意見。兩種觀點決然對立,贊同兩種觀點的議員在元老院勢均力敵,雙方保持著一種微妙平衡關係,羅馬一時難以推出消滅迦太基的動議。


禍起蕭牆


然而,羅馬這一微妙平衡關係不久被打破,其觸發點卻來自迦太基。


努米比亞的欺凌,羅馬的不公,引起了迦太基人的憤怒,也促使愛國派領袖哈茲德巴魯、迦達洛得以執掌迦太基的政權。愛國派推行強硬政策,決心以武力抵禦努米比亞人的侵擾,把他們趕出迦太基。於是,迦太基決定招兵買馬,很快就召集了6萬名僱傭兵。


羅馬第一時間知曉這個動向,隨即派出以加圖為首的調查團巡視迦太基。迦太基人向調查團控訴了努米比亞的侵略行徑。但是,有加圖在場,怎麼控訴也是白搭。羅馬方面也清楚這一點,於是第二年派去了以西庇阿·納西卡為首的調查團。西庇阿·納西卡竭力斡旋,成功讓努米比亞軍隊退回到努米比亞境內。


事情至此,很多人以為迦太基的危機就算過去了。殊不知,迦太基人儘管很有經濟才能,卻缺乏政治智慧,西庇阿·納西卡所採取的妥協政策被他們誤解為羅馬的軟弱。就這樣,以哈茲德巴魯、迦達洛等人為首的迦太基政府跟著愛國群眾的感覺走,一心要找努米比亞報仇。於是,6萬僱傭兵被派上用場,很快就突破努米比亞邊境,徑直向首都進軍。不過,統率迦太基軍隊的哈茲德巴魯是平庸之輩,他身穿紫色的元帥服,大腹便便,高視闊步,看上去威風凜凜,卻沒有軍事才能。迦太基僱傭軍深入努米比亞境內,遭到了努米比亞軍隊的迎頭痛擊,儘管有努米比亞的失意軍官帶著6千騎兵來增援,並且兵力多於敵方,但主帥哈茲德巴魯如紙上談兵的趙括一樣無能,結果吃了大敗仗。哈茲德巴魯無心戀戰,只好帶領2萬殘部落荒而逃。


迦太基挑起戰事,無疑激怒了羅馬元老院。按照「二戰」後簽署的和約規定,沒有羅馬的許可,迦太基不得對他國行使交戰權。私自出兵攻打努米比亞,顯然是違反條約的。這樣,以加圖為首的強硬派就在話語權上佔主動,而經西庇阿·納西卡的為首的溫和派不得不保持沉默。迦太基草率違約,無疑給了羅馬以宣戰的口實,元老院決定立即調遣四個軍團前往迦太基。

迦太基方面知道自己闖了大禍,趕緊向羅馬派去使者,許諾立即遣散僱傭軍,懲辦指揮官,力求得到羅馬元老院的諒解。元老院相信他們的諾言,暫停派遣軍團,改派調查團。


最後通牒


調查團的任務就是現場監督迦太基是否履行了承諾。然而,迦太基人又耍滑頭,他們沒有痛痛快快地兌現諾言,而是在羅馬調查團到來後,一點一滴地履行約定。這種擠牙膏似的做法,讓羅馬調查團非常反感。羅馬元老院接到調查團的報告,對迦太基產生了信任危機,戰火隨時會點燃。


首都迦太基似乎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倒是迦太基的第二大城市烏提卡的人民感覺到了危機,他們向羅馬派去使者,聲明如若羅馬與迦太基交戰,他們將站在羅馬一邊。烏提卡人這麼做,意在委曲求全,而非賣國求榮,畢竟雞蛋碰不過石頭。烏提卡人的表態,使羅馬元老院的強硬派更加躊躇滿志。


公元前149年,羅馬元老院決定將兩位執政官派往非洲,這無異於提出宣戰。迦太基人非常驚慌,立馬指派5位特使奔赴羅馬,為自己的行為做出解釋。羅馬元老院給予的答覆是,兩位執政官剛從西西里出發,如果迦太基能在一個月內把300貴族子弟送到執政官的營地做人質,並且能遵行執政官的命令,羅馬願意保全迦太基,具體事項由執政官全權負責。


使者回國之後,迦太基政府沒有遲疑,立即把300名人質送往科爾涅利烏斯營地。此時,兩位執政官已經登陸非洲,來到了西庇阿·阿菲利加努斯當年為攻打漢尼拔而建造的科爾涅利烏斯營地。兩位執政官下令把300名人質遣送到西西里,並向迦太基政府提出羅馬方面的要求,迦太基必須解除武裝,交出所有的武器和軍用品。迦太基接受了,3000件石弩和20萬套盔甲送到了科爾涅利烏斯營地。兩位執政官對此感到滿意,建議迦太基政府派遣由30位有權勢的市民組成代表團前往羅馬,聽候元老院的指示。


迦太基代表團來到羅馬,向羅馬元老院表示,只要能夠避免與羅馬交戰,什麼事情都願意做。然而,面對迦太基的30名代表,羅馬元老院提出極其苛刻的要求:首都迦太基城必須拆毀,所有居民在境內可隨意移居,但必須在距海岸線保持10羅馬里(約16公里)的內陸地區。一位代表含淚表示異議,哀嘆道:「這無異於置迦太基於死地嗎?」可是,羅馬不相信眼淚,元老院態度十分堅決,發出令人不寒而慄的警告:「這是最後的通牒,你們看著辦吧!」


30名代表的心像鹽腌了的,又苦又咸,很不是滋味。在回國的途中,有幾個代表感覺無顏面對家鄉父老,悄悄選擇了逃亡。


群情激憤


代表們灰溜溜地回到迦太基,向政府傳達了羅馬方面的苛刻要求。消息一傳開,迦太基民眾群情激憤,同仇敵愾。他們紛紛湧上街頭,奔走呼叫,指責政府軟弱無能,反對羅馬驕橫霸道。從羅馬歸來的代表遭到民眾的唾罵,被扣上賣國賊的帽子,其中多人被憤怒的民眾活活打死。

民眾的情緒一旦調動起來,就很難以駕馭。這時候,迦太基缺少一位政治家能夠站出來引導民眾的情緒,說服他們接受羅馬的要求。沒有人願意背上軟弱與賣國的罵名,此時迦太基瀰漫的是民族主義激情,從上層領導者到下層老百姓,心裡都想著誓死捍衛迦太基,為此不惜與羅馬決一死戰。個別穩健的長者主張逆來順受,就按羅馬人說的辦,我們在內陸再建一個迦太基城。但是,這種聲音很快被激憤民眾的叫囂聲淹沒。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咱們不是羅馬的家奴,憑什麼得按他們說的辦?想當初,迦太基何等強大,沒有我們的同意,羅馬人不敢在地中海隨便洗手。如今,他們竟逼咱們拆毀首都,真是欺人太甚,這事絕不能答應,否則對不起祖先!


在羅馬人看來,他們的要求並不苛刻,因為他們的首都羅馬並不在海濱,只是瀕臨台伯河,迦太基在內陸建新都又何嘗不可。但是,迦太基人久居海邊,習慣出門就乘船,對他們來說,移居到距海邊10羅馬里的地方,「無異於置之死地」。兩種生活習性與觀念,產生了兩種對立的態度。羅馬方面為了彰顯霸權,絕對沒有商量餘地。迦太基為了捍衛主權,堅決拒不接受。作為弱勢一方,迦太基沒想到「退一步海闊天空」。於是,第三次布匿戰爭步步臨近。


迦太基進入戰備狀態。全城男女老少都行動起來,不分晝夜製造石弩、衣甲,裝配器械。公共建築被拆毀,利用其木材和金屬製造武器;婦女們剪斷頭髮,以作石弩上的弓弦之用;巍峨城牆再次加高加固,可謂固若金湯;熱血青年都武裝起來了,準備隨時奔赴戰場。


城裡所發生的一切,兩位羅馬執政官似乎並不知曉。他們率領部隊駐紮在城外數公里的地方,只是圍而不攻。迦太基城建在天然險要之地,位於突尼西亞灣西側突出的海角前端,整個海角面積很大,三面臨海。城區北面有陡峭山崖,東面有浩瀚大海,要從這兩個方面進攻是非常困難的。西面與大陸相連,但是有高40米、寬10米的三重城牆布防,要從這裡突破也不容易。兩位謹慎的執政官也知道,攻佔迦太基這樣的大城市絕非易事,所以有必要做好充分準備,耐心地等待戰機。


迦太基人借有利地勢嚴防死守,兩位羅馬執政官分別率領海軍、陸軍發動過幾次攻擊,結果都無功而返。打了幾仗,羅馬方面不僅損兵折將,還有戰士被俘。若非軍團長西庇阿·埃米利烏斯表現出色,後果更為嚴重。一次,迦太基人夜襲羅馬營地,他率騎兵出擊,攻打敵人的後路,使敵人慌忙敗退。還有一次,司令官不聽他的建議,率軍渡河作戰,遭到敵人的埋伏圍剿,他奮勇攻打敵人的側翼,使陷入絕境的部隊得以突圍。


生死決戰


攻防處於膠著狀態。但是,局勢對迦太基極為不利,被圍困了兩年之後,城裡儲存的糧食所剩無幾。


在生死關頭,人的本能都希望活下去。對於迦太基人來說,他們正在生死線上掙扎,是給予敵人致命一擊,還是再次嘗試和談呢?繼續耗下去,也是凶多吉少。當然,羅馬人也不願耗下去。公元前147年冬天,西庇阿·埃米利烏斯破例當選羅馬執政官,出任羅馬軍隊總司令,作為最高指揮官,他有權決定非洲戰場上的一切行動。


西庇阿·埃米利烏斯是西庇阿·阿菲利加努斯的養孫(史稱小西庇阿),其生父埃米利烏斯·保盧斯也是一代名將。小西庇阿雖生養於武將之家,但舉止文雅,寬容大度,對異國文化和其他民族沒有偏見。所以,在決定迦太基命運的問題上,他還是猶豫不決,下不了狠心。為此,他請示羅馬元老院,答覆依然是,徹底毀滅迦太基。小西庇阿遵循冬季休戰的規則,讓飢餓的迦太基補充給養。


公元前146年春天,決戰正式打響。

羅馬人選擇在夜間攻打郊區,佔領一座碉樓,通過碉樓垛到城堞,打開一重小門,部隊由此入內。迦太基人放棄郊區和城門前的營壘,把3萬城防軍交給哈茲德巴魯統領。兩軍隔著城牆對峙,哈茲德巴魯下令讓羅馬士兵俘虜列隊站在城牆上,當著羅馬人的面,一個個施以酷刑,再將屍首拋下去。如此殘忍的舉動,並不能震懾羅馬人。小西庇阿從容不迫,穩紮穩打。先是在迦太基城與大陸相連的地帶築建大本營,徹底封死了陸運通道;隨後又在舌形地經湖海之間,築起一道石壩,伸入海灣,以封閉港口。


接下來,小西庇阿從海陸兩路發動進攻,搶佔碼頭和港口。防禦一方負隅頑抗,點燃了排列在外港周圍的倉庫和造船廠,以阻止敵人進攻。在一片火海中,羅馬軍隊進入迦太基城,街巷激戰開始了。為了取得寬闊的進軍道路,小西庇阿下令把攻下的街道付之一炬,把斷垣殘壁夷為平地,一條街接著一條街推進,一棟房子接著一棟房子搜索,遇到抵抗格殺勿論。這場戰鬥持續了六天六夜。


第七天,羅馬軍隊進入北部高地,將退縮到這裡的哈茲德巴魯活捉。這位迦太基主帥滿臉沮喪,低頭跪在小西庇阿面前,乞求饒命。此時,他的妻兒和其他人就站在已經著火的神殿屋頂上。看到這一幕,他的妻子羞愧不已,對丈夫說了一句好生苟活的話,先把兩個兒子投入烈火里,然後縱身撲向火海。與此同時,還有不少迦太基人寧死不屈,紛紛衝進神殿周圍的火海。


整個首都只剩5萬餘人,不及原有人口的十分之一。倖存者,並不幸運,因為他們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只能作為俘虜,聽任羅馬人變賣為奴。迦太基不再是一個國家,而成為羅馬管轄的非洲行省。元老院下令把迦太基城和馬加利亞郊區夷為平地,迦太基的城牆、神殿、房屋、市場等建築物全部毀壞,石頭、泥土堆積的地面被耒耜犁平。按照羅馬人的習俗,他們還詛咒這塊土地,使它上面不再出現房屋或作物。


迦太基城被摧毀了,迦太基國滅亡了。從此,盛極一時的北非強國迦太基只殘存在歷史的典籍里,殘存在人們的記憶與想像里。


作者單位:湖北省黃梅縣委黨校

責任編輯:謝建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地 的精彩文章:

【將相吏民】力挽狂瀾的抗金名相陳康伯
文史|銅鼓文化趣談

TAG:文史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