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一位4歲男孩的提琴生命是怎麼在10年內結束的

一位4歲男孩的提琴生命是怎麼在10年內結束的


一位4歲男孩的提琴生命是怎麼在10年內結束的


那是在十年前,一位父親帶著四歲男孩,講話有點口吃,體型嬌小,反應稍慢,從未接觸音樂,家長想讓孩子學小提琴。這是生平第一次教這麼小的學生,也讓作者看到一位學生完整的學習過程。

很多時候,家長如果沒有參與或了解學習的困難,而是用大人的認知指導孩子,有時會對學習造成反效果。因為概念的理解,與實際操作中間,有很長的距離。所以我請這對父子加入提琴親子班。

親子班是在教學經驗中很值得玩味的,在課程中,家長與孩子有許多互動,一起練習,相互指導,相互欣賞。親子關係透過共學,而有真情的流露。課程中會有很多變化:有時老師會把家長與同學分成黑白兩隊PK,有時則是每組親子上台表演初期由於大人理解力強可能是家長協助指導學生,但過一段時間後之後可能變成學生教家長。

這個學生在上了半年後增加了一對一的課程,家長每堂課全程參與並做筆記,學生在練習與課程中也都很配合認真......有一天,家長突然說想讓孩子去比賽,於是開始準備竟然最後拿到第一名!

家長有了信心,開始瘋狂報名大小比賽,課程時間開始增加,從一周一次變成一周兩次,從一次五十分鐘變成九十分鐘。隔年,參加了三,五個比賽,所有的比賽都是前二名,作者也莫名其妙拿到教師指導獎!接下來參加近十個比賽,都是前二名,學生與家長越來越有信心,三方關係達到最理想的正向發展。作者呢,莫名其妙成了所謂的名師。

那年,他僅六歲!

上了小學,依舊橫掃大小比賽,到了三年級後開始有了改變,因校內考試請假次數增加因此練習時間開始減少,結果就是進度跟不上,學習停滯,心態疲乏,不想比賽,害怕表演。


一位4歲男孩的提琴生命是怎麼在10年內結束的



最後,十年的提琴生命終在初二吹上熄燈號。

另一位學生,十歲報名了學校樂團。理解力不強,節奏感差,但喜歡小提琴。團體班上了一段時間開始上一對一。家境不寬鬆的他沒有加課,沒有好樂器,最大休閑娛樂是聽小提琴演奏CD與音樂會。有一天突然告訴我他想試試縣市比賽,當時他六年級,學不到三年。我擔心他受到打擊不斷做心理建設,畢竟台上的每一位都是身經百戰。

但那一次經驗,倒成了他的養分,隔年再比拿到優等,幾個月後跟學校管絃樂團合作演出協奏曲。

玩味的是,這兩位年僅差一歲的同學。琴齡十年,比賽表演經驗豐富VS琴齡四年的菜鳥,在國中的少年組比賽中狹路相逢。結果呢,再次驗證起步早,起步快未必能跑完全程,擁有並維持愛好熱情也許才是所有才藝的關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