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宋朝為什麼要「重文輕武」?4大利與弊,揭秘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宋朝為什麼要「重文輕武」?4大利與弊,揭秘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宋朝「重文輕武」,有利於防止無人叛亂,但是也使宋朝積弱積貧。因此,至於利弊,還要分析從哪個角度來看。從一些相關的史料中可以得知,宋朝是個才華橫溢、人才輩出的時代,大部分國人都有 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國家各方面的發展都不錯。但是,由於短於武治,後來使得諸國進犯,不得不連年上貢,導致了賦稅繁重,民不聊生,從而加速滅亡。那麼,宋朝為什麼要「重文輕武」呢?

其實,在宋朝開國以前,國家經歷了一段極其野蠻的時代,從而留下了很深的印記,這種不堪的局勢大致從唐朝「安史之亂」開始的。我們知道唐朝本就是南北朝民族大融合而出的一個朝代,這個時期的政府和軍隊之中,無不充滿了各種民族的基因,可以說人們個個血性十足,在這狀態之下,隨著「安史之亂」的開始到平定,大部的國人相繼進入了毫無秩序的內鬥之中。而這種內鬥的狀態,在中央強大的時候,還能約束得了;而一旦約束不在牢固,那些權力的泛濫,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勢力強大及野心勃勃的部下們,蓄意擁立老大的思想,已經是根深蒂固的傳統,因此像「黃袍加身」這樣的事件,並非只會發生在趙匡胤的郭威二人的身上。因此,我們也該明白趙匡胤到底最忌諱啥。 所以,「重文輕武」便是大宋朝開國時期,必然的發展局勢。

如果從「重文輕武」的利與弊方面來說,還要分時期而言。從宋代的前期來講,「重文輕武」的策略,是利大於弊的——因為在開國前期,皇帝及中央政權的統治尚未穩固,很多事情還不能牢牢把握,這個時候如果使武將的兵權太大,那勢必會造成為皇帝等當權者潛在的威脅。要知道,宋太祖是通過「黃袍加身」,才奪得的帝位,如果不「重文輕武」,就很難免那些兵權過大的武將們,不生二心。可見,前期施行「重文輕武」治國方針是有益於國家穩固的。但是,等到國家安定之後,皇帝政權也牢靠時,還依然的「重文輕武」,那麼對國家的發展尤其是對外邦的相處關係,自然極為不利的。因此,宋朝的軍隊戰鬥力的不足,再與外邦交戰時,簡直不堪一擊,可以說是直接受到「重文輕武」的不良影響所致。

由此可見,「重文輕武」對宋朝來說:前期是利大於弊,後期是弊大於利的。其實,歷史要從整體來看,如果不理解晚唐時期的國內混亂及一些武將的驕橫暴力,世人是不會理解宋朝做出「重文輕武」決定的必要性的。但是,「重文輕武」,使宋朝軍隊的數量看似龐大,但戰鬥力卻很低。不但經常被游牧民族欺負,而且在強敵面前,不堪一擊,由於不能自衛,從而加速了國家的滅亡。

關於,宋朝「重文輕武」的好與壞,具體來說有這幾點體現:

1、「重文輕武」的好處

一、宋朝所謂的重文輕武是用文臣管武將,並且在社會上鼓吹禮教,注重文化發展和商業發展。

二、「重文輕武」,減輕了封建的割據勢力,從此以後解決了軍人干政與軍閥混戰、藩鎮割據問題。

三、「重文輕武」,是社會相對穩定,文化產業興盛,國民經濟搞得好,言論自由,國民幸福程度高。

四、兩宋時期封建經濟在歷史時期是最發達的,而且在宋朝就開始實行高薪養廉,在兩宋時期產生的起義次數也是歷代最少的。

2、「重文輕武」的壞處

一、宋朝軍隊數量龐大,戰鬥力卻很低。為防止將領擁兵自重,形成割據局面,將領經常調換,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缺乏有效的指揮。

二、「重文輕武」,就是在軍事上用在行管內行,並且在教育上斷送了國民的尚武精神!

三、宋朝繁瑣的制度導致將領在遇戰事時不敢私自做主,以致經常貽誤戰機。

四、軍隊戰鬥力低,被游牧民族欺負。開始利多,後遇外侵,力不從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教子 的精彩文章:

坐月子期間都有哪些傷不起?這7大硬傷要注意,否則,會落下病根
古代4大最愜意的事是什麼?第2個你定猜不到,雖然你可能經歷過

TAG:育兒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