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陳大鵬當選中服協會長,2018中國服裝大會暨中服協七屆一次理事會在盛澤召開

陳大鵬當選中服協會長,2018中國服裝大會暨中服協七屆一次理事會在盛澤召開

新時代,新征程,新出發。作為一年一度的行業盛事,2018中國服裝大會於今日在江蘇吳江盛澤召開。中國服裝協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中國服裝協會七屆一次理事會同期舉行,會議選舉陳大鵬為新一屆中國服裝協會會長

這場由中國服裝協會、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政府主辦,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人民政府承辦,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理委員會、江蘇省服裝協會協辦的大會,以「協同創新綠色發展」為主題,齊聚近30位有影響力的行業領袖和專家學者,通過兩場全體大會和六場平行會議,聚焦供應鏈發展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

出席本次大會,來自有關部委和行業的領導有: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曹庭瑞,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副主席楊冬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孫瑞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會長杜鈺洲、王天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紀委副書記、人力資源部主任孫曉音,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院長馮德虎,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張慶輝,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胡松,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斌紅,中國服裝協會顧問蔣衡傑、魏林,中國服裝協會顧問、廣東名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民強,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楊金純、謝青、周一奇,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陳國強,以及各位中國服裝協會企業家副會長。

來自蘇州市吳江區的領導有:蘇州市吳江區區委副書記、區長李銘,吳江區委常委、吳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盛澤鎮黨委書記、中國東方絲綢市場黨工委書記范建龍,吳江區副區長戚振宇,吳江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盛澤鎮黨委副書記、盛澤鎮人大主席趙菊觀,吳江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盛澤鎮黨委副書記、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主任張建華。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主持會議。

蘇州市吳江區區委副書記、區長李銘在致辭中表示,絲綢紡織不僅是一種產業,更是一種文化傳承,本屆服裝大會來到吳江盛澤,是對盛澤的肯定與支持,希望盛澤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擦亮盛澤紡織這塊金字招牌,讓全國乃至全球的目光聚焦盛澤。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司長高延敏表示,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紡織服裝業經歷了快速發展,如今,消費觀念的轉變,對服裝企業的設計研發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企業以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以文化自信創造品牌價值,並提高品牌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從而實現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實現中國紡織強國發展目標。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孫瑞哲在主旨演講中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五大轉變一是從規模發展到質量發展的躍升,這是行業的內涵之變;二是國內市場到全球市場的延展,這是行業的方位之變;三是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切換,這是行業的規模之變;四是尊重知識到創新驅動的提升,這是行業的動力之變;五是先行特惠到平衡普惠的遷移,這是行業的格局之變。

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協同創新 綠色發展」。其中,「協同創新」可解讀為勢能的疊合。一是供應鏈的協同,實現需求端到供給端的戰略柔性、單體端到鏈條端的管理智性;二是新零售的協同,表現為全渠道成為新常態,對消費價值的協同激發成為競爭本質;三是技術與美學的協同,這是時尚的進化曲線由替代的邏輯正在演變為補充的邏輯;四是,跨界的協同,這是市場驅動下的需求無界,到行業無限延伸的價值帶寬。

「綠色發展」主題主要聚焦在以下幾個方面,要倡導綠色生態,構建「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路徑;倡導綠色技術,塑造貫穿全產業鏈與消費鏈的產品品格;倡導綠色貿易,實現「義利平衡」的全球責任貿易。

因此,全行業要用全新的產業智慧生態,替代從前的企業競爭模式。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文尾附孫瑞哲講話全文)

隨後大會進入「2018中國服裝行業年度觀點發布」環節。

安正時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安政作題為「品質:創造美好生活」的主題演講,他表示,當下中國服裝市場正在經歷兩個升級,這就是消費升級與業態升級。隨後,鄭安政為在座嘉賓分享了近年來安正集團圍繞提升消費體驗、產品創新、重構供應鏈三個方面進行的深入探索。現在是無體驗不消費的時代,服務的關鍵是人員的能力;強化產品創新要緊抓創意人才、創新組織、創新機制、創新流程;而重構供應鏈則需要以戰略合作、投資參股的方式,整合上游核心供應資源,打造產業鏈的競爭優勢,並持續強化供應能力,構建成本優勢,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福建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少雄「協同:重塑產業價值」主題演講,他表示,企業競爭正在由產品競爭轉向產業鏈競爭,從國內市場競爭轉向國際市場競爭。從資源層面來講,我們需要構建出真正協同的關係,以實業經營為基礎,以資本運營為紐帶,打造時尚產業投資服務集團。

周少雄從「三個協同」角度以七匹狼的發展經歷為例,闡述了協同是未來發展非常重要的主題,並從企業品牌轉型角度,多維度展現了七匹狼集團在協同創新方面的諸多嘗試。

漢帛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高敏「數據:刷新生產方式」的主題演講中指出,當下美國經濟正在進行整體重構,這是一個機會,同時政府的積極寬鬆政策也正在促進行業的更好發展,因此民營企業有著大好前途。

2016年之後,漢帛集團確立了自身的根本基因,那就是供應鏈的服務商。現在,漢帛集團正在努力盤活現有資產,實現生產過程數字化,實現產業鏈升級,實現供應鏈及金融服務創新,實現IP/文化帶動作用,從而驅動設計業、製造業、零售業區塊鏈的跨界合作。中國服裝產業不應在即將到來的全球經濟風暴中毫無準備,應該縱觀全局,把握自身資源、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廣州市匯美時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建華「生態:賦能品牌運營」的演講主題聚焦在數據如何賦能品牌運營上。設計不是簡單的加法,「不看數據的設計師終要被老闆開除」;「不問數據的供應鏈管理是在榨乾你的現金流」,這是非常危險的;「不靠數據的品牌投放就是把錢打水漂」,現在不是人找產品而是產品找人的時代,精準投放勢在必行,最終,數據將重新定義品牌時尚。

在大會舉行的授牌儀式上,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被授予「中國服裝面料採購基地」稱號;南昌毓秀泰德服裝有限公司郭曉強被授予2018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所有與會代表於大會開幕當天中午參觀了江蘇(盛澤)紡織品博覽會

下午,中國服裝協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及中國服裝協會七屆一次理事會舉行,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楊金純主持了會議。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第六屆理事會工作報告,他表示,過去的五年是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發展的五年,中國服裝行業以強國建設為目標,穩紮穩打,產業素質不斷提升,呈現出增長與質量、結構、格局相得益彰的良好態勢。其發展表現為以下六個方面的特點:一、發展基礎不斷鞏固,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二、發展方式持續優化質量效益實現新跨越;三、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協同創新形成新價值;四、科技創新步伐加快,智能製造取得新突破;五、供給質量持續優化,模式創新形成新邏輯;六、國際布局全面開啟,視野開放謀劃新藍圖。

過去五年,中國服裝協會的主要工作梳理如下:一是深入做好產業發展戰略與規劃,積極引導產業轉型升級;二是系統開展產業研究工作,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三是加強科技促進工作全面提升科技貢獻率,四是全面促進質量標準工作,推動企業運用水平的提高;五是積極開展人才培育,全力提升強國建設第一動力;六是加強品牌推進工作,全面提高品牌貢獻率;七是加強產業集群服務,推動服裝產業整體水平提升;八是促進行業間的溝通與交流,加強海內外的交流合作與市場開拓;九是做好信息服務工作,滿足信息化需求;十是紮實推進黨建工作,為各項工作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未來,中國服裝行業的發展將面臨科技變革、消費變革等經濟大環境,服裝行業與生俱來的市場化和不斷創新的基因,是決定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服裝行業要順大勢,也要謀新為,在科技、文化、社會責任等方面勇於擔當,全力推進紡織強國建設。

最後,陳大鵬對新一屆中國服裝協會理事會提出了充分發揮紐帶作用,立足國家發展、社會和諧、改善民生大局,不斷創新服務理念的工作建議。

中國服裝協會秘書長焦培「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理事會財務收支情況報告」「《中國服裝協會章程》(草案)修改說明」。焦培對章程中總則、業務範圍、會員、組織機構和負責人產生罷免等章節的修改內容進行了詳細講解,並經大會審議通過。

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楊金純宣讀中國服裝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選舉辦法,以及選舉總監票人、監票人、計票人名單。

總監票人、北京盛世嘉年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軍宣讀中國服裝大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候選人名單,並主持投票選舉環節。

其間,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周一奇「中國服裝協會有關事項通報」:一、關於公布2017年服裝行業百強企業名單;二、關於中國服裝協會專業委員會調整的通知;三、關於批註發布《服裝企業誠信管理體系通用要求》等5項CNGA團體標準的公告;四、關於邀請參加中國服裝物聯生態聯盟的通知;五、關於公布2018「中國服裝關聯產業年度優秀創新項目」的通知。

大會還對2018中國服裝關聯產業年度優秀創新項目進行了頒獎。

最終,345位理事當選中國服裝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中國服裝協會七屆一次理事會正式召開。

會上,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海爾洗衣機總經理李洋圍繞主題「萬物互聯 擁抱智能時代」進行演講,他表示,物聯網時代從有形的產品到無形的服務都是鏈接在一起的,大家必須積極擁抱這一時代。海爾已經開始轉化為物聯網平台企業,具體方案是:一是聚焦智慧家庭服務,二是轉型衣聯網生態。

衣聯網是基於物聯網的衣物全生命周期智慧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全流程的服務體驗。李洋從製造端、家庭端等方面展望了衣聯網發展的美好未來。

吳江區委常委、吳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盛澤鎮黨委書記、中國東方絲綢市場黨工委書記范建龍作題為「產城融合釋放綠色潛能」主題演講。盛澤作為中國紡織第一鎮,是絲綢古鎮、紡織名城、面料之都,在生產基地、出口基地、貿易基地等方面齊頭並進,2017年全鎮GDP突破400億元。

范建龍表示,未來,盛澤鎮將在高質量發展綠色紡織,實施「綠色轉型」、推進「碧水工程」、打造「藍天工程」;高效率推進紡織創新,打造紡織創新生態體系,打造政產學研合作新模式;高起點打造時尚紡織,展示面料之都時尚形象,秀出盛澤面料國際范,構建時尚潮流發布中心等方向謀求發展,並全力實施智能製造戰略布局,將盛澤建設成為強在實業、美在絲綢、勝在商貿、優在人文的全面發展名鎮。

會上,楊金純宣讀中國服裝協會第七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長、副會長、秘書長選舉辦法。

總監票人王軍主持中國服裝協會第七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投票選舉工作,並宣讀選舉常務理事候選人名單。

隨後,王軍宣讀第七屆理事會常務理事選舉結果,共115位常務理事當選。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紀委副書記、人力資源部主任孫曉音宣讀《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關於中國服裝協會第七屆理事會專職負責人推薦函》。隨後進行了中國服裝協會第七屆理事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投票選舉工作。

經投票選舉,陳大鵬任中國服裝協會第七屆理事會會長,楊金純任中國服裝協會第七屆理事會常務副會長,謝青、周一奇、丁水波等39人任中國服裝協會第七屆理事會副會長,焦培任中國服裝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秘書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向他們頒發了證書。

圖:陳大鵬當選中國服裝協會會長

圖:楊金純當選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

圖:頒發聘書

楊金純宣讀中國服裝協會戰略推進委員會、產業發展委員會、產業專家委員會三家工作委員會成立通告。

隨後,會議宣讀中國服裝協會第七屆理事會榮譽會長、顧問、會長助理、副秘書長名單,並頒發證書。

中國服裝協會第七屆理事會會長陳大鵬發表講話,他說,中國服裝協會成立至今,已走過27個春秋,在歷屆領導的帶領下,中國服裝協會穩步前行、不斷進步,成長為助力中國服裝產業蓬勃發展的重要橋樑。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回顧40年服裝行業的發展靠的是開拓奮鬥的精神,不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做好做強自己才是硬道理。對於中國服裝協會而言,「中國」兩字賦予了中國服裝協會重大的歷史使命,所有中國服裝協會的會員單位都要成為未來中國品牌發展戰略的生力軍。

當晚還舉行了「裝典中國再續華章」2018中國服裝大獎特別盛典。19日還將舉行2018中國服裝大會的6場平行會議,《紡織服裝周刊》將持續跟蹤報道。

以下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2018中國服裝大會上的發言全文。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協同創新 綠色發展

在2018中國服裝大會上的發言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孫瑞哲

2018.10.1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服裝產業也以一針一線,織就了披在「美麗中國」身上的一件華彩霓裳。在此,我也想趁本次中國服裝大會的召開,對40年間,對中國服裝產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各位領導,各位企業家,以及各位業內同仁,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同樣的,四十年間,中國紡織工業產生的轉變,也是在有方向、有立場與有原則的改革開放旗幟之下,贏得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價值之變。

1、規模發展到質量發展的躍升,呈現出行業發展的內涵之變。

四十年來,紡織行業逐步實現了行業由小而大、由大向強的偉大蛻變,行業的增長方式由規模發展躍升為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式增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紡織工業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自主創新能力、技術裝備水平和產品開發能力整體大幅提升。

1978年,紡織工業實現工業總產值(不變價)473.2億元,佔全國工業的12.5%。到2017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8935.6億元,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的5.9%。行業對於出口創匯的貢獻突出。1978年,全國貨物貿易逆差11.3億美元,紡織行業實現順差10.3億美元。2017年,順差額為2488.9億美元,是1978年的241.6倍,佔全國貨物貿易順差額的58.9%。四十年來,行業不斷推進了全要素生產率和產品附加值的提升。

2、國內市場到全球市場的延展,呈現出行業發展的方位之變。

十八大以來,面對新的國際形勢,以「一帶一路」倡議等為契機,中國紡織開始形成全面開放的發展新格局,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發揮著日漸重要的作用。

1978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僅為21.5億美元;201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已經達到2745.1億美元,是1978年的127.4倍,佔全球比重的35.8%。紡織行業利用國際資源的重心已從最初的產品、資本、技術的「引進來」轉變為「走出去」。從「走出去」的過程看,經歷了「產品走出去」、「產能走出去」、「資本走出去」、「品牌走出去」。截至2017年,紡織行業境外投資企業已逾千戶,投資存量達88.1億美元,年營業收入超過100億美元。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行業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穩。

3、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切換,呈現出行業發展的模式之變。

從「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到「有計劃的市場經濟」;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到發揮「決定性作用」,民營紡織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中最富活力、最具潛力和創造力的重要組成,已成為建設紡織強國的中堅力量,在促進增長、擴大就業、增強活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民營企業也一直是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穩出口的主要力量,2017年,紡織服裝行業民營企業出口1859.47億美元,佔比達67.7%,較上年擴大了1.7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和三資企業出口佔比分別為10.3%和19.5%,較上年分別減少0.7和1.5個百分點。

4、尊重知識到創新驅動的提升,呈現出行業發展的動力之變。

四十年的探索中,從尊重知識到創新驅動,紡織行業把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瞄準世界前沿,深化自主創新,取得了長足進步。紡織全產業鏈整體製造能力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6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79.16萬元/人,是1978年的44.5倍。纖維材料技術發展迅猛。碳纖維、芳綸等一批纖維自主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紡織製造技術快速進步,開始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轉變。場景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廣泛滲透,行業新模式、新服務不斷湧現。行業管理創新與實踐成果豐碩。創新已成為行業發展的第一動力。

5、先行特惠到平衡普惠的遷移,呈現出行業發展的格局之變。

行業的發展通過讓有潛力的區域和產業有機會先發展起來,到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引導,呈現出由點到面、逐步推進的過程。隨著改革開放走向深入,先行特惠正開始更多向普惠共贏遷移,產業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行業發展格局日趨平衡。

一方面,行業產業集群在繁榮縣鎮經濟方面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民族、非遺紡織製造產業的發展,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提供了重要途徑。另一方面,紡織行業通過服務改善民生,成為農村轉移勞動力的重要入口,走上了行業普惠共贏之路。如,每年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提供1000多萬個就業崗位和數千億元現金收入。行業每年使用國產天然纖維原料約900萬噸,為農業發展與農民增收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可以看到,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一直秉承責任與使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始終圍繞著紡織強國建設的宏偉目標。即,提升以材料智能為突破的創新力,建設科技強國;提升以時尚導向為目標的消費力,建設品牌強國;提升以環境倒逼為動力的責任力,建設可持續發展強國;提升以社會青睞為基礎的凝聚力,構建人才強國。

圍繞強國建設的發展目標,我們共同致敬四十年蛻變,致力產業的價值未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科技、時尚、綠色」,正在成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新標籤。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將令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煥發出更加華彩的光芒,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貢獻出舉世矚目的力量。

基於新方位下的新時期,我們亟待強化發展的新優勢。回歸到本次中國服裝大會的主題《協同創新,綠色發展》,我想圍繞這兩個主題關鍵詞,與大家一同求解未來發展的新命題。

發展命題之一:協同創新,是1+1〉2,是發展勢能的充分疊合。

「協, 眾之同和也。同,合會也」。勢能(potential energy)是儲存於一個系統內的能量。協同創新,將引爆系統勢能的價值最大化。在目前的產業發展環境下,主要體現為:

第一,供應鏈的協同。主要聚焦需求端到供給端的戰略柔性、單體端到鏈條端的管理智性。

首先,把握供應鏈需求端到供給端的「戰略柔性」。

隨著個性化與多元化的消費需求趨勢不斷加強,「小批量、多品類,輕庫存」逐漸成為諸多品牌商亟待解決的痛點。總體上看,構建供應鏈的戰略柔性,包括了以下運營思路的轉變:

1、以可控性對抗不確定性;

2、以透明性對抗模糊性;

3、以交互性對抗封閉性;

4、以精益生產對抗粗放生產;

5、以小批量生產對抗規模化生產;

其次,把握供應鏈從單體端到鏈條端的管理智性。

提升管理智性的要點在於:供應鏈的協同化、供應鏈的服務化與供應鏈的可視化和智能化。

如,有條件的企業可向供應鏈上游拓展協同研發、眾包設計、解決方案等專業服務,向供應鏈下游延伸倉儲物流、技術培訓等增值服務,推動製造供應鏈向產業服務供應鏈轉型。同時,推動感知技術在製造供應鏈關鍵節點的應用,促進全鏈條信息共享,實現供應鏈可視化。推進紡織服裝行業供應鏈體系的智能化,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工廠、智慧物流等技術和裝備的應用,提高敏捷製造能力。

第二,新零售的協同。突出表現在,全渠道銷售成為新常態,對消費價值的協同激發成為競爭本質。

可以看到,協同線上線下的全渠道零售,日漸成為服裝行業零售模式的標配。「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無所不聯」。未來的零售場景將顛覆傳統的零售時空觀,真正成為圍繞消費生活,高密度、嵌入式、隱形化的一種存在。

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對消費價值能夠給予協同激發,成為區分優勢高下的本質。即,誰能有效利用智慧工廠與智慧零售,快速高效服務消費者,有效縮短與消費者之間的「物理距離」,有效經營體驗經濟下的「心理距離」。

可以看到,線上品牌與線下品牌交融共生的大勢所趨。

一方面,從服飾、電商平台到文創、休閑娛樂等各業態品牌,集體開啟線下擴張之路。如妖精的口袋、茵曼、天貓國際、網易考拉、噹噹網、小紅書、YOHO!……另一方面,許多傳統服裝品牌也在線上布局中獲得了不俗的成績。如成立於2012年的森馬電商,在短短5年內便迅速發展成為森馬服飾業績新的增長點,2017年收官,森馬電商50億的全年銷售額、雙11當天破8億的成績使其成為「中國服裝界的最大黑馬」。

第三,技術與美學的協同。在兩者的協同效應下,時尚的進化曲線,由替代的邏輯,正在演變為補充的邏輯。

一方面,服裝行業正在迎來理性技術與感性藝術前所未有、交相輝映的時尚時代。

技術創新,成為驅動「無界創新」的必要條件和基礎設施。與生活方式的變遷相伴隨的,是生產方式的「智慧融變」與「智慧生態」。美學表達,則造就了這個時代既要「顏值」又要「內涵」的生存邏輯。技術實現美學,美學滋養技術,共同指向充沛的溢價。

另一方面,服裝行業正在迎來傳統與當代、傳承與融合,東方與西方加速協同的時尚時代。

令人感到期待的是,其他藝術領域也將對服裝行業的創意資源供給和協同配套,這將造就中國服裝產業「時尚塑身」過程中取之不斷、用之不竭的創意源泉。

第四,跨行業的協同。市場驅動下的需求無界,到行業無限延伸

的價值帶寬。

圍繞不同行業中「科技、時尚、綠色」的共性參數,服裝品牌需要不斷敏銳地整合跨界資源,進行戰略產品的合作以及品牌勢能的疊合。

如創建於1937年的德國行李箱品牌Rimowa。

2016年之前,該品牌一直都是家族企業,直到它以6.4億歐元的價格向LVMH Mo?t Hennessy售出了80%的股權。Rimowa的首席執行官AlexandreArnault今年26歲,他是LVMH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歐洲最富有的人Bernard Arnault的兒子。這個品牌於2018年1月首次推出新的Logo和字母組合,擁抱未來的同時頌揚過去,還將緯度和經度納入其新身份。

該品牌還擁抱新技術,推出了與漢莎航空公司合作的可連接登機牌的智能標籤。為觸及消費者的整個旅程,Rimowa與Juice Served Here合作,在洛杉磯快閃店中推出了兩種果汁:「飛行前飲料」和「治癒時差」。而於今年推出的Supreme 和 RIMOWA聯名出的Topas系列旅行箱。從數據上來看官網的發售在開售後一分鐘內已經賣光。其中倫敦以及巴黎在4月14日的發售由於人數眾多和秩序混亂,被叫停了——有所啟發的是,新視覺身份下的品牌重塑 + 跨界強勢聯名 + 時尚藝術領域的高頻出鏡,成為了它的價值策略。

發展命題之二:綠色發展將指向我們共同的可持續發展未來。這既是當下的策略之重,更是未來的戰略之舉。

綠色發展的壓力,一方面是環境的資源透支。居安當思危,「海陸空」的生存空間面臨嚴峻考驗。

從海洋來看,全球趨勢顯示,由於污染和富營養化,沿海水域持

續惡化。預計到2050年,20%的大型海洋生態系統沿海富營養化程度將會加深。從陸地來看:1999年到2013年,地球表面植被覆蓋的土地中五分之一表現出生產力持續下降的趨勢,威脅到超過10億人的生計。從空氣質量來看:聯合國發布的2018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指出:2016年,將有一半以上人口暴露於污染程度至少比安全標準高2.5倍的空氣中。

綠色發展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貿易戰的硝煙瀰漫。利己當利他。不平衡的利益格局,正在引發全球貿易的風險焦慮。

可以看到,以1979—1983年中美紡織品貿易戰為開端,中國成為全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最大受害者,「蟬聯」全世界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措施最大目標國,迄今近30年之久。

而美國國防部2018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則首次提出,「國家間戰略競爭,而非恐怖主義,現已成為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憂患」,並首次明確將中國列為第一戰略競爭對手。

可以預見的是,貿易戰會嚴重侵蝕企業在社會責任的努力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國際合作。這將給未來的行業責任實踐,帶去不容迴避的現實挑戰。

壓力面前,我們應加快實現三個積極的倡導:

第一,倡導綠色生態,構建「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路徑。

傳統經濟是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所構成的物質單向流動的經濟。而新型產業經濟,則是由「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反覆循環流動的過程。一首一尾,一方面要遵循資源利用的減量化(Reduce)原則,產品的再使用(Reuse)原則,廢棄物的再循環(Recycle)原則循環,樹立新生產觀。另一方面,應提倡物質的適度消費、層次消費,在消費的同時就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循環生產和消費的觀念,建立新消費觀。

第二,倡導綠色技術,塑造貫穿全產業鏈與消費鏈的產業品格。

首先是綠色生產。目前中紡聯在可持續發展的行業工作推進中,重點聚焦了水管理創新、碳管理創新、化學品管理創新以及循環再利用的管理創新。

其次是責任零售。把責任零售放在一個更加開闊的視野中,除了環保門店的建設,包容性零售也是「以人為本」的一個新策略。今年4月,NBA對紐約旗艦店進行了重新設計,旨在使其對那些感官障礙症患者更具包容性。該組織與非營利組織KultureCity合作,攜手為這些消費者改善店內體驗,向他們提供 「感官包」,包內配備了降噪耳機、抗躁玩具和一個iPad。

第三,倡導綠色貿易:實現「義利平衡」的全球責任貿易。

綠色發展,責任管理是一個由內而外的全球化推進的過程。目前,中國紡織服裝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0T海外推廣實施方案基本形成。基於CNTAC與孟加拉、柬埔寨、緬甸、巴基斯坦和越南等六國八個行業組織。CSC9000T成為了「亞洲可持續紡織業區域合作網路」(STAR)的發起方,聚焦海外投資、能力提升與風險管理的全球責任治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落幕的中非合作論壇宣布將成立「中國在非企業社會責任聯盟」,中紡聯作為籌委會成員之一,正在相關部門指導下積極研究聯盟的成立與運作。

各位服裝業界的同仁們,「千人同心,則得千人之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需要我們用全新的產業生態智慧來替代個體競爭思維。讓我們協同合作,共贏發展,「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做好一件衣服,美好人的一生。

謝謝大家!

附:中國服裝協會第七屆理事會負責人名單

會長:

陳大鵬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常務副會長

常務副會長:

楊金純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專職副會長

專職副會長:

謝 青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專職副會長

周一奇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專職副會長

副會長:(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水波特步(中國)有限公司總裁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馬建榮寧波申洲針織有限公司董事長

毛繼鴻廣州市例外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尹國新晨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申東日朗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朱立華迪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庄 巍寧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劉長明雷迪波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楊 勛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楊為東青島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楊聞孫湖北美爾雅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楊紫明卡賓服飾(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吳志澤浙江報喜鳥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邱亞夫山東如意國際時尚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堅強浙江森馬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張華明雅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張慶輝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張江平寧波太平鳥時尚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張榮明愛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陳勇斌鄭州領秀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苗鴻冰北京白領時裝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林宏楠福誠(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聰穎九牧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周 勝藝之卉時尚集團(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周少雄福建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周立宸海瀾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周宏江江蘇紅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鄭安政安正時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胡冬梅大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胡綱高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夏 華依文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夏國新深圳歌力思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高 敏漢帛(中國)有限公司總裁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高曉東波司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

郭東林東莞市以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副會長

謝秉政比音勒芬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瞿 靜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副會長

秘書長:

焦 培中國服裝協會第六屆秘書長

想了解更多?

那就趕緊來關注我們

微信號 : fzfzzk

新浪微博:紡織服裝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紡織服裝周刊 的精彩文章:

2017年度滬深兩市紡織服裝上市公司綜合評估十強發布

TAG:紡織服裝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