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什麼是「道德」?

什麼是「道德」?

「道德」這個詞我們都很熟悉,每個人也都願意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你要說某個人沒有「道德」,他肯定會跟你急。並且每個人都覺得「道德」 在自己這邊,沒「道德」的全是別人,所以大家都喜歡用自己定的「道德標準」評判別人,現在的名詞叫「道德綁架」,那究竟什麼是「道德」呢?下面簡單聊一下個人看法。

最早「道德」這兩個字其實是分開的,「道」到「道」,「德」是「德」。

「道」指的是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律,大自然的次序關係,這個很容易理解,春種秋收,這就是道;蘋果熟了自然落地,也是道;白天太陽升起,晚上月亮出來,這也是道。

「德」者「得」也,既然明白了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那就要隨順大自然的規律,按照自然規律去做人做事,這就叫做德,比如父母慈愛兒女,這就叫德;兒女孝順父母,也叫德;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也是德。

「道德」這兩個字最早連起來用,見於荀子著的《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從此人們就一直沿用下來,什麼意思呢?那就是做人做事應該遵循自然規律,道德代表了社會的正麵價值取向,用以衡量人們行為是否正當合理,與法律相輔相成,共同起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

但我們現在社會,道德的觀念已經很模糊了,所以大家總覺得「道德」這個詞很空洞,很虛,沒什麼固定標準,其實就是因為我們傳統文化教育缺失太嚴重了。道德其實是有標準的,但你首先得了解這個「道」,不懂得「道」,當然就不知道什麼是標準了。

道德一般是建立在宗教信仰的基礎上的,沒有信仰為基礎的道德,是很脆弱的,往往只停留在口頭上,不堪一擊。比如,孝順父母這一條,就是隨順人的本性,就是道德,無論儒釋道哪家,首先都是講孝道,孝道是做人做事的基礎;你孝順父母,就是道德;不孝順父母,就是違背道德。現在很多人不相信道德,就是因為缺乏信仰,缺乏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才迷惑茫然、浮躁不安。

我們平日經常說的「良心」,也是一種道德,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本性其實都是善的,所以我們做善事的時候,就會感覺很舒服,很喜悅,就是因為順應了我們的自然本性:做惡事的時候,就會感到不安,做賊心虛,就是因為違背了我們的本性,這叫不道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
佛弟子是怎麼過中秋節的?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