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銷售員學會了這兩點,輕鬆搞定客戶!

銷售員學會了這兩點,輕鬆搞定客戶!

解決銷售難題,傳播管理智慧快來關注我吧!

職場

觀點

銷售

案例

洞察

微信最近又改版啦,為了讓大家能第一時間瀏覽,

本文由銷售與管理

合作夥伴北京聯大文化授權發布

顧客的需求是綜合的,除了質量、價格,更重要的是商品是否適合自己,是否適合需要它的場所。唯有全面了解顧客的需求,才能為顧客提供有效的建議,從而促使成交。而這些都需要通過和顧客進行深度溝通才能了解。需要強調的是,深度挖掘顧客需求的目的只有一個——銷售。所以,當你無法滿足顧客需求時,才是真正體現溝通能力的時候。

某兒童用品店六一促銷活動現場。

促銷員:「先生,您好!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助您?」

顧客:「我想花300塊錢買兩套小孩的衣服。一兩歲的孩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

促銷員:「真是不好意思,先生。我們店裡的衣服即使是促銷價格,您花300塊錢也買不到兩套。」

顧客一臉失望,準備離開。促銷員突然問道:「冒昧問一句,您為什麼要300塊錢買兩套呢?如果您的預算可以提高一點的話,我們店裡倒是有兩套合適的。不過加在一起需要418元,我給您零頭抹了,400元。怎麼樣?」

顧客搖搖頭,說道:「我在本地上班,下周要回老家辦事。家裡有兩個親戚家的孩子沒有見過面,剛好都是一兩歲的樣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我想給他們一人買一套衣服做見面禮。在我老家,100元左右的見面禮就算很不錯了,所以不需要太貴。」

聽完顧客的描述,促銷員笑著說道:「那我明白了。您其實不是一定要買衣服,而是給親戚的孩子準備見面禮,對嗎?」

顧客點點頭,說道:「是的。」

促銷員說:「那我給您一個建議,您看合適不合適。我覺得選擇給孩子買衣服做見面禮並不是最好的選擇。一方面,一兩歲的孩子,其實對衣服沒有太多的講究;另一方面,這麼小的衣服拿在手上也不起眼,送禮的話就顯得不夠大氣。您說是不是?」

顧客點點頭,認同道:「你說得還真有點道理。那怎麼辦呢?我也不知道該買什麼。」

促銷員說:「咱們店裡不光賣兒童服裝,也賣兒童玩具。我覺得您與其花300元買兩套衣服送人,還不如給孩子買兩個玩具。一兩歲的孩子正是愛玩玩具的年齡。女孩的話,您可以給她買一個公仔,男孩買一個遙控汽車。您看這包裝,拿在手上絕對夠大、夠氣派。而且今天店裡做活動,這兩件玩具加在一起才200多塊錢,比您預算還便宜了幾十塊呢。」

顧客聽後,立刻點頭:「好的,你開單吧,我就要這兩個玩具了。謝謝你,這禮物選得特別好,你真是幫了我一個大忙。」

該案例中的顧客原本是想花300元買兩套小孩服裝,結果最後卻買了兩個兒童玩具,而且還「感謝」促銷員幫了自己的忙。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兒童用品店的促銷員通過溝通,挖掘出了顧客的隱性需求,了解了顧客想買兒童服裝的動機,並根據動機提供了更加合理化的建議,從而達成銷售。

有些朋友可能會說,顧客原本計劃買300元的產品,最後成交才200元,那不是還少了100元嗎?並非如此,這就是在前面的章節中筆者給大家提出的「利他思維」,要站在顧客的立場考慮,深度解決顧客的需求,那麼這個顧客就容易成為您店鋪的忠實粉絲,我們要看到後續源源不斷的財富,而不是一次性買賣關係。

在深度挖掘顧客需求的溝通中,促銷員要做到以下兩點:

1

聽與問:顧客要什麼、顧客為什麼要

會聽是溝通的第一步。用心傾聽是對顧客最好的尊重和關心,也是挖掘顧客需求的關鍵技巧。在上面的案例中,顧客在介紹需求的時候,先把預算放在第一位。一般來說,如果是給自己的孩子買衣服,首先考慮的不會是預算,而應該是質量、款式等。如果促銷員沒有用心傾聽,就不可能發現這個細節,也就不會問出關鍵的一句:「您為什麼要300塊錢買兩套呢?」正是這個問句幫助促銷員挖掘出了消費者的動機。

所以,會聽的促銷員在聽的同時,會在恰當的時候向顧客發問,鼓勵顧客繼續講述。比如,上面案例中,促銷員問顧客:「您其實不是一定要買衣服,而是給親戚的孩子準備見面禮,對嗎?」正是這個問題使促銷員確定了顧客的真實需求,從而展開銷售。

在這個過程中,提問是使溝通順利進行的核心。一方面,恰當的提問可以激發顧客表達的慾望,使溝通繼續進行;另一方面,提問可以引導顧客圍繞自己的需求展開描述,從而幫助促銷員確定其真實需求。善於溝通的促銷員,必須掌握以下幾種提問的技巧:

開放型問題。例如:「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助您?」這種問題問得比較廣泛,一般是在還不太了解顧客情況下使用。目的是為了初步了解顧客信息。

特定型問題。例如:「您為什麼要300塊錢買兩套呢?」特定型問題指針對某一點提出的問題,目的是為了得到特定的答案。

引導型問題。例如:「一方面,一兩歲的孩子,其實對衣服沒有太多的講究;另一方面,這麼小的衣服拿在手上也不起眼,送禮的話就顯得不夠大氣。您說是不是?」引導型問題往往是先描述一個事實,引導對方給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反問型問題。例如:「您其實不一定要買衣服,而是給親戚的孩子準備見面禮,對嗎?」反問型問題是指對既定事實再次描述並提問,確定答案,並使對話繼續下去。在恰當的時機使用反問型問題往往能夠使促銷員由被動變為主動。

2

提供建議:顧客還可以要什麼

了解到顧客的真實需求之後,要向顧客說明你可以幫到他。在向顧客提建議的時候,要盡量引用顧客的話,並且強調顧客的需求,說明你的建議更能滿足顧客的需求,是顧客想要的東西,按照你說的,顧客會更加受益。例如:「咱們店裡不光賣兒童服裝,也賣兒童玩具。我覺得您與其花300元買兩套衣服送人,還不如給孩子買兩個玩具。」

從本質上來說,銷售的過程就是促銷員和顧客有效溝通的過程。當顧客想要打火機,而你只有火柴的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通過溝通,把火柴賣給他!而這一過程的實現,就要求促銷員在和顧客溝通的過程中,不僅要知道「要什麼」,更要清楚「為什麼要」,然後你才能自信地告訴他 「我能滿足你的需求」。

本文摘自《門店促銷策略與實戰技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銷售與管理 的精彩文章:

TAG:銷售與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