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拉犁山下溢漢風——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掠影

拉犁山下溢漢風——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掠影


拉犁山下溢漢風——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掠影


文| 殷勝理

「五省通衢」的徐州名城,楚風漢韻濃郁,文化底蘊深厚,「帝王之鄉」,祥雲騰瑞,青峰凝芳。西漢初期,漢高祖劉邦封其同父異母的弟弟劉交為楚王,都彭城,封地多達36 個縣,西到河南,東至大海,南達淮河,北到今山東的臨沂和泰安的汶河一帶,也就是今天的蘇、魯、豫、皖交界的廣大地區皆以徐州為中心。兩漢四百年間,這裡共有楚王、彭城王十八代,至於其蔭封的王子侯孫、豪族世家數不勝數。漢代尊崇孝文化,猶重死後厚葬,加之崇仰鬼神,迷信來世,多愛把自己所崇拜、愛慕的東西在墓中雕刻成畫。皇親貴族如此,地方官吏及社會豪強也競相效仿。而徐州地區盛產青石和石灰岩,是雕刻石畫像的上好材料,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為雕石刻畫提供了充足的石料來源,因此,徐州成為中國漢畫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


拉犁山下溢漢風——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掠影


新中國成立後,相關部門先後在銅山縣的茅村、洪樓、苗山、白集、利國、柳新、漢王,睢寧縣的張圩、九女墩,邳州市的燕子埠、占城,新沂市的瓦窯,沛縣的棲山等鄉鎮,保護性發掘了一批漢畫像石墓。徐州地區的漢畫像石,從雕刻技法、藝術風格和題材內容上看,不同於河南南陽、陝北、晉西、四川一帶的漢畫像石,而和山東南部一些地區的漢畫像石極為相似,因為這兩個地區在漢代同屬徐州刺史部,經濟、文化關係密切,互相影響,形成了同一風格。

時勢造英雄,寶地多俊傑。作為漢畫像石資源豐富的一座文化名城,在徐州,很多人都在做漢畫像石以及漢畫像石拓片的收藏研究。然而,真正將這一文化發揚光大、漸成氣候的,當數拉犁山下南望村中的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

徐州拉犁山,雖不如雲龍山、泉山之盛名,卻因其間有較大的漢墓群,故而與茅村漢墓、賈汪白集漢墓、睢寧劉樓漢墓、九女墩漢墓、邳州車夫山畫像石墓等重要墓葬一樣地位顯赫。


拉犁山下溢漢風——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掠影


華夏大地,喜愛收藏的人多多其多,底蘊深厚的漢文化影響和熏陶著一代一代的徐州人。漢畫像石收藏館的館主韓蘭成,曾是上世紀中後期閃亮華夏藝壇的風雲人物,他是相聲大師馬季先生的得意弟子,當年創作的相聲《咱爸爸》,被很多演員表演過。他在擔任《曲苑雜壇》顧問和主持人期間,不斷推陳出新,策划了《聰明的劇務》、《洛桑學藝》、《放驢小子》等一批優秀作品,其中,《新疆妹買買提》曾一度走紅……

如今,韓蘭成已年近古稀,一代彭城才子,生於斯長於斯,從小便酷愛兩漢文化,早在十年前,他就開始收集漢畫像石和漢畫像石拓片,並傾囊買下徐州近郊的這片土地,建起私人收藏館。銅山縣內,拉犁山下,南望村風光旖旎。佔地10 余畝的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簡而不俗的建築氛圍中,隱隱透出歷史文化的深厚內涵和誘人魅力。十年磨一劍,百年鑄一鼎。佛家有句名言道,「用智能探討人生真諦,用毅力安排人生時間」。如今,他的漢畫像石收藏館早已初成氣候,引起眾多文化名人的關注,為本就充滿傳奇色彩的一方山水更添一分神秘……


拉犁山下溢漢風——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掠影


收藏館建有三層,整體布局有種曲徑通幽般玄機。一層主廳以陳列各種精美漢畫像石為主。進得廳來,首入眼瞼的是一塊高約一米的石碑,上面刻印著三副栩栩如生的圖像,中間的人物腿部高高向上,雙手撐住酷似古代鞍馬的東西。畫像逼真,仙石有靈,似在啟示你即將穿越漢文化那博大精深的歷史時空……

這塊極有趣味的漢畫石既是此館的鎮館之寶,也是韓老先生的鐘愛,據說,有一位知名畫家心儀此石很久,花大價錢要韓蘭成割愛,可他視其如命,那能捨得,竟一口回絕。確實,偌大展館若無此石鎮廳,還真有點空虛落寞。

大廳間的畫像石,品種繁多,高低不等,大小不一。想來,韓老先生為了得到這些寶貝,定然是煞費苦心。多年來,他從古漢城到彭園間的無數次奔走,由艾山到雲龍湖的幾番往返,放鶴亭前,戲馬台下,還有那雄渾的楚王陵、蒼涼的龜山漢墓……林莽間、古巷內,常見他挺拔的身影,灑有他奔忙的汗水……


拉犁山下溢漢風——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掠影


他收來的漢畫像石,都置入大廳里透明的玻璃櫃內,精心保管。既然尋寶不易,得之更應珍惜。平時,常常有人以高出幾倍的價格購買,他卻從不動心。他說:「收藏漢畫像石和漢畫像石拓片是我的愛好,我不靠這個賺錢。」 是啊,但梵穀人雅士,大多偏愛「明月松間照」的情調,更喜「清泉石上流 」的意境。情趣所至,此心自樂,金錢豈能奪其愛、移其志?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人的高雅品格,豈非當下一些粗俗藝人所能企及的精神境界。

高雅得趣,清流脫俗。從收藏大廳移步其它館藏,可更深層次領略韓老先生的高雅情趣……

在徐州,很多人都在做漢畫像石以及漢畫像石拓片的收藏研究,但他們大多僅僅止步於收藏陳列。韓蘭成卻不然,每當他收到漢畫像石和漢畫像石拓片,他就會一頭鑽進資料書籍的汪洋大海之中,彷彿身臨那遙遠而厚重的大漢朝代,進行細緻地研究,挖掘其文化內涵或歷史典故,然後用小隸書寫上釋文。他的小隸柔中含剛,筆勢開張;形神兼俱,頗顯靈動;字裡行間自有一股超脫豪放之氣。為考慮與石畫搭配的裝飾性,會因畫面內容而異,或於方寸間融跌宕之勢,或於平正中寓奇險之姿。


拉犁山下溢漢風——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掠影


拉犁山下溢漢風——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掠影


韓先生享譽曲藝界,在書法上也大有造詣,他習練書法30 多年,尤擅隸書。他在馬季名下為徒期間,馬先生髮現了他在書法方面的天賦及功力,隨即舉薦其拜師時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的劉炳森。劉老乃當代書法大師,當他看了韓蘭成的現場書法展示後,驚嘆不已,欣然在馬季先生的見證下收徒。經名師指導後的韓蘭成書法技藝大進,作品筆墨渾厚、兼收並蓄、氣勢如虹。為了提高書法的藝術境界,他還廣交書法名家,與當代書法大師、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的言恭達先生成為摯友,言先生對他的作品喜愛有加,親自為其創作篆刻印鑒章:「馬季門下、恭達門對」。


拉犁山下溢漢風——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掠影


拉犁山下溢漢風——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掠影


漢代畫像石藝術是在當時社會經濟高度發展和厚葬之風盛行的背景下產生的,它有著深刻的歷史和藝術淵源,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它那精美的畫面不僅反映出當時高超的藝術水平,而且使我們現代人得以窺見漢代社會風貌。欣賞收藏,既需高雅品位,還要有一定的鑒賞水平。一尊漢畫像石,在普通人眼裡,充其量只不過是上面刻了些線條符號的石頭;但在行家眼裡,卻能看透千年風雨,天地乾坤。這就是平庸與高雅的區別。韓蘭成收藏漢畫像石和漢畫像石拓片,意在自得其樂的同時推廣漢文化。他深知,漢文化的大眾化推廣就應有符合大眾心理並認可的方式。因而,他的展廳布局是將收來的畫石與拓片,根據內容分門別類,按照類別確定主題,分別設置漢代體育、宴饗庖廚、神話故事、祥禽瑞獸等多個展廳,每間展示不同的主題,並與主題相對應的漢畫像石、漢畫像石拓片上,用小隸書撰寫釋文,圖文並茂,讓人一目了然石畫和拓片中的涵義和故事。


拉犁山下溢漢風——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掠影


韓蘭成早在活躍於相聲曲藝界時就有句名言,「策劃不嚼別人吃過的饃」。如今,他將創新理念又轉移到館藏之中。此前的收藏領域,拓片、題字和畫畫,都是各自獨立完成,表現形式單一,互不交叉。在他長期研究漢畫像石時,面對那些拓片會常常自問:「為什麼不能把三者有機結合呢?」沿這一思路,他請了一些當代書畫名家根據拓片上的內容,一一題字作畫,把三者完美結合,實現了現代書畫與漢畫像石拓片靈動下的時空對話與視覺上的歷史穿越。這些漢畫像石拓片和現代書法國畫完美結合的作品集中在三樓展廳,成為觀賞者眼中「穿越時空、完美對話」的件件傑作。這一成功,又開啟了他擬將漢畫像石的故事做成動漫的創意……


拉犁山下溢漢風——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掠影


尊師守道,是聖賢倡導、國人堅守的一大美德,韓蘭成堪為表率。在他的辦公室里,一尊人物陶雕格外引人注目。側卧的陶雕狀似彌勒佛,手握蒲扇,和顏悅色,笑口大開。但少了彌勒佛的大腹與佛珠,卻多了傳神的嬉笑怒罵意味。這尊惟妙惟肖的人物陶雕是韓蘭成為紀念恩師馬季先生,專門請了著名陶藝家吳小楣親手打造。除了這尊像,韓蘭成還保存了印有馬季先生簽名的油印傳統相聲錄稿,還有大量馬季先生的書法墨寶。徒隨師趣,其實馬季先生不但精於書法,對漢畫像石也有濃厚興趣,他曾對韓蘭成說,「這片陣地要守住,我退休以後哪也不去,跟你在這裡搞書法、研究漢畫像石……」但命運多舛,說完這話10 天后,馬季先生竟乘鶴西去……


拉犁山下溢漢風——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掠影


「要是師傅還在,我們一起做這件事,一定會做得更好……」

每每提到馬季先生,韓蘭成總是感慨萬千。

別具特色的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 ,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外國人和華僑華商 ,有的還給予無償贊助。由於其影響較大,中國郵政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推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藝術家卷——中國當代書法名家韓蘭成限量版珍藏郵冊,較詳盡地介紹了他的書法作品和漢畫像石收藏。而中囯期刊苐一品牌《讀者》旗下刊物中唯一的高端雜誌《讀者欣賞》,竟以66 頁大篇幅刊登了「漢畫像之美」一文。文章圖文並荗、大氣磅礴,被稱之為漢文化的美學讀本,其中的漢畫插圖均由韓蘭成提供。文章前幾章是對整個漢代畫像石的解讀,而最後一章《漢風新韻》,重點介紹的是韓蘭成漢畫像石收藏館。

拉犁山下,楚韻漢風;蘭成藏館,聲名大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