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池上丨我看不懂你們在跳什麼,卻感動得渾身雞皮疙瘩。

池上丨我看不懂你們在跳什麼,卻感動得渾身雞皮疙瘩。




這是城君原創的第

1134

個城市故事




你能想像一場在稻田裡的現代舞嗎?


雲從山上爬下來,


浮在浩瀚無涯的稻海上,


舞者彎腰移步,


如牛負犁,引水入田,


溫馨的客家歌謠,


催生田水倒映藍天白雲的美景。

農民們嘩嘩地鼓著掌,


他們雖然看不懂,


眼淚卻停不下來。






這是林懷民創作的舞劇《稻禾》,


首演選在台東池上的一方稻田裡。


從1970年代開始,


台北街頭的廣告牌越來越密集,


工商業蓬勃,農業卻逐漸衰落。


林懷民在台灣土生土長,


他想用舞蹈的形式,關懷農民。


1973年,他成立現代舞團「雲門」,


想中國人跳舞給中國人看。


這些中國人不僅居住在都市,

而且生活在鄉村。





70年代的台北街頭。





他的童年在台灣嘉義度過,

短短的街道外,是嘉南平原,


天氣好的時候,


看得到與稻田相連的阿里山。


他也看到粒粒皆辛苦的鄉土生活:


烈日下布秧,除草,踩水車。


收割後,攤曬一地金黃的稻穀。


林懷民說:


因為熟悉,稻米很容易挑動我。


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林懷民(左)指導舞者動作。




稻米的意象在他的舞劇中,很常見。


70年代首演的舞劇《薪傳》,


舞者徒手「插秧」。


90年代的《流浪者之歌》,


3噸半的金黃稻穀鋪滿整個舞台。






在舞團成立40周年之際,


林懷民想把兒時的鄉土記憶,


演化成舞劇《稻禾》。


他想到了一個地方,池上。






這個不怎麼知名的台東鄉鎮,


卻有著最出名的稻米,


還有那一望無際的稻海。


相比現代商業的急躁,


用化學藥品催促植物生長,


池上的農民更懂得安靜等待,


尊重春耕秋收的自然秩序。


小鎮里許多地區沒有路燈,


就為了讓稻穀好好飽睡一覺。


眺望翻滾稻浪,聆聽秋蟲鳴叫,







林懷民看中池上對自然的尊重,


2012年帶著舞者到當地干農活,


體驗真正的「面朝土地背朝天」。


長時間的彎腰,脊椎比想像中的痛。


抱稻穗的滿足,比想像中還快樂。


一年後,《稻禾》在池上田裡演出,


向大地和尊重土地的農民致敬。






三天的表演,有兩天下雨。


觀眾有老有小,


都穿著雨衣,互相依偎。


一個農民大哥從頭到尾,


幾乎都面帶微笑地看著。



我喜歡他們(舞者)的腳,


很像我們插秧。」


看舞蹈不光靠知識,


更多是講感受。




從80年代開始,


林懷民和舞團不斷下鄉播種,


入學校入社區,


到低收入地區免費義演,


因為他堅信,



雲門出名後,動不動上飛機,


到世界大城市演出,


但送藝術下鄉的傳統,延續至今。


下個周末,雲門將重返池上的稻田,


表演經典舞作《松煙》。






在台灣南部農村的戶外演出,


有老太太跑去找林懷民,哭這說:


「你們在跳什麼我從頭到尾都看不懂,


可是我好感動,感動得渾身都起雞皮疙瘩。」


很多人不明白:


為什麼現代舞這種精英藝術,


能把鄉下老太太看哭?


 


「農民就一定要看花鼓燈嗎?也不一定,「


林懷民認為關鍵看作品:


「到鄉下演出,比去紐約演出難,


要真的好看,他們才會認可。」


他經常重複一句話:







林懷民尊重土地,尊重觀眾,


觀眾也逐漸尊重台上的演出。


不管是在台北、高雄、台中,以至花蓮,


雲門戶外公演匯聚的觀眾人數連年增加,


從4萬、6萬、8萬,以至9萬。


演出前後,林懷民親自上台,


叮囑觀眾不要拍照,不要大聲講話。


憑著這樣簡單的提醒,


上十萬的洶湧人潮,


散場後不留一片紙屑,


還大地潔凈面貌。


林懷民說:






雲門舞者特有的謝幕動作。




就在林懷民和雲門舞集最風光的時候,


一場意外突然來臨了。


2008年農曆初五,


大火吞噬了雲門的鐵皮屋練舞場,


35年的舞台布景和道具被燒得精光。


台灣人看到新聞,


彷彿見到親友的家失火那樣,


紛紛送上關懷和問候。


雲門沒有向外界募款,


在一個月內,


竟收到4000多筆捐款,


總共有6.6億台幣之多。






重新動工、引水、開路,


7年之後,「雲門劇場」在淡水正式開幕。


劇場入口有一塊老台檜,


上面刻了4千多位捐款人的名字。


雲門舞集和台灣民眾,



正是來時路崎嶇難行,


更感激出手相助的每一位。






早在雲門創建初期,


林懷民曾經歷低谷,


關掉了雲門,去印度修行。


當他再次踏足台灣,


一位計程車司機認出了他:


「幹嘛停掉『雲門』?」


「太難了。」林懷民答道。


下車前,司機不要他錢,說:


「我們開計程車,


在台北街頭討生活,一樣辛苦,


林先生,你要把『雲門』搞下去!」


林懷民扔下車錢逃出車門,


司機又把錢扔出窗外,


大聲對他喊:「林先生,要加油!」






在那一個多月的時間裡,


有十幾個司機給林懷民做思想工作。


終於,林懷民意識到,


雲門舞集已成為台灣的一部分。


於是,他在1991年重啟雲門,


如果沒有當年普通人的一句「加油」,


或許就不會有前面的一切故事了。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城市碎片搜集規則及獎品(←戳)






10月16日獲獎名單


賣蛋糕和開民宿的老默


WQ^^、ChUngYin__


中獎的讀者會有工作人員與你聯繫



加微信號:

nayizuochengg 

 

加入

「那一座城」

讀者會



合作諮詢QQ:

315917873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辦公室里的同事是如何睡到一起的?
100多年來,它建了拆,拆了建,如今卻鮮有人知……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