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88年金代齊王墓出土,為提取粘在一起的絲織品,專家們用了三招

1988年金代齊王墓出土,為提取粘在一起的絲織品,專家們用了三招

提到我國古代的服飾,我們首先會想到宋代,因為宋朝的服飾,是服裝史發展的一座高峰,服飾主要作用是修身保暖、彰顯品味,顯示等級,而與宋朝一起出現在歷史舞台上的金代,他們的服裝特點又是怎麼樣的?很遺憾,金代的服飾,在歷史上的記載卻是一片空白,隨著金代齊王墓的出土,考古專家們在墓內,終於發現了可以彌補歷史空白的大量金代服飾,這些衣物都是什麼樣子的呢?專家在提取過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下面,小編就給您揭秘:

1988年金代齊王墓出土,為提取粘在一起的絲織品,專家們用了三招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

1988年金代齊王墓出土,為提取粘在一起的絲織品,專家們用了三招

1988年5月,哈爾濱市阿城區巨源鄉城子村有一位農民,這日,他像往常一樣拿著鋤頭去田間耕種,可是,在鋤地的過程中,他的鋤頭「咔」的一聲,竟挖到一塊石板,這塊石板上,還雕刻著他從來也沒有見過的花紋。

這個農民挖了半天,終於將石板掀開,露出了下面的一個黑窟窿,嗅著黑窟窿中,不斷散發的臭氣,掀開的石板又被他覆蓋在了黑窟窿之上,陵墓?這難道是古人遺留下來的陵墓嗎?這位農民想到這裡,他一路跑到村委會,將情況報告給了村書記。沒過多久,接到村書記電話的哈爾濱的博物館,就派了幾名考古專家趕到現場,因為墓頂石板已經被打開,等於這座古墓遭到了破壞,為了讓墓內的文物的損失,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專家們連忙打電話向領導請示,隨後一場搶救古墓的行動就展開了。

1988年金代齊王墓出土,為提取粘在一起的絲織品,專家們用了三招

這座古墓很快就被打開,專家們發現,這是一座男女合葬的尖穴土坑石槨木棺墓,專家們在棺蓋正中間,找到了一枚銀制銘牌,上面用篆書刻寫著這樣一行字:太尉開府儀同三司事齊國王。通過這個線索,專家們最終確定這座陵墓,為金代齊國王的陵墓。

這座陵墓因為保存完好,故此,出土了金銀、玉石等眾多的文物,其中,以屍骸身上所穿的金代服裝最為珍貴。翻閱歷史資料,史官們對金代服裝的記載的少之又少,而金代齊王陵墓中出土的絲織品,直接彌補了金代服裝史的空白。

1988年金代齊王墓出土,為提取粘在一起的絲織品,專家們用了三招

出土的兩具屍體,分別是齊國王和他的夫人。齊國王身穿8層17件服裝,齊國王的夫人身穿9層16件服裝。看到這些服飾後,專家們還未來得及高興,便被一個問題難住了,墓主身上的金代金錦服飾,因為腐爛變質等原因,該如何取下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解密一下,專家提取金代絲織品的三個妙招。

1988年金代齊王墓出土,為提取粘在一起的絲織品,專家們用了三招

一、小心翼翼地解帶子

金代齊國王的陵墓距今已有八百餘年,服飾在潮濕潮濕的地下環境中久置,容易腐爛,並且變得易壞。古人的服裝並沒有紐扣,是靠著腰間的帶子固定的。

所以,想要取下齊王夫人身穿的,最外層的紫地雲鶴金錦綿袍,第一步是要解開她腰間黃褐色杜丹卷草印金暗花羅綴珠大帶。經過一番研究,專家們決定採用最保守的方式,他們在現場小心翼翼地將帶子鬆開,最終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專家終於一點點地將腰帶成功地解下。

1988年金代齊王墓出土,為提取粘在一起的絲織品,專家們用了三招

1988年金代齊王墓出土,為提取粘在一起的絲織品,專家們用了三招

二、添加塑料膜、托板

兩具屍體在搬動時,服飾會有所脫落。如何才能減少損失呢?於是,專家們在取衣服時,會現在衣服下放入塑料膜,來減少摩擦,同時,在衣服的兩側添加隔板,避免過多觸碰。經過一番努力,兩具屍體上的衣服被一件件地取了下來。

1988年金代齊王墓出土,為提取粘在一起的絲織品,專家們用了三招

三、褪下檐裙

相對於齊王,齊王夫人的衣服更難提取一點,隨便舉一個例子,古代女子身穿檐裙,而這條裙子便在無形之中,給專家們增加了極大的工作難度。因為檐裙是從後腰開禊,固定裙子的系帶是從後腰繞到前腹打結的。當專家們將裙帶解開後,發現了一個難點,裙筒屬於整體縫合,想要取下,只能將檐裙由身體上褪下來……

如今,齊國王陵墓出土的服飾,全都被珍藏在黑龍江博物館內。這些服飾出土後,不僅填補金代服飾空白,而且為金代服飾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史蟲 的精彩文章:

這件《蘭亭集序圖卷》不僅是國寶,還揭示了五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TAG:野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