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是身體最愛的動作,久坐後試試,做5分鐘相當於步行1小時!

這是身體最愛的動作,久坐後試試,做5分鐘相當於步行1小時!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關注並在公眾號首頁回復關鍵字:

回復「入群」:加入中醫養生微信群

回復「切脈」:比現場魔術更裝B,3分鐘教會你老中醫切脈

回復「調理」:仰望岐黃在網上發現了一個很好的自助中醫調理系統,針對每個人的情況可以推薦不少調理方法,很全面也挺準確,趁著免費推薦大家抓緊試試!

打麻將、追劇、上班久坐容易腰酸背痛的叔叔嬢嬢小哥哥小姐姐們注意啦!

躺著不如坐著,坐著不如站著,站著不如蹲著。

有規律地、正確地蹲,是可以中和「坐」和「站」所帶來的不良健康影響的!

沒事就蹲一蹲

我不准你們浪費這個好天賦!

不管是姨媽痛、胃痛、暈車、或是走累了,很多人都會下意識蹲下或者蜷縮起來,就會覺得舒服多了。是生理功能方面的原因,還是單純心理暗示呢?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蹲?

舒服又健康

人們蹲的姿勢與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非常相像,它既能讓我們身體放鬆,又能給予內心足夠的安全感。所以累或者難受的時候,一般會選擇蹲下或者蜷縮起來。

久坐或久站的人,頸椎始終保持一個曲度,腿部也很累。這時候多做一做下蹲動作,就可以活動關節、放鬆肌肉,增強關節的靈活性,延緩關節的老化。

排便更順暢

說到蹲,是繞不過蹲廁所這個每天都要做的人生大事的!

從理論上來說,蹲式排便更符合人體生理,更順暢

人在下蹲時,腹部的壓力比坐著時要大,而且一定的腹部擠壓也能促進排便。

岐黃小廣告

千古養血名方:玉靈膏,蒸過100次後吃了不上火、不甜膩,補血益氣、安神改善睡眠、益脾胃,適合女性氣血虛、月經偏少、蹲下起來頭暈、睡不好煩躁,面色萎黃、嘴唇蒼白無血色、精力不濟、脾胃虛弱;玉靈膏補足正氣、陰血,可以使得面色紅潤、氣色好、精力充沛。

有人說,下蹲時間長了,容易腿麻。

其實腿麻的時候,就是身體在提醒你——排便時間已經夠長啦,小心長痔瘡!

同時,蹲姿對預防排便時心腦血管意外可能有一定的優勢。

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上廁所用蹲姿時,腿部和膝蓋的受力比較大,又容易發生滑倒、骨折等意外。

因此,對於他們來說,蹲姿與坐姿相比未必能有很大的優勢。

但是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提醒一下,蹲久後,站起來一點要緩慢。否則會發生體位性低血壓暈厥出現暫時性腦缺血,表現為眼前發黑,有金星閃閃。

做不到神奇的「亞洲蹲」?

可能真的是你不夠健康!

神器的亞洲蹲動作要領:雙腳分開,腳跟著地,慢慢下蹲,直至臀部接近腳後跟;注意保持平衡,腳跟不要離地

(腳跟不能翹起來哦,快看看你能不能做到)

據說,歪果仁在中國最尷尬的經歷——英雄難過蹲廁關。因為用慣了馬桶的他們,蹲下來保持一個平衡的狀態會很吃力(據說90%的亞洲人都能亞洲蹲,只有不到5%的美國人可保持),一不小心就這樣~

想要完成一個「亞洲蹲」,同時需要腰、髖、膝、踝四個關節協作以及身體多塊肌肉相互配合完成。

任何一塊肌肉或者關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亞洲蹲」功能的喪失。

如果一個人肌肉過於發達,或下半身過於臃腫、肥胖,特別是肚子大的話,也會限制關節的靈活度,做這個動作就可能失敗。(有多少人中槍了??)

此外,還有一些疾病,比如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以及腰椎出現一些病理性改變,同樣也不能完成「亞洲蹲」。

但是為什麼就連體型正常且關節健康的歪果仁,大多數都不能完成一個標準的亞洲蹲呢?

其實,「亞洲蹲」並非亞洲人專屬。無論哪國的小朋友,都可以輕鬆「亞洲蹲」,所以對於蹲下這個動作,人類是生來就有生理優勢的。

但由於亞洲很多人使用蹲廁,從小就有很多機會鍛煉蹲姿,所以姿勢就會很標準。(所以某些沿襲下來的習慣其實是大有好處的!)

如果掌握正確的蹲法,不僅能改善疲勞,還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平衡能力,促進消化和排便等

但要是盲目鍛煉,可能造成膝關節損傷。因為下蹲時膝蓋彎曲,負荷增加,長時間或頻繁蹲起會磨損膝蓋,引起膝關節疼痛,甚至發展成骨性關節炎。

岐黃小廣告

咳喘消炎貼(鼻炎 咳嗽 咳喘 ) ,一袋60片。主要成分:細辛、肉桂、白芥子、甘遂、螞蟻、槐花、吳茱萸、乾薑、白芷。這款小葯貼作用十分強大,主要通過這些溫陽、驅寒、通絡、解毒的特製中草藥貼,作用在穴位和皮膚上,簡單方便,深入滲透,調理各種肺系、呼吸系統的毛病,比如鼻炎、咳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對於家中年老體衰、肺不大好的老年人、以及老是感冒咳嗽的小朋友,還有鼻炎經常發作的中青年,都可一試。

久坐的你們,必須蹲一蹲

但請記住正確的蹲法

下蹲5分鐘約等於步行1小時。下面介紹幾種簡單蹲法:

靠牆蹲

首先找一面牆,背部緊貼牆面,緩緩蹲下,膝蓋彎曲至90°。雙手放在膝蓋上,臀部不要低於膝蓋,下蹲後要保持不動。女士雙腳併攏,男士可以雙腳微微敞開。

一開始我們大概只能堅持幾秒種,堅持不住不必要硬撐老人應該在身後放置一個板凳,感到疲憊時可以坐下。

每天飯後我們都可以蹲一蹲,慢慢鍛煉自己的腰椎關節和膝關節,還有腰腹和腿部的肌肉力量,促進下肢血液循環。

並腿蹲

雙腳併攏,然後雙膝彎曲,大腿腿腹與小腿腿腹緊貼在一起。保持1—3分鐘。

全蹲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腳平行,雙膝彎曲小於90度。臀部保持穩定不要左右晃動,距地不超過10厘米,練習時間為1—3分鐘。

適合久坐的人作為間歇鍛煉,活動身體,但應注意保持一定的下蹲速度,如每分鐘20~30次,可促進全身氣血循環。

腳尖蹲

兩腳前腳掌著地,腳後跟抬離地面。雙膝彎曲,大腿壓著小腿,時間控制在30秒—1分鐘即可。

中老年人注意

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應有所控制。

比如,年輕人一分鐘能做30次下蹲,老人做8~10次即可;下蹲時不要強求動作一定到位,一定要量力而行,感覺膝蓋不舒服就立刻停下,保持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次數。

其他不受場景限制的懶人操

使3分力就能達到目的,小康妹兒一定不選擇使10分力的方法。

下棋、打牌、玩電腦或久立不動時,大家最好每過1小時左右做一次踮腳運動,可使下肢血液迴流順暢,避免因坐得過久而下肢麻木。

踮腳尖

身體立正,兩腳併攏,雙手放在身體兩側。

慢慢踮起腳尖,用腳趾緊緊抓住地面,然後將重心從腳尖落到前腳掌,放鬆身體。最後,做自由落體運動,讓腳跟輕撞地面,引發柔和的震蕩,沿兩腿上傳到上半身。

坐著踮腳尖

膝蓋與大腿保持水平,可將兩個礦泉水瓶放在大腿上,進行負重練習。

每次踮腳尖30~50次,速度可自我調節。

躺著勾腳尖

卧床休息時,兩腿併攏伸直,將腳尖一勾一放,可兩腳一起做,也可進行單腳練習。

如果感覺小腿不舒服,就停下來休息。每次做20~30次,速度自我調節。

踮腳跟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要用力過猛,否則易導致足跟疼痛。

如果導致了疼痛,休息幾天,用熱水泡泡腳,很快就沒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岐黃 的精彩文章:

原來這麼多病不需要治療自己會好!後悔知道太晚花冤枉錢!
中醫為什麼總讓你少吃寒涼的東西?

TAG:仰望岐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