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平台化!波士頓動力頻炫新技:軟銀接手後的機器人明星,能否戰勝商業化「心病」?

平台化!波士頓動力頻炫新技:軟銀接手後的機器人明星,能否戰勝商業化「心病」?

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近段時間可謂一時搶盡了機器人的風頭。它一連拋出了三支視頻:從人形機器人Atlas完美三連跳,接著輪到機器狗SpotMini在建築工地自動巡查,而最新公布的視頻則讓SpotMini大跳Funk舞。

在這三支視頻刷爆國內外科技產品圈的同時,波士頓動力將技術落地、實踐商業化的野心也終於露出「冰山一角」。

「史上最騷氣」機器狗SpotMini

波士頓動力公司發布的一個最新視頻中,其被稱作「現實版黑鏡」的四足機器狗SpotMini隨著流行歌曲Uptown Funk熟練地跳起了Funk風格舞,扭腰擺臀、旋轉完了還來個「太空漫步」,舞姿和踩點節奏比一般人都要更帶感靈巧,一分鐘盡顯十足的「運動細胞」。

另外,視頻中SpotMini還輕鬆地完成了開門、行走遞物、放盤子等一系列動作,靈活精確的身手再次讓人豎起大拇指。

目前,波士頓動力與日本的大型建設公司竹中工務店(Takenaka)、藤田(Fujita)已經展開了測試,在建築工地里採用 Spot系列機器人,協助建築工地作業,它通過攝像頭進行自我導航,同時也通過攝像頭採集環境數據。波士頓動力也開發了遙操作(tele-operation)模式,讓人類在遠端觀看機器人傳回的實時影像並且操作。波士頓動力創始人Marc Raibert指出,其視覺系統不只是用來導航,還能夠辨識物體、移動方向以及計劃路線,因此即使是狹小的樓梯轉彎過道,都能迅速反應、輕鬆上下。

據波士頓動力表示,SpotMini將於明年上市銷售,首批將出貨100台,預計2019年底量產達到1000台。至於價格……想想也知道肯定不會便宜到哪去。

波士頓動力認為,SpotMini是工業、安全和維護的理想選擇。此前,它已經完成出了任踢不倒、輕步快跑的高難度任務。看完視頻的小編不禁要默默感嘆——這年頭的機器人簡直逆天了。

SpotMini機器人重約30千克(66磅),全部都是電動的。一次充電可以運行約90分鐘。它有17個關節和一個五級自由度的連接臂。

人形「運動健將」Atlas

除了四足機器狗,波士頓諮詢還展示了其人形機器人Atlas的新技能——跑步前進穿越障礙後,換腿完美完成三連跳,看著一點都不費勁。

和去年跳箱子需要雙腿起跳、動作仍有沉重感不同,這次的視頻中,Atlas在跳3個位置不同、高度漸增的箱子時,每次只需單足一點,就能跳上去,動作輕盈、靈巧甚至超過正常人類。

兩年前,波士頓動力就展示過這個新一代的機器人,它可以在樹林中不受限制地漫步,然後還展示了單腿平衡、旋轉跳躍後空翻一氣呵成的高水平技能。

它的最新亮點「跑酷」(Parkour)就玩得更嗨了——這個雙足電池驅動的機器人,不僅可以慢跑,而且還可以在障礙物上連續跳躍,並且可以直接越過障礙物甚至在崎嶇的障礙物上攀爬。

第二代Atlas機器人已經擁有強大的運動能力和穩定性,內置電池驅動,不再需要外接電線獲取動力,動作的連貫性、協調性、平衡性也極為出色。在專家們研究的推進下,Atlas近年來變得更加輕盈、靈巧,摔倒了也能自己站起來,還能進入一些危險區域進行救援。據介紹,Atlas「現在擁有足夠的處理能力,可以利用它的腿、手臂和軀幹來平衡每個40厘米高的動作,同時使用計算機視覺來定位下一個動作。」

波士頓動力主要的機器人產品:

走向商業化「破冰點」的機器人明星

孫正義麾下的「機器人明星」,終於迎來商業化的黎明。

據悉,首批100台SpotMini的亮相,將是波士頓動力公司26年來首次銷售產品。此前,它大部分時間可以說是靠政府機構的合同和投資現金,吊著一口技術派的浩然正氣活了下來。

一年多以前,日本的軟銀從Alphabet那接手購買了波士頓動力公司及其機器人,並且對這項影響力很可能會遠超其目前Youtu瀏覽量的技術感到興奮。

接過來時的波士頓動力,雖然一路有學術和專家大神栽培,卻始終沒在商業化上邁出過任何一步。這家看似冉冉升起的明星機器人公司,長期以來備受商業卡關的夢魘困擾。也正因為如此,Alphabet才捨得大手一揮,把自己的這個「孩子」賣給了孫正義。

技術看似輕鬆博人眼球的背後,如何才能實現技術落地,把自己研發的結晶同時變成可以賺錢的寶貝呢?軟銀面臨著重重壓力。

今年6月,波士頓動力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Marc Raibert開始放出了波士頓動力邁向商業化的信號。但他也承認,製造實用化的產品,對於波士頓動力來說還是個全新領域。

直到近日,又不斷有風聲傳出——波士頓動力的策略是要成為「平台公司」,希望通過授權或開源方式,讓技術能廣為被使用。這一說法經Marc Raibert之口,在《連線》雜誌上得到了證實。

Marc Raibert表示,波士頓動力將成為讓生態圈包括第三方夥伴、客戶,共同讓技術落地的「通用用途的平台」(general purpose platform)。這意味著,波士頓動力在開發機器人時是從「平台」的概念來出發,客戶可以增加硬體——例如手臂及其他組件,從而無限拓展功能和應用,最終打造出具備移動性(mobility)、靈巧性、知覺(perception)、以及某種智能(a kind of intelligence)於一身的機器人。

對於公司的發展,Marc Raibert提出了兩個策略方向:一是通過長期的R&D項目投資,打造出包含各種人類夢想中元素的機器人;二是致力於打造SpotMini一樣的「機器人商品」。

(圖源:Boston Dynamics)

盯上物流配送的「大蛋糕」,實際應用挑戰仍艱巨

目前,大多數人對該公司機器人應用的期待很多時候集中在倉儲與物流配送領域。不言而喻,這的確是自動化機器人大展身手的一大突破口。

Marc Raibert描繪的眾多場景中,一群機器狗分頭行動把包裹送到客戶門口的「最後一公里」配送場景,對很多消費者而言都會覺得很酷。Marc Raibert稱,他們的機器人能夠成功實現80%的到家配送。

但除此之外,短期內它還更適用於娛樂功能、應急響應、安保等應用;倉儲物流、包裹配送,需要稍長久些;而更長期的應用場景則有工程建設、倉庫服務。

(圖源:Boston Dynamics)

也許未來,SpotMini還可以與其他機器人(比如無人機、機器蛇等)組隊執行搜索和救援任務。但環境的複雜性將成為長久的挑戰,難度不小。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Rethink Robotics就是個沒那麼幸運的典型。不久前,由機器人教父、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前主任Rodney Brooks所創立的這家協同機器人公司宣布關門。機器人界大腕轟然倒下,消息一下就震撼了外界。據悉,Rethink Robotics幾個月前就已經到台灣等各地「撒網」找買家,但卻無人接手,只能黯然離去。

(圖源:Boston Dynamics)

而深究背後的最大原因,是這家同樣頂著優異技術光環、眾多學術派創業者加持的機器人明星,長期缺乏大量採用的客戶,終究沒能走過漫漫的商業化前夜。

波士頓動力發布的機器人視頻每次都挑起了大眾的興奮度,但Marc Raibert本人也坦承:「影片大概是嘗試了22-23 次左右的成果」。是的——這波噱頭操作當然會有——不展示最好的一面,公之於眾有什麼意義?

無論如何,波士頓最近一連串的舉動,都表明了它開始轉向商業布局的企圖。而能讓波士頓動力這群技術狂熱分子開始重視商業化,可能跟大股東軟銀施加的壓力有關。

已有Pepper機器人的軟銀,在買下波士頓動力的同時,源自東京大學的Schaft雙足機器人它也接了過來。而去年就有消息稱,負責Pepper機器人研發及銷售的Softbank Robotics虧損連連,已於2017年3月底陷入「資不抵債」的窘境。

另一方面,機器人前景看似繁榮,但仍然備受大眾期待機器人功能更多、價格更低的「不可承受之重」。「機器人不賺錢」,成為很多該領域企業的「心病」。

波士頓動力也面臨著這兩方面的拷問,如果仍無法儘快創造收入,可能就會面臨再度被「出局」的狀況。波士頓動力能否等到機器人比互聯網還大的那一天到來,將是這家明星公司的一大挑戰。波士頓動力機器人的用途是什麼?商業計劃又是什麼?這些都還有待進一步明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網 的精彩文章:

防患於未然!可植入生物感測器僅需利用體內血糖 就能監測並預防疾病
波士頓:2035年新移動技術帶來利潤佔比將達40% 按需移動成最大新興利潤池

TAG:前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