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動物中有這麼多同性戀?重要的不是進化可能是愛

為何動物中有這麼多同性戀?重要的不是進化可能是愛


圖為一對灰雁佳偶。

圖為一對灰雁佳偶。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若論起對伴侶的忠貞,大概很少有動物能與灰雁(greylag goose)相較。大多數灰雁都秉持一夫一妻制。許多灰雁在成年後的十幾年裡,都只與同一位伴侶相伴左右、交流愛意,只有當原配死後,才會另覓一位配偶。這種忠貞程度不免令人稱奇。不僅如此,灰雁中還廣泛存在一種被部分人視為「不正常」的感情關係。

  灰雁中的同性戀不在少數,據一些研究統計,可能多達20%。這個數字看上去很高,但其中可能還包含了雙性戀灰雁:在原配死後,又找了一位不同性別的伴侶。因此純同性戀的灰雁數量還可能更多。


  問題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不僅是灰雁,還有幾百種動物也存在同性戀行為。這令許多科學家感到迷惑不解。畢竟進化是受繁殖驅動的。對大多數動物而言,只有與異性結合、才能繁殖後代。從這個角度來看,同性戀似乎反其道而行之。但這種性取向在動物中如此普遍,說明它並不是一種異常行為。


  維也納大學行為生物學家科特?克特羅斯查爾(Kurt Kotrschal)用科學的語言對這一問題做了表述:同性戀行為在動物中之所以得以存續,是否因為存在某種具有穩定作用的自然選擇機制?還是因為這是大腦發育過程中無法避免的產物?同性戀行為對進化而言是否有用?還是說這種行為只是偶然出現、就這麼保留了下來?

  研究人員尚未得出簡單的答案。就連已經研究灰雁數十年的克特羅斯查爾也不清楚其中的原因。克特羅斯查爾就職於以已逝動物學家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命名的一所研究站,而勞倫茲最著名的研究便與灰雁有關。


  勞倫茲本人認為,同性戀是一種有意義的行為。「我們可以肯定,每一種本能行為都具有特殊的生存價值。」勞倫茲藉此指出,雄性灰雁伴侶在族群中往往具有更高的社會地位。這種優越地位反過來又會吸引單身的雌性灰雁。同性戀雄雁偶爾也會與這些雌雁進行交配,然後再把注意力轉回到自己真正的愛侶身上。這樣看來,同性戀可以對繁殖起到促進作用。但這只是一種可能性,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它解釋。


  還有科學家提出,同性伴侶也許會履行一些重要的「社會責任」,如撫育其它灰雁的雛鳥、或擔任族群看守等等。這對同性伴侶親友們的幫助要大於對它們自身的幫助。這其實是一種名叫「親緣選擇」(kin selection)的進化策略,在工蜂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工蜂不惜犧牲自己、放棄繁殖能力,只為保證種族的利益,。


  但克特羅斯查爾並不認可這套理論,因為這種互助行為在灰雁中表現得並不明顯。也許同性戀行為只是情緒系統不可避免的副產物:如果某些物質分泌過多,生物便不可能對異性產生愛情。


  還有一種解釋:在養育後代的職責主要由雌雄之一承擔的物種中,同性戀行為似乎更加頻繁,這也許是因為無需養育後代的一方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這種「無害的放縱」或許能解釋,為何灰雁的同性戀行為似乎與性別比率有關。如果雄雁數量遠多於雌雁,多出來的部分雄雁就會相互「抱團取暖」。社會地位對灰雁而言非常重要,形單影隻的灰雁往往會受到欺凌、落到社會最底層,因此與同性結伴總比孤零零的好。按照這種解釋,同性戀可能是社會行為與競爭的副產物。克特羅斯查爾還指出,不同性別的生物對伴侶最看重的特徵也可能有所不同,這也會影響同性戀行為。對有些生物來說,感情的質量也許比「性別」這種無聊的事情重要得多。

  事實上,上述解釋也許都有道理,並不是非此即彼。同性戀在動物王國中無處不在,因此這種行為也許並非由同一位祖先演化而來,而是經歷了多輪進化。「我認為不存在某種統一的解釋,」加拿大萊斯布里奇大學的保羅?瓦塞(Paul Vasey)表示,「每種生物都有獨特的進化史,因此需要不同的理由來解釋。」


  同性戀的作用機制的確不盡相同。例如,灰雁中僅存在雄性同性戀,而加拿大黑雁則是雄雌皆有。(加拿大黑雁是北美最常見的鳥類之一,其同性戀比例可能多達30%。但人們很少注意到這一點,因為加拿大黑雁的雄鳥和雌鳥長得十分相似,只有專門的研究人員才能看出區別。)


  英國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動物學家克勞迪婭?瓦斯徹(Claudia Wascher)又補充了一點:如果同性戀行為如她認為的那樣具有自適應性,那它就不會像毛色或身高一樣、是一種遺傳比例固定的簡單性狀,而是會像好奇心、勇氣等個人性格一樣,不同個體之間可能差別很大,還會受到生物體與社會及環境的關係影響。


  因此,某個物種的同性戀傾向會一直受到進化壓力的影響。我們甚至也許不該在整個物種的層面上討論同性戀傾向,因為不同種群的情況也可能有所區別,並且這種進化機制仍在通過各種方式持續下去。


  瓦斯徹以小嘴鴉(carrion crows)為例說明,一些看似穩定不變的行為性狀也可能發生快速改變。在絕大部分歐洲國家,小嘴鴉都是一種兇猛的鳥類,會與配偶兩兩結合、聯手保衛自己的領地。但在食物充足、築巢處稀少的西班牙北部,它們卻會採取群居模式,與大量同類共同生活、繁殖後代。如果把小嘴鴉卵從瑞士帶到西班牙、或者反過來,孵出的雛鳥便會迅速適應孵化地的生活習慣。可見情況不同,行為傾向也不同。

  瓦斯徹指出:「這可能與同性戀的情況十分類似。」某些特定環境也許更容易培養出同性戀動物。還真的有人在研究這一問題,如「城市環境與鄉村環境對灰雁的性取向分別有何影響」。


  當然,生物學家可以大談特談「親緣選擇」和進化策略,但就像我們人類一樣,鳥兒在選擇配偶時,根本意識不到有哪些機制在發生作用。對一隻灰雁而言,最重要的不是進化,而是彼此之間的吸引力。正如瓦斯徹所言:「愛就是愛。」(葉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美媒:科學家稱火星地下數億年前或已有生命存在
18歲以下禁用含可待因感冒藥 感冒了你可以這樣做!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