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統治下的北京城 拆牆鋪路建公園 王府井成商業代名詞

北洋統治下的北京城 拆牆鋪路建公園 王府井成商業代名詞

辛亥革命成功以後,1912年2月12日,清末代皇帝宣統宣布退位,按照當時的協議,溥儀等仍然被允許在紫禁城內居住,不過將西苑的中南海讓出來作為總統府。為了進出方便,便在寶月樓下開了新華門,同時將明清皇城千步廊外邊的城牆全部拆光了。

當時北洋政府的內務總長朱啟鈐認為「京師為首善之區,中外觀瞻所系,尤不能不謀市政之進步」,在他的倡議下1914年北洋政府成立了京都市政公所,由朱啟鈐兼任督辦。京都市政公所負責管理市政,以及整體規劃和基礎設施的建設。

京都市政公所在北京主要幹了三件事,一是改修前門,拆除了前門瓮城的東西月牆,各新開了一個門,並新修兩條馬路,從而使前門「頓改舊觀,高樓聳立,氣象發皇,五門洞開,行人稱便」。

二是整修道路,當時北京的大街主要為石路和土路,不但年久失修,凹凸不平,更是「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塵土卷地起,奇臭陰溝來」。於是1915年在正陽門外的大柵欄鋪設了北京城裡的第一條瀝青路面。

三是建設公園,先後將多處皇家園林改為公園,成為了北京市民文化活動的中心和休閑場所。

辛亥革命後,隨著西方思想不斷進入中國,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改變。

許多傳統商業被新式商業所取代,在清朝末年出現的東安市場基礎上,逐步發展出來了王府井商業中心。

因靠近東交民巷洋人區,許多西方人也在這裡開店經營,在滿足外國人需求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北京城內的上層人士前往。

就此王府井商業區的規模不斷擴大,也使得"王府井」成為了北京商業的代名詞。

北洋統治下的北京城 拆牆鋪路建公園 王府井成為商業代名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越南曾作為法國爪牙遠征西伯利亞 嚴寒天氣是最大的敵人
被判終身監禁不得減刑的狗狗 謀殺罪名的背後真相源自天性

TAG: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