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斯大林「魔法火球」有多厲害?差點拿了己方少將人頭

斯大林「魔法火球」有多厲害?差點拿了己方少將人頭

原標題:斯大林「魔法火球」有多厲害?差點拿了己方少將人頭


在軍事領域中,只要提到「拋射器」,大家首先想到的必是解放軍曾經用過的「炸藥包拋射器」——俗稱「沒良心炮」。這種薄壁低膛壓的管身武器憑藉其成本低廉、威力巨大,成為了解放戰場上的「利器」之一。時間繼續回溯,在更早一些的蘇聯也有一種拋射器,並在衛國戰爭早期立過功勛。它就是斯大林的「魔法火球」——燃燒瓶拋射器



舶來的經驗


戰爭是武器發展的催化劑,上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都加速了武器科技的發展,貢獻了許多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器,而「燃燒瓶拋射器」也能追溯至一戰。當時挪威著名軍事發明家尼爾斯·瓦爾特森·奧森(一般認為他發明了現代意義上的航空炸彈、手雷和地雷)在1915年時在法國發明了一種可以拋射榴彈的管身武器,稱之為奧森榴彈拋射器(也稱奧森迫擊炮或者奧森臼炮)。


奧森榴彈拋射器的結構圖紙



一戰中使用奧森榴彈拋射器的照片


這種武器採用鋼製炮管,後膛裝填,口徑3.5英寸(88.9毫米),並在炮管尾端焊接了一個老式格拉斯M1874步槍的槍機,槍口直接焊接在炮管外壁上。拋射器發射的特製尾翼穩定榴彈本身並無發射葯驅動,只通過M1874步槍發射的空包彈推進,因此炮管本身不承載膛壓,十分適合戰時生產。



館藏的奧森榴彈拋射器


但奧森榴彈拋射器誕生之後,法國人對這種看似「簡陋」的武器並未放在心上,反倒是俄國人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就在當年,奧森便把拋射器的生產線搬到了沙俄。在那裡,這種射程僅有400米的榴彈拋射器總算在缺乏重武器的俄軍中找到了一席之地。雖然後來「涼」的也很快(一共生產了不到2年),但其理念也對日後蘇聯開發同款裝備提供了經驗。



館藏的奧森榴彈拋射器所使用的炮彈

敦刻爾克後的啟示


實際上,真正刺激蘇聯人開發「燃燒瓶拋射器」的誘因,還是敦刻爾克之後英國人的遭遇。彼時英國遠征軍幾乎是隻身跨越英吉利海峽的,重武器幾乎悉數被丟在了歐陸,其中反坦克炮遺留在法國840門,本土僅剩167門。在這種缺槍少炮的大背景之下,任何能用得上的武器基本上都被英軍徵用,而英國的民兵組織——家庭衛隊就只能用一些臨時生產的簡易武器充數。



英國軍事愛好者的二戰重演,表演發射諾沃爾發射器,黑火藥驅動帶來的濃煙也是其重要缺點之一


是年,羅伯特·哈珀·諾沃爾少校利用一戰時期榴彈拋射器的原理設計了一種簡易的民兵武器:諾沃爾拋射器。這種特殊武器所用的炮彈就是英國版的軍用燃燒瓶——稱之為「76號特種燃燒彈」。「炮彈」原理是在1品托的玻璃瓶中裝汽油、白磷、苯和生橡膠的混合物,瓶口處用水密封。在拋射、落地破碎之後,白磷失去水的密封會在空氣中自燃,從而引燃混合了苯和生橡膠的稠化汽油,起到粘在落點表面持續燃燒的作用。



諾沃爾拋射器和配用的特種炮彈:76號特種燃燒彈


儘管諾沃爾拋射器還存在著射程、精度等方面的問題,反坦克效果也備受質疑。但有一點卻頗為打動高層的芳心——便宜,戰時首相丘吉爾就對其10英鎊的造價和戰時易生產的特點留有深刻的印象。於是發明的當年,諾沃爾拋射器就在英國大規模投產,列裝家庭衛隊和部分英軍。與此同時大陸彼端的蘇聯人也注視著英國人的一舉一動,有感於自己也可能面臨反坦克武器匱乏的問題,蘇聯版的「燃燒瓶投射器」應運而生。



諾沃爾發射器

斯大林的魔法火球


關於蘇聯版的燃燒瓶拋射器研發過程,歷史上並沒有多少詳盡記載。我們根據已有的少量資料僅能得知,蘇聯航工委第145兵工廠在1940年時完成了燃燒瓶拋射器的早期設計,並在次年通過了蘇聯有關部門的驗收,正式列裝紅軍,稱之為「1941年式125毫米燃燒瓶拋射器」(以下簡稱「1941式拋射器」)。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之後,則交由列寧格勒基洛夫聯合航工委進行戰時的改進生產。



1940年工廠測試階段的拋射器,注意這時它還有一對輪子


拋射器:蘇聯的燃燒瓶拋射器結構並不複雜,主要由鋼製炮管擊發機構炮閂瞄具底座組成,其中炮管使用的是2毫米厚的無縫鋼管,發射葯是12號空包彈。此外,靠近炮膛的位置還設有一個專門的柵格,以防止燃燒瓶掉落到炮膛中,被擊發時的高速氣體沖碎。在最初的測試型中,其採用了步槍式擊發機構,扳機位於炮管後的兩個把手上,布局接近重機槍的擊發機。



戰鬥狀態下的「拋射器」,有沒有一種操作重機槍的感覺


關於拋射器的瞄具,本著一切從簡、方便培訓的原則,「拋射器」上只安裝了一個簡易的摺疊式標尺(刻有5個格,只能瞄個大概)。當然,一切從簡可不是只簡化瞄具那麼簡單,早期測試的「拋射器」還採用了重機槍的雙輪車底座,但到了1942年時索性就換成了半截實心木底座。此外,為了給這種「去了輪子」的武器增加一點野外生存能力,蘇聯還規定燃燒瓶拋射器在不同的季節要塗裝不同的偽裝迷彩



炮膛開啟狀態的燃燒瓶拋射器,採用特製的12號空包彈推動

炮彈:1941式拋射器的炮彈是一種球形的玻璃瓶,直徑125mm、厚度10毫米,內部裝有專門的凝固汽油,稱之為AK-1型玻璃球型燃燒瓶(有的資料也稱之為AS-1型)。1940到1941年之間採用KS燃燒液作為燃料,隔絕空氣的白磷作為引火物,破碎燃燒之後可粘在目標上長達3分鐘,產生1000多度的高溫。1942年後開發了成本更低,效果接近的BGS燃燒液之後,則開始逐漸換裝BGS燃燒液。



AK-1燃燒瓶:採用10mm厚的玻璃製成,退役後不少俄國人都拿它來當酒瓶,畢竟花花綠綠的挺好看,不過戰爭年代可能顧不上什麼顏色


1941式拋射器採用半手工作業的方式生產,大部分零件都採用了便宜的鐵皮衝壓件,生產線幾乎遍布蘇聯西部各個城市(德軍入侵後,主要生產線都集中到了高爾基市和加里寧市)。在圍困列寧格勒期間,由於鋼管短缺蘇聯甚至會拆自來水管的下腳料來生產拋射器。另外,球形玻璃燃燒瓶由輕工業人民委員會、食品藥品工業人民委員會、電力工業人民委員會的相關工廠進行生產,拋射用的12號空包彈則由NKB生產。



紀錄片《斯大林格勒》中,蘇軍在巷戰當中使用燃燒瓶拋射器射擊的歷史鏡頭



抱起來就跑


說來也是有趣,「拋射器」所用的「AK-1型球形燃燒瓶」並非專為拋射器而開發的。相反燃燒瓶的歷史比拋射器要早得多。AK-1燃燒瓶最早出現在上世紀20年代,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時候被蘇聯空軍用作航空炸彈領域,內部裝填芥子氣、路易士劑亦或是凝固汽油,用作人員殺傷目的。1939年代時,也專門設計過一種適合對付裝甲車的AU-125型玻璃燃燒瓶,不過沒有列裝和使用記錄。


轟炸機空投明顯不可能一個球一個球的扔來扔去,圖為蘇聯轟炸機用的ABK-P-500燃燒瓶吊艙


除了玻璃的AK-1型燃燒瓶之外,蘇聯也曾生產過一種功能類似、錫制外殼的球形燃燒瓶——Azh-2型燃燒瓶。與玻璃燃燒瓶相對比,Azh-2型燃燒瓶的鑄錫外殼更薄,容積可達1升以上,且安裝了更安全可靠的ТАТ-8型遠程引信。它的出現極大的解決了玻璃易碎的問題,只不過Azh-2型多數還是用於航空集束炸彈領域



鑄錫外殼的Azh-2型燃燒瓶,因為不能靠碰撞破裂,為此專門安裝了TAT-8引信



跟燃燒瓶拋射器放一起的Azh-2型錫制燃燒瓶


除上述兩種之外,類似的燃燒瓶還有5種:Tsh-300型鋁熱劑燃燒瓶(ZAB-300-500型航空集束炸彈的分裝葯,容易自燃,所以可靠性不佳未列裝)、FBM-125型破甲彈(重2.5公斤,其中至少一半是TNT炸藥,可以擊穿90毫米鋼板)、BFM-100/125高爆穿甲彈(455兵工廠研製的高爆穿甲彈)、ADsh型煙霧彈以及木質訓練彈。但除了煙霧彈和訓練彈之外,剩下三種都沒有作為125毫米燃燒瓶拋射器的炮彈列裝。



圖最上是BFM-125高爆穿甲彈,剩下兩個分別是FBM-125破甲彈以及結構圖,雖然俄國人還把他們算成集束炸彈用的「餡」,但已經完全不像球了,從剖面結構還能看出一些來源於球形燃燒瓶的端倪


怎麼為「火球」施法?

燃燒瓶、燃燒瓶,燃料自然是關鍵。由於AK-1型球形燃燒瓶的玻璃材質易碎,而本身燃燒瓶沒有保險裝置,按照蘇軍的條例是不允許事先裝好燃料進行儲存和運輸,而需要在戰前現用現裝。這種方式對於拋射器來說還好,但空軍集束炸彈的使用策略就沒那麼友好了,因為一次轟炸甚至就可能超過1500瓶。為此,蘇聯第145兵工廠專門為空軍研製了一種大型的牽引式罐裝車:ARS-203型燃料罐裝車



牽引式的ARS-203燃料罐裝車


使用時,ARS-203型燃料罐裝車先將燃料注入到自帶的8個量筒當中,然後再通過量筒直接灌裝到燃燒瓶當中,整個過程僅需要17到22秒。ARS-203型燃料罐裝車的灌裝效率非常高,在戰時情況下一小時可以灌裝300到350個燃燒瓶,並在2小時之內將730升的大燃料罐清空。一年之後,自行式的ARS-204型罐裝車也研製成功,不過資料和照片都很少見。



跟戰爭初期蘇軍事先在工廠灌裝的莫洛托夫燃燒瓶不同,拋射器用的燃燒瓶均是在戰前灌裝的


空軍的兄弟們爽了,也不能讓陸軍難受。考慮到大型罐裝車難以跟隨小部隊行進,1942年時145兵工廠還專門研製了一種小型的PRS燃料罐,全速狀態下每小時可以灌裝240個燃燒瓶,對拋射器來說已經足夠用了。只不過此時諸如PTRD-41反坦克步槍、ZIS-2M1941年型反坦克炮等裝備陸續列裝,過渡用途的1941年式125毫米燃燒瓶拋射器也就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逐漸退出現役。



單人就能操作的PRS燃料罐,有點像吃自助時的飲料


名實不符的反坦克武器

如我們之前所提,燃燒瓶拋射器本是作為反坦克武器開發的。根據1942年蘇聯步兵戰鬥操典上的原文,1941年式125毫米燃燒瓶拋射器是作為常規的步兵支援武器使用,通常由一個三人小隊操作:一個正射手,一個兼任裝填手的副射手,一個炮彈搬運工。一個戰鬥小隊的炮彈基數是10到15發。



1942年第1245團中一個使用燃燒瓶拋射器的排


儘管蘇軍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但「燃燒瓶拋射器」的反坦克效果卻十分低下。由於缺少侵徹能力,除非KS燃燒液沾到坦克成員身上,或者順著發動機進氣口流到發動機和電機上,燃燒瓶命中坦克之後只能在表面破碎燃燒,很難對坦克本身造成一個實質性的損傷(人員殺傷效果倒是不錯),而且其安全性、可靠性也始終存在問題



衛國戰爭初期,蘇聯大量裝備過這種燃燒瓶拋射器


1941年11月,蘇軍在塔什洛夫斯科耶戰鬥專門對125毫米燃燒瓶拋射器做了一下戰時的效果統計:發射AK-1時,射出的67個燃燒瓶當中只有8個落地破碎。炮手小隊試圖推進以增進命中率的時候,遭遇塔什洛夫斯科耶陣地的德軍機槍壓制,四人重傷不得不撤退。由此可見玻璃燃燒瓶的可靠性是很成問題的。



芬蘭軍隊也曾搞到一批「燃燒瓶拋射器」,注意圖中的拋射器已經沒有了輪子,而是實木底座


此外,根據衛國戰爭期間退伍士兵的回憶來說。在1941年12月初,蘇聯某位少將視察第30軍在西線陣地的一個營時,打算親自試射20發AK-1玻璃燃燒瓶,在試射第一發時,燃燒瓶在炮管中就被空包彈擊碎拋射器直接損毀將軍本人差點受傷。為此,憤怒的將軍下令暫時禁止士兵使用這種燃料拋射器。


拋燃燒瓶會有問題,拋傳單總還是可以的,圖為1941年時西線戰場某部政委烏利亞諾夫在利用燃燒瓶拋射器打的宣傳彈


後來這個事件發生之後,蘇聯軍工相關部門專門對此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由於1941年的冬天十分寒冷,過厚的玻璃燃燒瓶在冷空氣冷卻下,瞬間接觸灼熱的空包彈拋射葯燃氣時,內外熱脹冷縮程度不一致,會像在冬天用冷的厚暖水瓶盛熱水一樣直接炸裂。因此後期蘇聯有關部門專門要求了125毫米燃燒瓶拋射器在進入霜期之後就不允許發射AK-1型玻璃燃燒瓶,只能發射錫制的Azh-2燃燒瓶。



這不是火焰噴射器,而是將AK-1燃燒瓶接上噴嘴變身的手持噴火器

儘管這種「斯大林的魔法火球」在面對坦克時效果不佳,可靠性也差了一些。但這種「簡陋」的武器確實在衛國戰爭初期為牽制和反擊德軍的閃電戰進程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伴隨著蘇軍穩住陣腳,各式武器陸續列裝,燃燒瓶拋射器就逐漸撤出現役。好在作為拋射器,除了炮彈它還可以拋射傳單,繼續服務於蘇軍的心理戰,直到戰爭結束後才完全撤裝,也算是在戰爭當中「一始而終,鞠躬盡瘁」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編輯部 的精彩文章:

曾是中國最強反坦克火力,沒有在閱兵亮相,卻靠「跑龍套」出名!
瓦良格來華後為啥不立馬改裝?難道只是技術不行?專家說出實情

TAG:軍事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