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當道醫學:天人合一道解肝經行間穴第八

武當道醫學:天人合一道解肝經行間穴第八

今天講行間穴。

行間,出自《靈樞本輸第二》:「肝出於大敦------為井木;溜於行間,行間,足大趾間也,為滎。」行間為肝經五腧穴之滎穴,五行為火,肝為木,此穴為火,是為木中火。

武當道醫學:天人合一道解肝經行間穴第八


傳統上解釋行間其名:穴在足大趾間動脈凹陷處,因喻其脈行於兩趾之間而入本穴,故名行間;或者解釋為「行者為路,為道,間為空隙,是穴位於足背指縫間,動脈應手凹陷處,故名行間「;高式國之《針灸穴名解》:行,足之用為行。氣得行而通,滯得行而解,本穴為行走著力之處,其用著重瀉法,瀉之使鬱氣通行也。間,病癒為病間,即病得通行而告愈也。猶雲氣得行,而病得間也,故曰行間。個人認為高先生解釋較為接近行間意。但我個人還有其它不同之理解。

《周易》里震卦為足,震為雷,雷有萬物震動之象,言人之足善動而主步行。又夜卧陽氣入里則靜,清晨陽氣從東方少陽出表則動。但震卦在人為少陽膽,而肝為巽卦,《周易》巽為股,即大腿根部的會陰宗筋所聚之區域。所以肝生筋,而兩股之間宗筋為巽為肝。足部的運動主要依靠肝所主的筋與少陽膽經的陽氣升發相配合,而能運動行走。故《素問四大調神論》春季養生之道有「夜卧早起,廣步於庭」,其廣步於庭在於生髮少陽之氣從足部上升,而與東升旭日相應。這個是從東方主運行運動來理解行間。然肝為巽為風,風善行而數變,行間之行當為風之遊行也。間:「【說文】隙也。從門從月。會意,亦形。【徐鍇曰】門夜閉。閉而見月光,是有閒隙也。【禮·樂記】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閒也。」間,有天地之間的空隙之意。那麼行間可以理解為:風遊行於天地之間。大敦為木中木,為木主東方生風,而行間為風流行於天地之間。

為什麼在肝經上南方火穴而言行呢?因為南方為天,北方為地,《周易》言行,一為乾卦天行健,乾為天,天道健運不息;一為巽卦:巽,《彖》曰:重巽以申命,剛巽乎正中而志行;《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乾卦先天位於南方,故主行;後天離火之卦位於南方,而南方之生肖午馬正是善行之動物《周易》乾為馬;另外南方的巳蛇、未羊皆是善行的動物,但最善行者,還是午馬,故古有天馬行空之說。巽卦後天八卦位於東南,巽為風,半在東,半在南。

行間為肝木之火穴,火為南方主血脈、主行血通絡、主神明、主熱主火、主心,另外此穴亦主風。傳統上行間屬火,為肝木之子穴,實則瀉其子,凡肝經實邪皆可取行間瀉之。

臨床上主治功能如下:清肝瀉火如夏枯草、龍膽草;可清熱涼血,清厥陰心包與肝之血熱,效如生地、鬱金、丹皮之類;可清熱熄風用於高熱驚厥,類似羚羊角;可清熱利濕,如龍膽、黃芩;又可清熱安神,如硃砂、珍珠母;還可舒筋活絡,以其為木中火善柔筋而行血分之滯,效如木瓜;熄風止痙之功與烏梢蛇、白花蛇相當;最善熄風定癎,而治狂癲,效如硃砂;觀癎字,間之病也。

行間穴最善治目疾。行間五行為火,火為離卦。《周易》離為目,而《內經》肝開竅於目,其經脈上連目系。此穴為肝木離火之性,乃肝所主雙目有離火光明之象,為肝主目不二之主穴也,自古多以行間治療眼目之病。《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行間主暝不欲視,目中淚出。暝:「《說文》翕目也。《皇極經世》在水者不瞑,在風者瞑。《集韻》目不明也。」暝為昏暗之意,指雙眼昏花不明,多為肝血腎精不足不能滋養雙目,可以配伍太溪、復溜、睛明穴同用,有明目地黃丸之功效。《百症賦》以行間、睛明主治雀目。(雀目,系指夜間視物不清的一類病證。又有雞蒙眼、雞盲等別稱。亦即今之夜盲),其主治機理同上。《針灸甲乙經》行間配睛明、太陽穴,主治目赤腫痛。取行間清肝瀉火,治療肝火上炎之雙目紅腫熱痛也。另外行間穴善清熱利濕,對於肝經濕熱導致雙目分泌物目眵過多,可以取此穴瀉之。臨床上瀉行間治療麥粒腫有效率百分之百,可見其主治目疾功效特殊。如若肝陰不足肝陽上亢導致雙目脹痛,眩暈欲仆,亦可取行間配伍湧泉、風池治療,可平肝潛陽。現代醫理證實,此穴降眼壓療效確切,常用於青光眼眼壓增高。

行間為肝經滎穴,「滎主身熱」,此穴屬火又為肝經子穴,實則瀉其子,故此穴多以清瀉肝經各種熱為主。

第一,善瀉肝火,治療肝火實證導致的耳鳴易怒、心煩失眠、頭暈眼脹、面紅目赤等症,取瀉法。

第二善於清肝熱涼肝血。此穴五行為南方火,南方主血脈,主運行氣血,如若肝經血熱,血得寒則凝,得熱則迫血妄行而致各種出血病症,比如女子崩漏、衄血、嘔逆咳血等,可配伍心包經之曲澤同用;臨床上以行間治療肝火盛氣血沖逆於上所致鼻衄血,左側鼻孔出血取右行間,右側鼻孔出血取左行間,兩側出血取雙行間;以此穴與肝血相關也。

第三,善療熱極生風導致痙攣抽搐、角弓反張之肝風內動。此穴位於肝經下端五行為火,功擅清瀉肝經之火熱,降肝木經氣之上逆,瀉行間火而熱自清,氣血下降而風自熄,可配合大敦、中衝刺血泄熱同用,此二穴為厥陰上下之井穴,五行為木,木主風,故配合刺絡出血泄熱可快速平熄肝風。

第四,清利肝經濕熱,治療濕熱導致繡球風之外陰瘙癢、小便黃赤混濁癃閉、女子濕熱帶下、雙目多眵等症,此穴南方火,南方者,最易化生濕熱之地,瀉此穴,即能瀉肝經上下內生濕熱。

第五,能清陰虛之熱,《千金方》行間主厥,足下熱,《銅人》主煩渴,此肝腎陰虛,龍雷之火厥逆上亢也,以此穴配伍腎經太溪、然谷等穴滋陰清熱。

行間還善行肝經之血,有清熱活血通絡之功。以其五行為南方火,火主血脈而行血,「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此穴既能熄肝風,又能清肝熱而涼血活血行血,故善治血與熱結導致肝風顫動之症,功類丹皮、赤芍、地龍之屬。《針灸甲乙經》以行間、三陰交治療女子痛經,取二穴活血化瘀之功,凡女子經血,與肝經關係最大,《醫宗金鑒》更以行間治療女子血蠱癥瘕。

《靈樞五邪》:邪在肝,則兩脅中痛,寒中,惡血在內行善掣節,時腳腫。取之行間,以引脅下,補三里以溫胃中,取血脈以散惡血;取耳間青脈,以去其掣。

《靈樞厥病》:肝心痛,行間、太沖主之。此種心痛,乃厥陰肝經淤熱導致厥陰心包絡氣血運行不暢,其作用相當於復方丹參片之類,入肝經、心包經活血化瘀而定痛。

《針灸美容講義》以行間治狐臭。取其清肝經濕熱之功用,經言肝有邪,留之兩腋,凡狐臭者,多濕熱為患,今人有取明礬注射液注射於腋下汗腺,取明礬入肝清熱燥濕之功,與取行間治療狐臭同理也。

《雜病穴法歌》:腰連腳痛怎生醫,環跳行間與風市。觀其症多為現代腰椎間盤突出症或者腰部骨質增生壓迫神經導致膽經部位坐骨神經痛,從腰部牽引下肢膽經疼痛,如若診脈脈口大人迎一倍,厥陰肝盛而膽經虛可放膽用之,脈症取穴正相合也。

總而言之,行間有清肝瀉火明目、清熱涼血止血、平肝熄風止痙、清熱利濕通便、活血通絡舒筋、養陰生津除煩等諸多功效,多用於厥陰實證,多取瀉法為用。掌握了穴位的主治功效,就能靈活的應用穴位辨證施治,只要在主治功效內,皆可酌情應用。

好了,今天的課到此。希望大家能從中受益。下一課講肝經原穴:太沖穴。

作者祝玄沖,更多道醫醫學知識,請持續關注本頭條號

5天4晚,掌握以上診療原則後,可以在臨床上治療各種疑難雜症,通過脈證結合統一,能準確的知道各種疑難雜症發病的根本原因,從而正確無誤的治療。此學術價值非金錢所能衡量,一次學習,終身受益無窮。

點擊了解詳情

深圳站|武當祝華英黃帝內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元旦盛宴班(第23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張大寧:慢性腎病可膏藥貼敷
武當道醫學:道解十二經脈腎經合穴陰谷第六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