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滅蜀之戰的關鍵時刻,諸葛瞻出現致命失誤,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滅蜀之戰的關鍵時刻,諸葛瞻出現致命失誤,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七回,發生在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期間,主人公為諸葛瞻。原文如下:

(諸葛)瞻自幼聰敏,尚後主女,為駙馬都尉。後襲父武鄉侯之爵。景耀四年,遷行軍護衛將軍。時為黃皓用事,故託病不出。當下後主從郤正之言,即時連發三詔,召瞻至殿下。後主泣訴曰:「鄧艾兵已屯涪城,成都危矣。卿看先君之面,救朕之命!」瞻亦泣奏曰:「臣父子蒙先帝厚恩、陛下殊遇,雖肝腦塗地,不能補報。願陛下盡發成都之兵,與臣領去決一死戰。」

後主即撥成都兵將七萬與瞻。瞻辭了後主,整頓軍馬,聚集諸將問曰:「誰敢為先鋒?」言未訖,一少年將出曰:「父親既掌大權,兒願為先鋒。」眾視之,乃瞻長子諸葛尚也。尚時年一十九歲。博覽兵書。多習武藝。瞻大喜,遂命尚為先鋒。是日,大軍離了成都,來迎魏兵。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鄧艾率部越過陰平天險,奪取了江油城。後主劉禪大驚,大臣郤正推薦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前去迎敵。諸葛瞻隨即與兒子諸葛尚一起領兵出戰,最終雙雙在綿竹殉國。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諸葛瞻在出征前對劉禪所說的「決一死戰」, 意為同敵人作一次你死我活的戰鬥,多用來形容某人對某事的一種精神狀態及兩軍打仗時對戰鬥勝利的渴望與決心。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小說中提到的諸葛瞻奉命出兵抵抗鄧艾,是真實的歷史事件,發生在蜀漢景耀六年(公元263年)。不過,對於鄧艾的突然出現,諸葛瞻的表現並非如小說中所描述的那樣果斷而堅定。期間,諸葛瞻出現了一個嚴重失誤,導致佔據急轉而下,為蜀漢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這個記載出現在《三國志·黃權傳》中,原文是這樣:「(黃崇)隨衛將軍諸葛瞻拒鄧艾。到涪縣,瞻盤桓未進,崇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與未納,崇至於流涕。會艾長驅而前,瞻卻戰至綿竹。」

結合《三國志》相關傳記的記載,這個事件的經過與結果是這樣:劉禪下令諸葛瞻率部攔截鄧艾大軍後,諸葛瞻率部火速趕到了成都東北的涪縣。但到達涪縣之後,諸葛瞻莫名其妙地停止前進,轉而就地駐紮。這一舉動讓蜀漢尚書郎黃崇萬分焦急。他多次找到諸葛瞻,提醒他應立即前進並搶佔有利地形攔截鄧艾。諸葛瞻卻猶豫不決,沒有採納黃崇的建議。黃崇再三勸說,急得留下熱淚,但仍未打動諸葛瞻。

諸葛瞻在涪縣裹足不前之際,鄧艾大軍卻並未放緩進攻的腳步。在拿下江由後,鄧艾揮師南下,由江由沿左擔道急行軍,不久之後便抵達涪縣城下。經過一番激戰,諸葛瞻放棄涪縣退守綿竹並最終在綿竹陣亡。

從以上的介紹得知,如果諸葛瞻能夠聽從黃崇的建議,立即從涪縣北上,搶佔有利地形據險而守,鄧艾大軍將難以如此順利,這也可為蜀漢下一步的行動創造有利條件。但令人遺憾的是,諸葛瞻貽誤戰機,導致了戰局的惡化。等諸葛瞻明白過來,已經大勢已去。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羊祜提出一建議,本可提前實現統一,卻變成了終生遺憾
何曾不吃宮中食物,晉武帝為何從不追究,該成語故事道出真相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