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現在大火的機器人保姆工作可能曇花一現

現在大火的機器人保姆工作可能曇花一現

自動化給機器人思維帶來了新的工作機會——但這一連串的機會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2017年的冬天,18歲大學生佳能·里夫斯在阿肯色州費耶特維爾花了大量的時間在一個小腿高的機器人身上。這個小機器人給學生送亞馬遜的包裹。這個機器人由創業企業星艦科技於2014年推出的快遞車,其實就是一個放在車輪上的冰箱,外加雷達、超聲波感測器和九個攝像頭。里夫斯的工作是監控它處理各種地形,收集公眾的現場意見,並在必要時按下關閉按鈕。他還要拍照片;許多學生要求和機器人一起自拍。他說:「人們還會問它是不能送啤酒。」目前不行。

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使得道路和人行道上安裝了大量的自動駕駛設備。近年來出現了一種升級版:機器人保姆。在鳳凰城,人類服務員將遠程監控谷歌即將推出的Waymo機器人計程車——使用車上的攝像頭來評估和適應乘客或道路障礙。美國國家安全法規通常要求自動駕駛汽車必須隨時有在車裡。這些專業人員的稱呼從「機器人操作員」到「安全駕駛員」不一,但職責基本一樣:監控機器人的行為以確保安全和性能,並回答有關技術的問題。

儘管這份工作本身平淡無奇,這份工作不同尋常的性質給它帶來了一些聲望。(無人駕駛汽車創業公司Cruise Automation公布的工作要求包括:「每天能開車或在車裡坐六到八個小時。」)「我會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我的孫子孫女的!」里夫斯說道。報酬也不錯。星艦科技公司以每小時15美元的價格付費給機器人管理員,克魯斯支付每小時23美元,是加州最低工資11美元的兩倍多。不過,這些高於最低工資標準的工作崗位中,有很多不太可能會存在太久。

一般來說,機器人保姆的工作屬於自動化行業的,工作職責包括維護、工程和編程。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預測,到2030年,這一類人才的需求數量龐大,新增崗位預計達到2000萬至5000萬個。截至2018年6月的一年裡,Indeed.com在招聘網站上發布的自動化廣告崗位數量幾乎是截至2016年6月一年的三倍。

自動化工作者包括計算機科學家、IT工作者和行政人員。高德納的研究總監邁克?拉姆齊說道:「這些人員很稀缺,對他們的需求量非常大。」不過,這其中也包括對技能要求不高的人員——像里夫斯這樣的大學生,或是一些無學位的人。隨著自主技術變得越來越複雜,拉姆齊預計對這些機器人維護的需求將出現分歧。即使這種需求增加了對更多的技術人員的需求,如人工智慧分析師、系統測試人員和車輛技術人員。但是技術進步和立法將減少藍領機器人角色的需求,比如里夫斯在星艦科技公司的技術崗。拉姆齊說:「我們正處在一個發展疲軟期,大量的人們需要加入測試,但這很可能會結束。」

在一些情況下,企業已在想辦法去除機器人保姆崗位。2017年,34歲的創業者大衛·羅德里格斯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園裡花了數百個小時跟著一個名為KiwiBot的機器。這個機器人為Soylent、Chipotle和Red Bull向學生送快遞。

KiwiBot是由一群哥倫比亞創業者於2017年在伯克利加速器項目Launch上創造的,能展現像素級的感光度。為了獲取指令,手機應用會提示學生向機器人豎起大拇指或揮手;機器人的數字眼睛會依心情而眨眼或轉動。這家創業企業的業務開發主管羅德里格斯早年的任務是監控KiwiBot是否存在問題,如果發動機出現故障,就只能抱著他了。然而,從2018年4月開始,KiwiBot就基本上不需要人看著了,而且大多數與人類的互動都涉及到技術檢查和給機器人裝食品包褒。為了消除繁重的工作,這個團隊正在開發一個餐館機器人來收集和下載訂單,並有望於2019年實現。然而,羅德里格斯保證員工不會失業,每個人在公司都扮演著雙重角色。機器人更複雜的自主性意味著員工將著重關注計賬、工程和機器人設計上。

一些觀察人士指出,某些類型的機器人保姆的工作單調乏味,不需要太多培訓,可能變成了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坐在自動駕駛汽車裡的安全駕駛員形容自己的角色「令人疲憊」、「苛刻」,許多人表示,時刻保持高度警惕讓人一直處於壓力這貧困戶。「坐在椅子上,盯著電腦看八個小時卻什麼都不做,這真是難以置信。」拉姆齊說。「不是博士學位也可以做到。」2018年3月,亞利桑那州坦佩的一輛自動駕駛車優步撞上了49歲的伊萊恩·赫茨伯格。行車監控錄像顯示,事故發生時,汽車安全駕駛員拉斐拉·瓦斯奎茲並沒有看路。調查人員正在決定瓦斯奎茲是否面臨過失殺人指控。

據《紐約時報》報道,上述事故發生之後,很多高管開始推動完全擱置該項目。優步暫停了在美國的所有自動駕駛測試,400多名測試司機去找工作。今年5月,優步解僱了亞利桑那州所有的安全司機,隨後7月在匹茲堡和舊金山裁了更多的人,導致優步的試駕人數降至55人左右。儘管如此,優步表示,測試將在今年夏天恢復,並正在積極招聘自動駕駛卡車司機和自動駕駛汽車工程師。優步的一位發言人說道:「我們的團隊仍致力於開發安全的自動駕駛技術,我們期待著在未來幾個月優步重返公共道路。」

看管機器人是21歲的喬丹·扎格曼的第一份工作。2017年,當他在舊金山州立大學獲得副學士學位時,他跟隨一個送貨機器人在舊金山帕克默塞德社區附近活動,為Dispatch按需提供安全套、薯片和蘇打水。他還管理著Dispatch的Snapchat賬戶,設計品牌運動衫。四周後,一封電子郵件來了「不是你,是我!」。幾個星期以來,人們對這個機器人越來越熟悉」,他說:「每個機器人可以獨立工作了。」這段經歷讓扎格曼相信,他需要為未來做更好的準備。那年秋天,他搬到費城,在德雷克塞爾大學攻讀用戶體驗設計學士學位。當他畢業後,他希望回到矽谷,但是為了一個更高級、更技術化的職位。「我離開此地,」他說道,「是為了將來我不會因為自主而淘汰。」

麥肯錫估計,到2030年,全球可能會有1000萬至8億人因自動化而失業。從長遠來看,機器人保姆將不可避免地步電梯操作員和燈控人員的後塵。不過,他們也將誕生新的機器人相關角色。拉姆齊說:「隨著自動駕駛汽車進入整個大環境,將創造大量就業機會。」2016年,博世開始培訓密歇根社區學院學校工藝學院的學生進行自動車輛維修;豐田還培訓了維修方面的學生。「我們甚至可能看到人們回到低級別的工作崗位,為你的汽車加油。」拉姆齊說,「在我們能夠無線充電之前,需要有人為它們加油。」碰巧的是,最難實現自動化的行業是那些需要照顧人類的行業:兒童保育、教育和衛生保健助理。機器人保姆可能覺得他們獲得了未來的工作。事實上,真正的人類保姆可能更能勝任。

(作者:Zara Stone 編譯:秦杜鵑 編輯:王旭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日報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宜昌打通南向通道 「宜昌—欽州—巴西古當」 國際鐵海聯運首發
吃在達拉斯:美國得州的「墨西哥菜」

TAG:中國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