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大總統到大老闆,一個湖北人的奮鬥史

從大總統到大老闆,一個湖北人的奮鬥史

原標題:從大總統到大老闆,一個湖北人的奮鬥史


1


1911年10月11日早晨,武昌城的炮聲逐漸停息。


湖北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黎元洪,躲在親信參謀劉文吉家中,來回踱步,心神不寧。

前一晚,湖北的革命團體文學社共進會,在軍中發動起義,一夜之間攻下湖廣總督署。



▲武昌起義。


兩個月前,幼子剛剛出生,如今,自己被困於斗室之中,生死未卜。黎元洪鬱悶不已,對劉文吉說:「我若不幸,我之家屬兒女,煩君照料。」


可是,眼下城中革命黨人正陷入群龍無首的尷尬狀況,亟需一個人主持大局,擔任「湖北軍政府都督」


當時,革命領袖孫中山、黃興不在武漢,組織起義的蔣翊武、孫武等不足以服眾。


正是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武昌城中的革命黨人選擇了素有聲望的黎元洪,派人去請他前來議事。


有傳聞稱,黎元洪聽說革命黨要找他,當場嚇懵了,死活不肯出來。他甚至躲到床下,愣是讓革命黨人拖出來,一路上哭哭啼啼,被強行剪了辮子,無奈之下走馬上任,人稱「床下都督」


這一說法,並不屬實。


那天,革命黨人闖入劉宅。黎元洪一聽到,武昌起義的臨時總指揮吳兆麟邀他前往,便說:「畏三(吳兆麟的字)是我學生,富有軍事學識,有他在,足以支持一切。」革命黨們並不買賬,一路「護送」他到了咨議局。

黎元洪不知他們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只能佯裝擺出昔日協統的威風,從容走進咨議局大廳。黎元洪一到,吳兆麟便當眾宣布:公舉黎元洪為湖北軍政府都督,與民政總長湯化龍出來主持大計,號召天下。


黎元洪這下才慌了,不願簽字同意,大喊:「我不能任,不要害我!」在場的革命黨人,有的脅迫,有的婉勸。見他實在執拗,只好代他在安民告示簽了個「黎」字,貼遍全城。


黎元洪也算正式加入革命陣營了。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黃陂人。


兩日後,各地勝利的消息傳來。黎元洪得知,武昌起義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這才剪辮以表決心:「我前天未決心,昨天也未決心,今日上午還未決心。這時是已決心了,無論如何我總算是軍政府的人了,成敗利鈍,死生以之!」


黎元洪就任都督後,召集全軍,公開訓話,贊成共和:「今日革命軍起義是推倒清朝,恢復漢土,廢除專制,建立共和的開始……我等身為軍人,從此須抱破釜沉舟的精神,掃除一切顧慮,堅決去干!」


誰能想到,說出這番話的,是前幾日還躊躇不定的黎協統。


黎元洪既非革命黨人,也非滿清遺老,他本是清季大時代中的一個配角,轉眼間站在了舞台中央。


其中雖有些許運氣成分,但也離不開他本身的過人之處。

2

在武昌起義之前,黎元洪先後在北洋水師和湖北新軍中任職。


甲午海戰中,黎元洪擔任「廣甲」艦二管輪。該艦在大連灣三山島附近擱淺,遭到日艦圍攻,管帶吳敬榮棄船逃生。


黎元洪見同船戰友一個接一個溜了,日軍又步步緊逼,情急之下,只好跳海。黎元洪在海上漂流了幾個小時,才讓海浪拍到岸邊,隨後一路坎坷,輾轉多天後跑到天津。不久,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消息傳來。


戰後,清廷追究「廣甲」艦臨陣脫逃的責任。吳敬榮被革職,黎元洪則被判監禁數月。


出獄後,黎元洪失業了,而立之年的他頓時失去人生方向。


1895年,暫署兩江總督的張之洞在南京開辦延才館,招攬人才,籌辦新軍。


黎元洪慕名來投。


張之洞知人善任,一下就看中黎元洪在北洋水師的經驗,及其出色的才幹,不禁讚揚道:「我很久沒見到小黎這樣老實又能幹的人才了。」並向朝廷舉薦,稱他「忠勇可靠,堪當大任」


張之洞回到湖廣總督任上後,又帶著黎元洪回湖北。


在湖北期間,黎元洪為訓練新軍傾心儘力,逐漸嶄露頭角。

1906年10月,清廷舉行軍事演習,湖北新軍與北洋新軍同場競技。黎元洪指揮的湖北軍行動迅捷,井然有序,驚艷全場。


就連閱操大臣袁世凱都記住了黎協統的名字,為這支湖北軍點贊,奏報朝廷:「湖北一鎮,經督臣張之洞苦心孤詣,經營多年,軍容盛強,士氣健銳,步伐技藝均已熟練精嫻,東南各省中,實堪首屈一指。」



▲黎元洪是晚清湖北新軍中的名將。


黎元洪為將,愛兵如子,基本不濫用軍需、剋扣軍餉,每月按期足額,為部下發放工資。


黎元洪還是典型的勞模,幾乎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到軍隊訓練中。


按當時風氣,將領多住在私宅,黎元洪卻很另類,每月僅回家兩次。有時連大年夜都在營中渡過,讓子女到軍營一起過年。


平時在軍營中,他的飲食起居都以軍號為準,與士卒們保持一樣的生活節奏。起床號一鳴,黎元洪立馬起床,不用護衛,一切自理。晚上熄燈號響,他又準時就寢。


黎元洪篤厚恭謹的為人,讓他在湖北軍中有口皆碑。

3

同時,黎元洪思想開明。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對他早已頗有好感。

1908 年,清軍按例在太湖舉行大型秋操。


地方防務空虛,革命黨人熊成基趁機舉義。黎元洪手下第四十一標隊的潘康時等人密謀響應。不料此事被管帶偵查得知,他在軍中搜到同盟會名冊等文件,一併抄報上級。


黎元洪不得已調潘康時前來審問。潘康時堅持說,這是我們聚會交流知識,是愛學習的表現呀。黎元洪不願多追究,只好順水推舟,「未過事追究,軒然大波,得以平復。」


1909年,兩湖發生水災,饑民遍野,到次年5月,長沙發生了搶米風潮。又是潘康時,企圖利用社會矛盾,夥同其他革命黨人在軍中發動事變。事情敗露,潘康時被抓。


「怎麼老是你?」黎元洪不便公開袒護部下,靈機一動,授意士兵誣告潘康時吸食鴉片。以此為由把潘康時開除,讓他得以藉機逃跑。


同年,《楚報》的主筆張漢傑,在報上發表言論,激烈地抨擊時任湖廣總督陳夔龍。陳夔龍怒不可遏,責令第八鎮統制張彪派兵查封該報,逮捕張漢傑,還要殺他泄憤。


還是黎元洪出面,利用自己與軍法處處長鐵忠的私交,改判張漢傑入獄。沒過多久,陳夔龍調任直隸總督,黎元洪便釋放了張漢傑。



▲黎元洪與孫中山,兩人相識於1893年,結下終生友誼。


1910年,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逼清政府訂立借款合同,修築兩湖境內的粵漢、川漢鐵路。湖北各界輿論嘩然,眼看幾年間苦心追討回來的路權又要獻給洋人,各地掀起了保路運動。

黎元洪本來想以軍界代表參與其中,加入鐵路協會,支持入京請願,鼓勵民間籌款集資認股。後來人們認為他是現任協統,多有不便,才改推他人。


有人便說,「保路運動乃武昌起義之先聲,黎黃陂被舉為大都督,此役以為其先導,均非偶然事也。」


新任湖廣總督瑞瀓對黎元洪的做法有所察覺。1911 年,革命前夕,瑞瀓接連召集張彪、黎元洪、鐵忠等人,討論鎮壓之策。


湖北的防務,一向依靠這三人。張彪、鐵忠都主張大開殺戒,血腥鎮壓。唯獨黎元洪不以為然,反對一味殺戮。瑞瀓對他愈加猜忌,他卻得到了革命黨的心。


因此,與其說,武昌起義時,黎元洪是被稀里糊塗地推上位,倒不如說,是眾望所歸。

4

辛亥之後,黎元洪理所當然被視為「共和元勛」之一,被選為副總統。1913年,黎元洪赴京,從此再沒回到武漢。


可是,他的政治生涯並不愉快。離開湖北,來到北京,無兵無權的黎元洪,儼然成為北洋各系眼中的軟柿子。


即便是在這時候,他依舊保持在湖北新軍中那隱忍不發的性格。


袁世凱是黎元洪的親家,三番五次地要拉攏黎元洪。甚至幫黎除掉了死對頭,「慷直無城府,好以氣凌人」的武昌首義者之一,張振武,還將王府井大街東廠衚衕的一處豪宅贈予黎元洪。


可是,黎元洪始終堅定自己的立場,不願與袁世凱合作。

1915 年8月,籌安會成立,袁世凱稱帝的計劃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籌安會六君子之一的楊度私下遊說黎元洪,希望取得他對袁世凱的支持。


黎元洪憤然表示:「我身為民國副總統,對此違背民國事,非所願聞。」


袁世凱稱帝後,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袁世凱這意思也很明白了,老黎,再給你一次機會,投入我的懷抱。



▲袁世凱的洪憲迷夢。


黎元洪偏不給面子,三度拒受。


第一次,國務卿陸徵祥登門宣讀冊封令。


黎元洪表現得很高冷:「大總統雖明令發表,但鄙人決不敢接受……斷不敢冒領崇封,致生無以對國家,死無以對先烈。各位致賀,實愧不敢當。」


說完,拂袖走進室內。家人只好送客出門。


第二次,頒封冊令的是步軍統領江朝宗

江朝宗戲更足,到黎元洪家中行跪拜禮,舉詔高呼:「請王爺受封。」


黎元洪先是避而不見,而後實在煩了,走到江朝宗面前怒罵:「你哪裡這樣不要臉?」命左右將江朝宗請出府。


第三次,袁世凱派名望較高的交通系首領梁士詒前來勸說。


沒等說客梁士詒講完,黎元指著廳中一根石柱發誓:「如果你們再逼我,我就撞死在這裡!」這下還真把梁士詒等人嚇跑了。

5

直到袁世凱去世,黎元洪也沒有接受他的封爵。常年養成的忠厚性格,讓黎元洪在此處境下,選擇以沉默來反對。


在洪憲鬧劇中,黎元洪不像章太炎那般直爽,跑到總統府前「穿大毛衣,執一羽扇,掛起勳章,見人就丟茶碗打人」,怒斥袁世凱包藏禍心,口口聲聲罵他是叛徒。



▲脾氣古怪的章太炎。


他也不如蔡鍔那般果斷。蔡鍔離京之前,曾夜訪黎元洪,問其關於「帝制」的看法。黎元洪表示自己堅決反對,可是有心無力。


蔡鍔說:「唯有武力解決。」

黎元洪聽罷,苦笑道:「君之處境,亦如我之身在藩籠。」


等到蔡鍔機智脫險,在雲南發起了轟轟烈烈的護國運動。黎元洪這才讚歎,蔡鍔「不愧英雄本色」。


從這點來看,失去兵權的黎元洪確實是一個「良善暗懦」之人。他平生雖三任副總統,二任大總統,可說是位尊而權不重,名高而實不符,人不微而言輕,手下無一兵一卒,屢屢被人挾制。


1923年6月,第二次出任大總統的黎元洪被曹錕等直系軍閥步步緊逼,不得已出走天津,臨走前印信被搶奪,被迫下台。


事後,聽聞曹錕黨羽以黎元洪本人的名義宣布辭職。黎元洪還怒氣沖沖地發通電:


「從今以往,元洪職權,未得國會確當之解免,無論以何途徑選舉繼任,概為非法。特此聲明。」


只是,對氣焰熏天的直系軍閥而言,黎元洪的通電,不過是廢紙一張。舉國上下,根本沒有人關心他說什麼。


從此之後,黎元洪徹底告別政治舞台。



▲黎元洪的政治生涯大起大落,處處受人掣肘。


辛亥之前的黎元洪,實為湖北新軍之翹楚,在亂世時局中遊刃有餘,堪稱豪傑。


辛亥之後的黎元洪,空有共和元勛之名號,在北洋政壇中束手無策,形同傀儡。


黎元洪的政治生涯,終歸是失意的。正如其老師嚴復對他的評價:「黎公大德,天下所信。然救國圖存,斷非如此道德所能有效。」

6

黎元洪被迫離開北京時,已年近花甲,卻在生命的最後幾年闖出了另一番事業,那便是從事實業投資。可說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據黎元洪的長子黎紹基說,那是黎元洪一生最美好的時刻,因為他確實享受了生活的樂趣。


黎元洪自己也說:「對於政治業已心灰意冷,以後將在實業界力求活動。」



▲黎元洪與家人。


黎元洪很有生意頭腦,早在東廠衚衕居住期間,他就夥同徐世昌等人在湖北招集商股。幾個人投資中興公司,前後投了200萬元。這是黎元洪投資實業的開始,也是其投資最多、收效最大的一個項目。


黎元洪不差錢。據其女兒黎紹芬回憶:「我父親是副總統,又兼參政院院長,月薪5萬元。」


這是什麼概念呢?做個比較,1918年,李大釗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時,月薪才180塊大洋,再加上他授課的津貼,總共240塊大洋。


黎元洪的這筆收入,可說是巨資了。


之後,他與外商合作,和美國人華克在北京合辦了中美實業公司。該公司一面辦理進出口貿易,出口以豬鬃、大豆為主,進口以汽車、電料為主;一面在西北屯田造林。


遺憾的是,這樁生意,賠了。1924年,公司倒閉,黎元洪損失慘重。外商曾決定以最新式的汽車作為賠償,黎元洪堅持不受。


黎元洪的投資項目範圍廣泛,數額巨大,大有放手一搏之勢。


僅據天津歷史博物館等單位收藏的有關黎元洪經濟活動資料統計:黎元洪先後投資的銀行、廠礦共七十餘家,投資金融不低於300萬元!


黎元洪思想先進,在當時就已十分重視房地產。


在湖北做協統時,黎元洪月俸500兩白銀。當時,儘管他常宿于軍營,還是斥資在武昌中和門附近,蓋了一幢中式樓房和一幢西式樓房,又建了不少平房出租。另外,又在武昌郊區購置土地用於出租。


在北京期間,黎元洪又以「黎大德堂」的名義,在東廠衚衕附近購得三處產業。


第二次復職總統期間,黎元洪處處受制,還忙裡偷閒,用銀洋一千八百元,購得東廠衚衕十三號的房產。如此,他在東廠衚衕的豪宅連成一片,構成一座深宅大院。


晚年居於天津,黎元洪繼續置辦房地產,包括土地16畝和洋樓一所,投資十分可觀。在此期間,清朝遺老遺少、北洋政府政要以及各地富紳顯貴等也緊隨潮流,購地建房。



▲寓居天津時的黎元洪。


在官場上多次受挫的黎元洪,終於通過興辦實業找回了自信。

7

晚年揮金如土的黎元洪,小時候,家中卻曾一貧如洗。


黎元洪老家雖靠近黃陂縣城,卻十分荒涼。


為生活所迫,黎元洪8歲就在鄉下替人放牛。年幼的他和姐姐一度以種菜謀生,還曾跟別戶人家討過米,偷吃別人菜地里的蘿蔔,又把葉子插進土裡作為掩飾。


青年時期,黎元洪也幾經坎坷,投軍效力,掙著苦命錢。期間,「父死,家貧不能歸葬」。直到受張之洞賞識,並委以重任後,情況才逐漸好轉。


黎元洪一生吃盡苦頭,他更加重視兒女的生活質量和教育情況。


黎元洪的長女黎紹芬生於1901年,當時黎元洪夫婦已經歷過兩次孩子夭折的悲痛。好不容易等到結婚18年後,才得到這個寶貝女兒。老來得女,因此倍加珍惜。



▲黎元洪與夫人吳敬君。


黎紹芬先後被送入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就讀。1923年,黎紹芬成為南開大學的第一屆畢業生,與周.恩.來.還是同班同學。之後,又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黎元洪的其他兒女,也都在名校學習,甚至有海外留學的經歷。唯獨次女黎紹芳,因捲入與袁世凱之子的聯姻,紅顏薄命,一生不幸。


黎元洪不但將孩子送到南開去讀書,還大力支持學校的發展。張伯苓在天津草創南開學校時,黎元洪為南開慷慨解囊,累計捐款上萬元。


1919年9月25日,南開大學舉行開學典禮,黎元洪親臨學校祝賀,並和全體師生合影。


當年,黎元洪又應蔣廷黻之邀,合力在武昌創辦私立江漢大學。他不僅捐錢建造校舍,還特地撥中興煤礦十萬元股票作為學校發展基金。


後來,這些校產全部轉交給武漢大學,今日武漢大學的宋卿體育館,就是黎元洪當年所捐資始建的。

8

1928年,黎元洪去世。臨終前他囑託家人:「喪事從簡,告誡諸子潛心從事實業,毋問政治。


黎元洪之長子黎紹基深得其教誨,不問政治,專心辦實業。


父親去世後,黎紹基擔任中興煤礦公司董事,後又兼任山東濟南魯豐紗廠常務董事、中興輪船公司董事長等職。他將黎元洪留下的產業打理得有聲有色。



▲黎紹基一家與弟弟黎紹業夫婦。


1948年底,全國局勢動蕩,黎紹基為保全中興輪船公司的船隻,接受董事會委託,攜家眷赴台,之後又輾轉來到香港。


當時,逃到香港的資本家,大多在這裡另起爐灶,或者帶著資金遠走異國他鄉。


而黎紹基特立獨行,放不下祖國故土,也不願棄國內中興公司三千多名職工於不顧。1950年,他同妻子重返大陸。


彼時新中國的航運業方興未艾。黎紹基主動提出,將中興輪船公司的航運業務納入上海航運局的規劃,由該局統一調度。


1960年代,黎紹基的四個子女先後留學定居北美,沒想到,一去就再難相見。


文革中,黎紹基被抄家,銀行存款和國外子女的匯款均被凍結,只能靠每月發放的微薄生活費用,勉強果腹。


十年中飽受摧殘,轉眼間,他已成為身虛體弱的白髮老翁。在海外多年的子女們,從照片上都不能辨認父親的容貌。


1983年1月,黎紹基病逝於上海中山醫院。晚年,他還從政府發還的款項中,捐出3萬元作為徐匯區教育基金,又投資2萬元於剛開始籌建的愛國建設公司。


黎元洪的次子黎紹業和他哥哥命運相似。


黎元洪去世後,黎紹業任怡立煤礦公司監察人。他勤儉持家,用心經營事業,幾年內就償清了黎元洪生前欠下的全部銀行貸款,在經商方面也頗有天賦。


1951年秋,由於黎家在武漢尚有田地,黎紹業作為代表赴武漢接受清算。


清算後得出,儘管土地解放後全未收租,也需付公糧及水利工程款。黎紹業因一時無法籌到足夠款項而被關押。最終,家人變賣生活用品,黎紹業才得以具保釋放。


1966年8月,黎紹業家產被查抄。1967年,其長子黎昌駿在新疆受迫害致死。1977年,長女黎昌若因下放農村勞動染疾,調回天津工作後不久即病逝。



▲黎紹業與他的孫子。


白髮人送黑髮人,黎紹業悲痛萬分,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只能通過每天讀書看報、誦讀佛經來麻痹自己,排遣病痛。1996年,因病逝世。


繼承黎元洪家業的黎氏兄弟,聽從父親遺訓,盡量遠離政治,可最後還是倒在了政治腳下,實在是造化弄人。


參考文獻:


侯傑、姜海龍:《百年家族:黎元洪》,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葛培林:《黎元洪家族》,金城出版社2000年版


陳欽:《北洋大時代》,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3年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八月桂花香,焚一炷,溫潤靜心
今天不僅是開學日,也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紀念日!

TAG:最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