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毛主席與林彪的九次分歧和爭論,都是為了什麼

毛主席與林彪的九次分歧和爭論,都是為了什麼

第一次:

1928年,井岡山根據地遭「八月失敗」後,時為二十八團團長的林彪常發牢騷說:「天天吃南瓜,能打得天下嗎?」一個井岡山,十個井岡山也是空的。進而,他提出了「井岡山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當時,毛澤東沒過多理會林彪的這些表現。他曾對何長工說過:「林彪的說法是小孩之見。」但過了兩個月,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一文中,系統地回答了包括林彪在內的一些人提出的「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問題。

第二次:在反「圍剿」戰爭的後期,毛澤東愈來愈受到王明路線的排擠。林彪曾多次批評「左」傾路線的瞎指揮,但後來卻與毛澤東的一貫主張相左,表態支持「短促突擊」。

1932年10月,在寧都會議上,毛澤東被解除軍權。1933年1月,王明路線統治的臨時中央由上海遷來中央革命根據地,毛澤東越來越被排擠和孤立。在反「羅明路線」和「鄧毛謝古」的鬥爭中,一批追隨毛澤東正確路線的幹部受到「殘酷鬥爭、無情打擊」,也跟著毛澤東倒霉。毛澤東回憶當時的處境時說:「他們把我這個木菩薩扔到糞坑裡,再拿出來,搞得臭得很。」

第三次:長征途中,毛澤東指揮紅軍四渡赤水出奇兵,而林彪竟要求撤換毛澤東。在會理會議上,毛澤東批評林彪是不懂事的「娃娃」。

毛澤東曾對陳毅說過,「四渡赤水」是他一生戎馬生涯、身經百戰中的「得意之筆」。但是,身為紅一軍團長的林彪對此另有評價。他認為「盡走弓背路」,這樣下去會把部隊拖垮。所以,在會理地區休整時,他給彭德懷打電話說:「現在領導不成了,你出來指揮吧。再這樣下去,就要失敗了。我們服從你的領導,你下命令,我們跟你走!」彭德懷在電話里拒絕了林彪的要求。林彪隨後又向中央寫信,再次提出他的主張。信的大意是:「毛、朱、周隨軍主持大計,請彭德懷任前敵指揮,迅速北進與四方面軍匯合。」

第四次:毛澤東領導紅軍奠基西北,而林彪卻鬧著要到陝南打游擊;在隨後進行的東征中,毛澤東與林彪之間又發生爭論。

中央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毛澤東和黨中央決定把中國革命大本營放在大西北。由林彪統率的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為主力取得了直羅鎮戰役勝利以後,毛澤東興奮地說,這一勝利為中央的這一任務「舉行了一個奠基禮」可是林彪卻另有想法,他三番五次地鬧著「去陝南打游擊」。東征戰役中,毛澤東指示林彪率領紅一軍團(右路軍)的作戰方向是晉西南地區,以確保黃河渡口,依託陝北,伺機向南向東發展。

第五次:在洛川會議後,毛澤東力主八路軍的作戰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而林彪卻熱衷於大兵團的運動戰。林彪指揮平型關戰役獲得大勝,毛澤東完備地提出了八路軍的作戰原則是「基本的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

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後,毛澤東在洛川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八路軍的作戰方針應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毛澤東的這一方針是從八路軍的實際出發,並且考慮了打敗日本之後建立新中國的任務。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不能突出運動戰和陣地戰,不能與敵人拼消耗,只能發展游擊戰爭,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進行持久戰。平型關大捷後,毛澤東立即致電前方慶賀這一勝利。毛澤東在同英國記者貝特蘭談話時,又說:「現在八路軍採用的戰法,我們名之為獨立自主的游擊戰和運動戰。」後來在中,他把八路軍作戰原則定為:「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毛澤東顯然吸取了林彪指揮平型關戰役的新經驗

第六次:在佔領和爭奪東北的鬥爭中,身在前線指揮的林彪屢次向毛澤東、中央提出不同意見和建議,促使毛澤東和中央的戰略方針由「獨佔東北」到「讓開大路」的轉變。中央和毛澤東對東北的戰略方針是禦敵於關門之內,搶先獨佔東北。然而,錦州失守,遼西走廊東門洞開,毛澤東和中央所定的「獨佔東北」計劃落空了。1945年11月22日,林彪的「根本意見」電報中,實際上提出了兩條建議:一是放棄在遼西決戰的企圖,我軍撤往遼寧腹地,把鐵路沿線讓開;二是整訓部隊,待機再戰。 在林彪、陳雲等人的積極建議下,毛澤東和中央終於把黨在東北的戰略方針由「獨佔東北」改成為「讓開大路,佔領兩廂。」這一方針,為東北工作指明了方向,對日後全國解放戰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第七次:在爭奪四平的戰役中,毛澤東提出:「化四平為馬德里」,「不惜重大傷亡」,「死守四平」。在前線指揮的林彪雖有不同意見,仍聽從了毛澤東的決定。實踐證明,四平戰役得不償失。

1946年1月13日,國共在關內實現停戰以後,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估計,東北地區經過談判也有實現停戰的可能。為了爭取在談判中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毛澤東要求東北民主聯軍(原稱東北人民自治軍)集中兵力「在我完全防禦有利條件下(退避三舍後)給進攻之頑軍堅決徹底殲滅之打擊」,並指出「這是歷史新階段中的最後一戰,將會決定東北今後大局」,「要不怕最大犧牲求得這一作戰勝利」。

第八次:毛澤東決策發動了遼瀋戰役,但先從那裡打起?毛澤東與林彪之間出現分歧和爭論。毛澤東後來曾感嘆:「戰錦方為大問題。」

東北戰場的決戰,主要是消滅龜縮在長春、瀋陽、錦州3個孤立據點中的蔣軍力量。但是,仗先從哪裡打起呢?早在1948年2月7日,毛澤東曾電問林彪:「你們上次電報曾說錦州方向無仗可打,該方向情況究竟如何?」並以商量口吻說:「如果我軍能完全控制阜、義、興、綏、榆、昌、淶地帶(即錦州地帶),對於應付蔣軍撤退(關內)是否更有利?」

林彪則再三提議先打長春。待發現長春並不像預期那樣容易攻下時,遂改用圍困之策。7月20日,林彪、羅榮桓報告軍委說:「我軍仍以南下作戰為好,不宜勉強和被動地攻長春。當攻打錦州有陷入瀋陽,葫蘆島兩大援敵的夾擊的危險時,林彪攻錦決心再次動搖,基本傾向是:放棄戰錦,仍回師打長春。毛澤東對此當即複電,斬釘截鐵地指出:「集中兵力,迅速打下錦州,對此計劃不應再改。

第九次:黨中央決策抗美援朝時,林彪反對出兵參戰,免得引火燒身。毛澤東則力主出兵援朝,指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1950年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在朝鮮中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主力被切斷在南朝鮮。10月1日,南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線,美軍也隨之悍然北進,向空虛的北朝鮮大舉進攻,朝鮮戰爭形勢急轉直下。

危急關頭,毛澤東明確表態:這件事要管,不管,美國侵略者更猖狂,無論對朝鮮、對中國、對整個東方,都是不利的。

但是,與會者的意見不盡一致。大家主要是擔心在裝備和火力方面我軍與美軍懸殊太大。

林彪發言的大意是反對出兵。他說:主席讓我們擺擺我們出兵的不利情況,我很贊成。我們剛剛建國不久,百廢待興,國力很弱,沒有能力再打仗。特別是我們沒有同美軍較量過。我還是那個意見,要慎重。我們打蔣介石,用小米加步槍就可以了。國民黨軍隊的武器裝備比我們強得多,但優劣還不那麼懸殊,而美軍就大不一樣了。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強國,軍隊裝備高度現代化。美軍一個師擁有幾百門炮,而我軍的一個師才有幾十門炮,坦克更少了。美國有強大的空軍和海軍,而我們的空軍和海軍才剛剛開始組建。我軍入朝既無空軍掩護,又無海軍支援。我們出兵參戰,仗打起來是沒有界限的,如若貿然出兵,倘若沒有把握把美軍頂住,反而把戰火引到我們東北,那就糟了。我看還是加強東北邊防為好,免得引火燒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屋 的精彩文章:

二戰如美國不對日本用原子彈,日本還能頑抗幾年?這裡告訴你答案

TAG: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