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如何指導高階同仁?

如何指導高階同仁?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作者: 司徒達賢

有些人能夠在工作中檢討反省、從觀察中自我學習,但大部分人還是需要有人「教」,無論是什麼形式的「教」。相對而言,基層人員比較容易教,其主管可以利用示範、指導、要求等方式來提升屬下的知能,而且也可以靈活運用各種獎懲工具來促進學習效果。

然而,對中高階人員,就不宜像對基層人員一樣地耳提面命,也無法為他們設計學習的進度,即使舉辦讀書會或專題演講,其實質效果也十分有限。

事實上,中高階人員的最佳在職訓練場合就是內部會議。如果這些高階人員的上級,例如組織領導人,能夠善用個案教學的觀念與技巧,那麼每次會議都將是一次個案教學的演練,而每一位與會人員,包括會議的主持人在內,都可經通過這個過程而持續提升管理上的知能。

要使內部會議發揮個案教學的效果,就要做到以下幾件事。可惜實務上,這些基本動作往往都未能落實。

第一是會前資料必須充分準備、及早提供,而且所有與會人員都應事先閱讀、深入了解。

其次,會議主持人要針對與會人員所發表的各種意見,提出深刻且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提問的目的不僅在澄清觀點與背景資料,而且也是試圖提升與會人員思想的深度與廣度,使其考慮的層面更周詳。這些提問包括了:找出資料對決策的含意、驗證因果關係、挑戰方案的前提假設與可行性,或要求對未來執行的細節做進一步的思考等。

第三,要求與會人員仔細聆聽彼此的意見,除了要確實聽懂之外,偶而還必須進行觀點的整合以及適度的評論。

第四,對言不及義或內容鬆散的發言,主持人應予以導正。

如果與會人員都能維持對事不對人的基本原則,以開放的態度,接受別人意見、分享自己的看法,不僅會議效果可以大幅提升,而且在討論過程中,包括主持人在內的所有與會人員,都將在分析與決策能力上有所精進。

當然,先決條件是主持人必須放棄對結論的成見以及權威的作風,改用循循善誘的方式來鼓勵大家參與。

而且他本身觀念上的中立與開放、聆聽他人意見的耐心與習慣、思考問題時的邏輯嚴謹程度與廣度,以及整合眾人意見的能力等,也是不可或缺的。

高階同仁能否在工作中成長,與其領導者的這些態度及能力水準高度相關。事實上,領導者在這些方面若明顯不足,則其影響所及,不僅是局限了高階同仁的知能成長,也勢必不利於組織的長期整體績效。

(作者是台灣政治大學企業管理所系專任講座教授。)

—END—

2018第五屆中國家族企業傳承主題論壇

暨中歐第七屆中國家族傳承論壇

幸福與財富

12月9日-10日 | 中國·深圳

年度經典巨獻

與您榮耀共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族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三個故事,讓你重新認識商業
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