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一個屬於你自己的世界——索尼WI-1000X降噪耳機使用報告

一個屬於你自己的世界——索尼WI-1000X降噪耳機使用報告

本文作者:luvfi

前言

說來有點意思,降噪耳機在近幾年突然獲得了市場的關注,不僅是參與到其中的廠家增加了(其實這也代表著廠家對市場的反饋),而且連一向有點「懶散」的BOSE也加快了產品的投放。也不知道是不是和現在的上班族通勤時間越來越長有關係。

這隻耳機其實在上市的時候我就一直有關注了,這個系列索尼一共出了三款耳機,降噪豆過於新潮續航也不行(後來還翻車了...),頭戴式的對於我這種低調的人士來說過於張揚,最均衡的莫過於這款項圈式的耳機了。

索尼(SONY)WI-1000X Hi-Res頸掛式 入耳式 無線藍牙耳機 降噪耳機 手機通話 黑色1899元

從上一年談了個女朋友開始,自己在電子產品方面的投入就越來越少了,最近的一次消費是老的滑鼠壞了換了只蝰蛇的精英版

細節的師兄在去日本度蜜月的時候給我帶來了這款耳機作為生日禮物(啊,最正宗的索味),愛你!!!!!

好了閑話不多說,我們開始走近這款充滿索尼風格的耳機吧。

開箱

包充以黑白二色為主,簡潔大方,是索尼一慣的風格

現在的中高端耳機越來越喜歡用這種書本式的包裝了

包裝左上角當然是代表性的LOGO和型號了

支持google助手,支持NFC,同時具備了Hi-Res的金標認證

當然不可以忽略它作為一款降噪耳機的本質功能

隨耳機一同來的保修證明,在國內也是用不上了

適用於ios和android平台,事實上如果想完全發揮這款耳機的性能,用安卓是更好的選擇

某些地區(比如我們這裡)是用不了google assistant的哦....

包裝的背面列舉了一些商品的特性

支持高質量的通話(並沒有),10小時續航等等

關於續航這個問題,索尼在底下特意重申了一下,還可以支持充15分鐘聽70分鐘的「快充」

底部的一些附加信息

拆包裝啦!盒子里還夾著一張快捷入門的紙條

從圖例上就可以很方便地看出來各個按鍵該如何使用了

為了充分發揮耳機的性能,請務必安排headphone connect這款軟體

像書本一樣打開盒子,主角就這樣躺在我們面前啦!

索尼這個項圈式的耳機是有人體工程學設計的,有弧度,可以很自然地掛在脖上

NFC的標誌,可惜蘋果手機是享用不了啦

耳機背後的型號標識,外殼由金屬作為骨架保證強度,兩側使用ABS塑料成型

另一側的無線標識

理線槽細節,可以把耳機收起來,據說這樣吃飯時不會掉到盤子里

收起來大概是這樣的

產自馬來西亞,從這裡看得出來耳機直接和脖子接觸的部分是仿皮的PU材質,雖然舒適但耐用性如何還要看持續的使用情況

位於耳機右側的模式切換按鍵,旁邊帶著指示燈

在工作的時候會亮綠燈

位於耳機左側的功能按鍵,有些網友反饋有點硬,我這只用起來的感覺剛剛好。從左到右分別是電源(也是匹配按鍵)、音量調整及播放鍵

耳機部分同樣是工程塑料以及金屬框體的配搭,相比XBA動鐵時代的U盤造型,我覺得已經低調了不少

外側部分為麥克風,同時也用於收拾環境音來降噪

充電口和有線介面,充電和有線模式無法同時進行。可能有人會吐槽都什麼年代了還不用type-c,但是對於一款藍牙耳機來說,我覺得使用佔用率更高的micro-usb問題不大

永恆的索尼

包裝下層是耳機的附件

我先吐槽一下這個感覺只值3塊錢的耳機包(好吧有索尼LOGO我覺得能賣30)

無加厚保護,即使有個裝附件的間隔,那也只是一個小布袋啊!姨夫你的心不會痛嗎....

不得已我自己上網買了個十來塊的硬殼包

感覺正常多了

紙質文檔部分有說明書,快速入門等,都是日文

從左到右分別是用于飛機上的轉接器(特別是不能用藍牙時非常有用);用於有線模式的線纜;充電線

隨機附贈了六組不同尺寸以及材質的耳塞

從這裡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兩款耳塞的材質區別

在這裡特別要說明一下耳塞的問題,就像包裝上所說的,必須要選擇最合適你自己耳朵尺寸以及佩戴舒適感的耳塞才可以獲得最好的降噪效果。因為本來降噪的其中一部分就是「被動降噪」啊。對於入耳式耳機來說,耳塞是可以直接影響聲場效果的,也就是說它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直接影響音質,在馬雲家還有更高端一點的耳塞的選擇,適合有追求的值友選擇。

索尼提供了兩款不同材質的耳塞,一種是混合硅膠耳塞,另一種則是三重舒適耳塞。

所謂混合硅膠耳塞(又稱為哥倫比亞套,簡稱哥套),在耳機領域非常有名氣,大部分的索尼耳機其實都是用這一種耳塞,有時候還會在硅膠間加海綿提升舒適性,均衡舒適是它的最大特徵。

而三重舒適耳塞,是指「外層的海綿材質、內層的硅膠材質和尾部的特殊貼合耳道處理」。索尼提供的這套三重舒適耳塞,質感介於傳統的硅膠套和海綿套之間。從佩戴的感覺來看,由於厚度和韌性都不錯,隔音效果個人感覺要優於哥套,但是在相對乾燥的天氣可能會戴不穩.....總之耳塞這東西非常主觀,購買的值友自己實際嘗試即可,舒適性是唯一的標準。

可能因為光線的問題,其實耳塞連接入還是塑料的,耐用性不強,不過正常來說也不會經常換就是了

技術

好了,拆了這麼久的包裝,我們自然是要通個電連上用用了。但是在這之前,我想好好說一下索尼傾注在這一款耳機上的成果和內容,我總覺得索尼在宣傳方面的功夫相較於友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這裡是這款耳機的技術精華所在

首先我們來談談降噪部分

對降噪耳機有一定認識的值友都知道降噪有主動和被動之分,前面談到的耳塞的問題就是為了把被動部分做好,而主動則是真正考驗廠商技術的部分。經過幾代的降噪耳機的發展,索尼的DNC數字降噪軟體引擎已經相當成熟,結合雙雜訊感測器,其降噪效果已經十分不錯。特別是降噪耳機無力的高頻部分(如風噪),索尼也有自己的理解。特別是這裡要一提索尼的數字均衡器,這是索尼這款耳機的音質要優於其他降噪耳機的根本所在。

這一次索尼還非常有意思地增加了氣壓降噪優化,配合軟體可以提升在飛機上的使用體驗

LDAC

無線耳機的音質之所以要差於有線耳機,最大的原因就是在於傳輸壓縮的問題。索尼的LDAC技術,可以傳輸約3倍於普通的藍牙數據,最高可以達到990kbps,要知道MP3最高也就到320kbps而已,這也是索尼自信地為這款耳機加上Hi-Res Audio金標的原因。不過可惜的是,LDAC技術必須要通過藍牙鏈接的兩台手機同時支持才可以,目前IOS平台上是沒有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前文提到這款耳機要發揮最強性能,還需要在安卓平台上使用的原因。

S-master和Dsee

全數字放大器(S-master HX)和數字聲音增加引擎(DSEE),是索尼近些年一直在發展的音頻技術。前者可以降低噪音的失聲,增加細節和氛感;後者可以重現經常在高頻信號和壓縮音頻中失去的尾音,提供更有空間感的音效。而本次耳機採用的雙9mm動鐵驅動單元,則更傾向於人聲和低頻部分。索尼的動鐵單元耳機在2012年左右就開始大力推動了,發展到現在已經非常成熟。

花了這麼大功夫給索尼打廣告,就是因為想讓大家知道索尼不僅僅是個「賣信仰」的公司,一間擁有眾多忠誠客戶的公司必然是有其驕人之處的。

Headphones Connect

有意思的是索尼這次在軟體上居然也給力了

我曾經在索尼的一家經銷商公司工作幾年,所以我對於索尼從民用到專業級的產品都非常了解。索尼給我的印象一直是硬體很給力,軟體跟不上。哪怕是售價非常高昂的索尼XPRI非線性編輯軟體,其實也非常難用(TVB就在用這套東西剪節目,我真的是心服口服)。但是沒想到在Catalyst browse(一款索尼的素材採集軟體)之後,索尼還有能像Headphones Connect這種非常有意思的APP,難道軟體部門也開始發力了?

要發揮這款耳機的全部功能,還需要安裝Headphones connect這款軟體。

長按開關鍵至紅藍燈交替閃爍,差不多所有的藍牙耳機都是這樣的

連接上之後就告訴你要裝個應用才可以用它,ios的統一性啊....

意外的是在app store上評分很低....

我還能不同意么

連接後可以直接看到電量,目前的連接方式,以及所使用的音效技術

這裡的自適應聲音控制是指索尼會自動根據你所處的場景自動切換模式,比如你現在在坐公交,耳機就會認為環境音吵雜,需要隔離給你一個聽歌的環境。事實上我覺得智能性一般,手動選擇更好。比如我在咖啡館碼字,其實我還是想聽歌的,但是耳機會判斷你現在所處環境較安靜,讓你多聽一點環境音。其實切換也就是按一下模式鍵的事,還可以聽到非常舒服的小姐姐的語音提示聲(比bose那個硬梆梆的人工合成音要舒服多了!!),by the way是用英文說的,不是日語哦。

在這裡可以自由控制環境聲音的大小,在路上行走用降噪耳機是有一定風險性的,這個功能很實用

這裡就是前文所提到的根據大氣壓變化來調整降噪的功能,由於還沒有帶著它坐過飛機,所以還不好說

感覺用得不多的聲音位置控制功能,可以讓你聽到某一個方向更多的聲音

根據所聽歌曲風格而選擇的環繞模式,音樂廳,舞廳等不同的場景可選

重頭戲均衡器,基於索尼的clear bass而來,非常實用的功能!!

甚至可以自己調節,啊實在是太美好了

DSEE HX這個音質加強的功能自然是要打開的,至於模式切換功能鍵,也是google assistant的啟用按鍵,由於大家都明白的原因,這個功能我們在國內就用不了啦。如果打開了節能待機模式,那麼在沒有播放音樂10分鐘的情況下耳機就會進入待機,對於我這種以耳機聽歌為主的人來說並不好用。來電振動還是比較有用的,但是索尼的這個振動實在是太......太猛了點,都快有點像玩某種玩具時的那種感覺了

希望下一個軟體版本可以提供振動幅度的選擇.....

在軟體裡面甚至可以看到歌詞....(此時使用網易雲音樂)

硬要說什麼缺點的話,每次從別的app切回來都會有一個短暫的連接過程

總的來說,這款APP大大提升了wi-1000x的使用體驗,強推。

佩戴感及聽感

談及一個耳機終究要談到的問題。

首先我講講佩戴感。

索尼的這款耳機大概在70g左右,其實不算輕了,不過對於我這種糙漢來說一點都不重,甚至我在處理本文的照片的過程中耳機一直掛在我脖子上我都沒有察覺。主要是因為索尼的這款耳機有兩個設計點,一個是自然順肩至鎖骨的一個小弧度,這樣耳機可以非常自然地掛在身體上,即使行走的時候也不會晃來晃去;另一個則是與後頸連接處的仿皮及海綿恰到好處,提供了非常舒適的佩戴感。而索尼的U盤式耳機外型在多年的改進後我覺得舒適感已經非常不錯了,我聽了三個多小時也沒有感覺到疲倦。但是從舒適度上講,還是要遜於bose的鯊魚鰭一籌的。

降噪性能方面,我就明講了吧,不錯,但是還是要比bose差一點點。不過這個是建立在我有比較多的不同品牌的使用經驗的基礎上來講的,如果你只是第一次接觸降噪耳機,我想它是完全可以滿足你的。索尼的降噪對人聲的處理我覺得比較合理,畢竟很多場景還是需要注意到別人找你或者外來的環境聲音因素的。簡單點說就是可以大概聽到周圍 有人說話,但是聽不清楚他們講話的內容,加上音樂其實就是完全隔絕了。至於底噪問題,我想對於大部分的降噪耳機來說多少都有,畢竟給你一個安靜環境本來就是降噪耳機要做的第一任務。

音質方面,這就是這款耳機要優於bose的最大之處了,而且不是一點點。三頻相當均衡,低頻不會沉悶轟腦,中音保持了索尼對於人聲一貫處理,聽小小姐的聲音就是甜美呀,高頻也不會很刺耳。總之在一開始讓我很難相信這是一款無線藍牙耳機,可以說在這個價位的無線耳機很難有對手(更優的應該是它的大哥頭戴式的款式,不過也和體積有關係啦)

總結

經常有朋友問我降噪耳機買索尼的還是買bose的,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好解決的,選擇的標準應該是基於你使用的環境。如果像我這般主要還是以聽歌為主,那麼當然選索尼無誤;反之則應該考慮bose。

這一陣子用下來這款耳機讓我十分滿意,它的最大硬傷我覺得應該是麥克風,拿來接電話對方總會反饋環境音太大,使我經常不得不把耳機拿下來對著嘴巴來說。希望下一個版本可以考慮在項圈部分增加通話用的麥克風。

優:1.佩戴舒適,外靚索風

2.音質佳,特別是人聲

3.配件APP有多種不同的功能可選,可玩性高

4.做工優良,對得起價格

5.索尼的LOGO加成

6.降噪能力足夠優秀

劣:1.接聽電話時外界嗓聲明顯

2.送的包包實在是無力吐槽

3.充電時間略長(完全充滿需要四個小時左右,我個人感覺應該是索尼對充電策略的限制)

4.線材收納方式還有提升的空間(相對薄弱的線材和較窄的理線區,實在不太敢用)

總的來說,索尼WI-1000X是目前市面最最值得購買的降噪耳機之一:在降噪耳機里,它可以說是音質最好的一檔;在耳機里,它的降噪功能又最好

如果下一代可以增加摺疊收納、解決通話麥克風問題、增加續航等,我想完全可以把之一二字去掉。

祝大家都早日獲得心頭所好,沭浴在我法的陽光之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什麼值得買 的精彩文章:

Sony 索尼 XZ1 智能手機 使用半年後深度評測
高通驍龍710中的旗艦手機—魅族16X體驗測評

TAG:什麼值得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