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為什麼媽寶男越來越多了?

為什麼媽寶男越來越多了?

月初國慶的時候刷朋友圈,看到之前高中一個關係很好的女生結婚了,跟我同歲。

我點開照片,獃獃地看了2分鐘,讓我驚訝的是記得去年過年聚會時,她還是單身。

我微信上問她:怎麼這麼快?

她說:我想離開我爸媽,我想有個家,我不想再等了。遇見的人還算喜歡,就結了。

她是從小被寄養在爺爺奶奶家的孩子。直到大學畢業,一家3口在3個不同的城市工作,一個月見一次面。

也沒有正式跟父母一起生活過,所以無論做什麼事都感覺很彆扭,對父母就像對外人那樣客氣。雖然知道父母很辛苦,就是親不起來。

而且她爸媽特別有控制欲,不讓穿短褲,不讓染頭髮,不讓打耳洞、出去玩一趟感覺跟犯罪了一樣…高考她超一本線80分,被她爸扇著耳光報了本地大學,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

唉!

我開口想安慰她,卻不知道說什麼,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作為一個被家裡人從小寵到大的女孩子,我以為家是一個人的退路、支柱,是溫暖的港灣。

原來,只是有些人很幸運而已。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是武志紅老師的《為何家會傷人》,剛好說了這個問題。

為什麼媽寶男越來越多了?

作者是知名心理學家,他提出了一個很棒的觀點:

家庭不僅會帶來溫暖和關懷,同樣會有傷害,尤其是在失去和諧的時候。

為什麼呢?

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模式不僅決定了一個人的心智模式,也決定了他的心理健康程度。因為,孩子會把這種關係模式投射到與他人、與社會乃至與世界的關係上去。

那麼,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書里就講了三個非常有用的方法,供父母成長。

為什麼媽寶男越來越多了?


教孩子知識,不如給孩子愛

為什麼媽寶男越來越多了?

書中提到一個例子:阿雲是個廣州姑娘,畢業剛入職時,領導和同事都很喜歡她。

但也才過了兩個月,大家都會慢慢疏遠她,吃飯沒人願意叫她一起去吃,下班沒人叫她一起走,就連開會都沒人喊她一聲。最後她在公司只得獨來獨往。

為什麼阿雲的人際關係會轉變的這麼快?原來,這樣的情形完全複製了她童年時期的人際關係模式。

阿雲是家裡的長女,在有了弟弟之後,父母常常忽視她,把大部分的愛都給了弟弟,不管是爭玩具還是爭寵,她永遠都是失敗者。

她從小就覺得父母只愛弟弟,不愛她,這是她心裡的一個結。

這種狀態發展到她成年後的人際關係中,她不相信能夠得到領導的關懷和賞識,甚至會把同事假想成爭奪領導注意力的對象,團隊合作不盡心,即使競爭,她也是落後。

為什麼媽寶男越來越多了?

更嚴重的是,她會下意識的拖延領導交代的任務、忘記同事讓她幫忙整理的文件或者捎帶的資料。所以,才會造成大家都疏遠她的局面。

中國父母的觀念,讓孩子小時候成了學習的工具,只關心他們的成績。對於男孩女孩的區別教育、對於大寶小寶的公平愛護等等,好多問題都沒有去思考。

國內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曾奇峰曾說:一個人的現實人際關係,是他的內在的客體關係向外投射的結果。這裡所謂的客體關係,指的是我們心理上內化的「我與重要親人的關係」。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模式,是孩子與其他人建立關係的基礎,也是孩子人格和情商的基石,這比知識更重要。

為什麼媽寶男越來越多了?

我們長大後跟其他人交往的方式,都有原生家庭的影子。

為什麼媽寶男越來越多了?


學會和孩子適時分離


「媽寶男」,被女性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物種。

為什麼媽寶男越來越多了?

我有一個閨蜜,前段時間談了一個男朋友,北大畢業,從事律師,家底殷實,性格也好,唯一讓閨蜜吃驚的是,二十六七歲了,還和父母住在一起,從沒獨自生活過。兩人聊天,常常以「我媽·······」開頭,彷彿他媽是宇宙所有真理的化身。

閨蜜果斷結束了交往,說這種男人很難長大,根本無法獨立處理好兩人的關係。

我也發現,身邊90後媽寶男越來越多了。可能是獨生子的原因,從小嬌生慣養,聽媽媽的話,長大後根本不獨立。

「媽寶男」的父母生怕孩子成長為一個獨立的人,孩子是他們的附屬品。

作者提到美國心理學家斯考特·派克的著作《邪惡人性》中的一個故事:

安吉拉的媽媽無法接受女兒安吉拉有任何自主性,她的卧室永遠不能關門,媽媽任何時候都有權利進入她的房間。

安吉拉11歲的時候,媽媽心血來潮把她的頭髮染成金黃色,但安吉拉並不喜歡金黃色的頭髮,她喜歡自己的黑髮。

安吉拉講話的時候,媽媽可能隨時會命令她閉嘴。但有時候,媽媽又會拚命挖掘安吉拉的內心世界,問她在想什麼。

在安吉拉30歲的時候,她突然不能說話了。她是一個老師,本來可以流暢地講課,但是卻因為這種畸形的關係,讓她再也說不出話來。

安吉拉和媽媽的關係讓她潛意識形成一種模式:關係越親密,她就越沒有自己的空間,而她維護自己空間的唯一方式就是不說話。

因為只要她不開口,不管媽媽怎麼侵擾她的個人空間都沒有用。在這種潛意識模式的影響下,在安吉拉生活中,不管是哪種關係,只要從疏遠變成親密時,她就會「失語」。

拒絕分離,愛就是「假愛」。分離是一生的主題,是父母和孩子的關係。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成為自己的過程。父母必須主動和孩子分離,讓他最終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

為什麼媽寶男越來越多了?


經營好自己的夫妻關係


論壇上一個叫「無奈今年」的網友,發表了一篇名為「老婆和父母不和,最終導致離婚,鬱悶中······」的帖子。

短短兩個月點擊率就超過100萬,回復更是多達70多頁,一時成為「天涯第一帖」。

他在文章里細緻地描述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難題,他很愛自己的老婆,但同時也認為年輕人要孝敬父母。

所以,當老婆和父母,尤其是媽媽發生衝突的時候,他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婆媳關係,從古到今就是擺在已婚男人面前的難題。很多女性在擇偶時,尤其對「媽寶男」無法忍受。

我們的傳統文化有這樣的傾向:重親子關係而不是夫妻關係,父母常常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對伴侶的關心和重視。

這種傾向在母親身上尤為嚴重。

於是,當兒子要離開母親,成立自己的家庭時,作為母親,她覺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有意無意地會妨礙兒子和媳婦建立最親密的關係。

而作為兒子,他以前就知道,他是母親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對母親來說,自己甚至比爸爸都重要。他不忍心傷害母親,也不忍心背叛「母親」和妻子站在同一陣營。

這是很多婆媳關係難以相處的原因,其實就是沒有把夫妻關係置於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

如果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丈夫而不是兒子,那麼面對兒子的分離,就不會那麼難受。反而她會對此感到欣喜,為兒子找到他最愛的人,擁有他自己的家庭,步入人生的新階段而開心。

所以,要想營造一個健康的家庭系統,必須將夫妻關係置於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

曾奇峰說,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家庭中,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為什麼媽寶男越來越多了?

如果你問我,父母和孩子最理想的關係是什麼?我想杜江在《爸爸去哪兒》節目里念的那首海桑的詩就很好。分享給你。


《給我的孩子》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你是你自己的希望我那些沒能實現的夢想還是我的與你無關,就讓它們與你無關吧你何妨做一個全新的夢那夢裡,不必有我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卻仍不準備獻給你我的一生這是我的固執然而我愛你,我的孩子我愛你,僅此而已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共讀 的精彩文章:

致颱風「山竹」中玩命想紅的人:請管好自己的愚蠢
給年輕女孩的一封信:能站著掙錢,就別躺著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