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醫生培養亟待從看量轉為重質

醫生培養亟待從看量轉為重質

新中國成立後,面臨的醫療資源嚴重缺乏和人民群眾衛生狀況的極度落後,為了迅速改變這種醫療資源幾乎空白的局面,國家推出了快速培養大批醫務工作者的政策,中等衛校、醫學專科學校,甚至「赤腳醫生」制度,應運而生,為中國醫學發展、人民群眾健康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我國醫生隊伍規模在不斷擴大,尤其是近10年來,我國普通高校醫學專業不斷擴招。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衛生人員總數超過1000萬。根據最新數據,有些地區的每千人醫生比例,已經高達4.06,達到了國際先進的衛生水平。但是,在這支龐大的醫生隊伍中,其中執業醫師、助理醫師共319萬人,擁有本科以上學歷的醫師只佔總數的51%;全國全科醫師共20.9萬人,僅占醫師總數的6.6%,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

當前,群眾對健康有了更高的需求,不但要有更長的生存時間,同時也需要更高的生存質量。要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在這種形勢下,調整現行醫生培養模式,刻不容緩。

「以健康為中心」替代以往的「以治病為中心」,意味著要大力發展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康復醫學和臨床醫學。醫學教育要改變以前重視臨床醫學,忽視預防、保健、康復的舊理念。醫學生的培養,學科和專業的設置,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些轉化,才能改變「大批醫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而保健、康復等領域又對人才有很大需求的困境。

此外,臨床醫學的培養模式也亟須改變。醫生的職業是救死扶傷,臨床醫生不但需要高超的專業技術,而且需要很高的人文精神、職業修養。臨床醫生的培養,必須走精英培養模式。現在中國缺少的不是普通醫生,而是高水平、高素質的醫生。在美國,一個高中畢業生,要成為一個專科醫生,必須歷經大學本科、醫學院教育、規培教育、專科培訓,一般至少需要16年時間。而中國,僅僅需要醫學教學(3年或者5年),簡單規培後就能從事臨床工作。美國每年醫學畢業生大約在12000左右,而中國每年畢業生居然達到幾十萬。中國的醫學生培養已跨越了量的積累階段,必須重視質的培養。

中國的醫學生培養必須結合中國國情,走中國特色道路。中國有數千年的文明史,中國對養生、健康有自己的系統理念。中醫博大精深,我們在醫學生的培養方面,完全可以中西結合,可以借鑒、學習西方的一些培養模式,但完全沒必要妄自菲薄,照搬硬套。相信,中國在醫學生培養方面,完全可以走出有中國特色的培養模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孤雌繁殖的白蟻:當雄性不再被需要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逝世,享年84歲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