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戰損失坦克裝甲車輛近400,蘇軍卻為何沒有吸取任何經驗教訓?

一戰損失坦克裝甲車輛近400,蘇軍卻為何沒有吸取任何經驗教訓?

原標題:一戰損失坦克裝甲車輛近400,蘇軍卻為何沒有吸取任何經驗教訓?


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無疑是日蘇雙方自1903年以來又一次規模性的局部衝突。在這次作戰中,蘇軍投入了近千輛坦克與裝甲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軍在此次戰役中包括裝甲車在內總數也不超過200輛,航空兵、兵員數、炮兵的技術力量也遠不如強大的蘇軍。


但也就是在這次戰當中,面對人數和技術兵器遠不如自己的日軍,蘇軍卻付出了2萬多人傷亡,近400輛裝甲車輛戰損的代價。這又是為什麼呢?


▲諾門坎戰役也是日軍裝甲部隊自侵華戰爭後大規模投入的首例。除了94式超輕型坦克外,不少95式輕型坦克甚至是89式中型坦克,都加入了這場局部「盛宴」。



▲戰前正在草原上集結、討論作戰方案的日軍裝甲兵,而背景處則是一輛97式中型坦克與大量的92式裝甲車。

第1,蘇軍坦克與裝甲車輛太過於薄皮。與日軍坦克相同的是,在諾門坎戰役中出動的蘇軍坦克皆為輕型,諸如T-26,BT系列坦克的正面裝甲最厚也不過13毫米。其雖然可以擋得住日軍的步槍子彈,但在面對日後被視為「垃圾」的94式37毫米反坦克炮時仍然要退避三舍。


第2,指揮協調性有很大的問題。經歷了大清洗過後的蘇軍裝甲部隊不但缺乏優秀的指揮官,甚至連最基本的步坦協同都很難展開。在通訊設備上,由於未能向德國那樣做到每輛坦克都有電台,直至衛國戰爭爆發,絕大多數的蘇軍坦克都需要通過旗語才能互相聯絡。而在激烈的戰場上讓坦克車長冒著被狙擊手狙殺,被機槍打死的風險去與友鄰單位配合,顯然也是不切合實際的。因而在面對日軍廣布的戰壕和反坦克陷阱時,蘇軍往往都是措手不及。



▲蘇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投入的T-26輕型坦克。雖然火力上足以碾壓同時期的日軍坦克,但其裝甲仍然是硬傷,且由於行動緩慢,很容易遭到使用燃燒瓶的日軍敢死步兵「重點關照」。


蘇軍坦克在諾門坎戰役中經常因為速度的原因與步兵部隊脫節,而在散兵坑的日軍士兵也就會趁此機會想盡法子摧毀、消滅蘇軍坦克兵。他們會跳上蘇軍坦克的引擎位置,用刺刀或是別的工具撬開坦克上的車長艙蓋,向內投擲手榴彈炸死蘇軍坦克車組。或是直接用刺刀捅,刺坦克的縫隙處,逼迫彈盡糧絕的蘇軍車組棄車投降。


第3,視野因素。蘇軍坦克兵當中曾經直接將他們的坦克視為「毫無用處的牲畜」,在狹窄的坦克內,坐在車前部的駕駛員只能通過縫隙觀察到坦克外部的情況,而車長則坐在45毫米炮的炮塔內,時而伸出半個腦袋用望遠鏡觀察情況。但這種情況與使用旗語和友軍聯絡一樣,一旦露頭,日軍狙擊手的子彈就會不期而至。同時,蘇軍使用的BT-5型坦克使用的發動機容易著火,一旦引發彈藥殉爆,那麼這輛坦克將會成為不折不扣的「鐵棺材」,將3名蘇軍坦克兵徹底拉入地獄。


儘管如此,蘇軍依舊以俄國人所特有的「虎勁」,駕駛著「鐵棺材」在日軍的陣地上橫衝直撞。雖然損失巨大,但依舊把不可一世的關東軍殺了個片甲不留。



▲正在集結的蘇軍坦克兵部隊,這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BT-5坦克與BA系列裝甲車。

而蘇軍在諾門坎雖然得以取勝,但由於戰術僵化,並未能從高昂的代價中吸取教訓。也就此導致了衛國戰爭初期付出巨大損失但仍我行我素的後果。



也正是因為諾門坎戰役給了蘇軍坦克部隊迎頭痛擊,日軍也就此認為自己的37炮「天下無敵」。直到遇到謝爾曼與斯圖亞特以後,才亡羊補牢般的開發了47毫米反坦克炮。


本文為築壘地域原創作品,主編原廓,原著哈克。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築壘地域 的精彩文章:

吊打歪把子和92式,能擋住鬼子一個大隊!民24式重機槍有多神?
別吹德國98K了!抗戰時購入的10萬支竟有80%不合格?

TAG:築壘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