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認知口頭詩學:探索早期人類思維的奧秘

認知口頭詩學:探索早期人類思維的奧秘

認知口頭詩學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開發與傳承。口頭傳統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早期人類智慧的結晶,蘊含著早期人類思維的奧秘。開展口頭傳統認知研究,對於洞悉人類思維之奧秘具有重要學術意義。2016年,Mihailo Antovi 和Cristóbal Pagán Cánovas主編的《口頭詩學與認知科學》出版,該書將理解隱藏在口頭藝術中的人類思維認知機制稱之為「認知口頭詩學」。在國外「認知口頭詩學」這一構想提出的背景下,中國口頭傳統研究迎來了新的研究機遇和挑戰。

原文 :《嶄露頭角的認知口頭詩學》

作者 |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生 馬俊傑

圖片 |網路

認知口頭詩學的「萌芽」

認知口頭詩學是認知詩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肇始於20世紀七十年代初的認知詩學,具有濃厚的文學批評傳統,距今已有近五十年的發展歷程,但其忽視了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口頭傳統。以Mihailo Antovi 和Cristóbal Pagán Cánovas為代表的西方學者出版了《口頭詩學與認知科學》,首次將口頭傳統納入了認知詩學的研究視野,開拓了認知詩學的研究領域:認知口頭詩學。口頭傳統作為人類的重要文化遺產,其對於探究早期人類的思維和認知具有重要的意義。義大利哲學家和美學家維柯在《新科學》中指出,原始人類都是一個真正的詩人,他們的創造體現了「詩性的智慧」。該書首開先河,將口頭傳統納入認知科學的研究領域,為探索人類「詩性的智慧」的奧秘開闢了新視角。這是口頭傳統研究所面臨的機遇。

同時,口頭傳統的認知研究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該書只是對這一領域的實踐性探索研究,提出認知口頭詩學這一構想,還沒有一個系統的認知口頭詩學的研究理論體系。依據該書研究所採取的理論來看,主要以認知語言學理論為主,例如概念隱喻理論、認知語法和構式語法等。這些探索性的研究具有「各自為政」的現象,缺乏系統性的理論框架。因此,認知口頭詩學未來研究的一個重要挑戰就是其理論體系的建構。總體而言,認知口頭詩學的出現,是探索人類思維奧秘的「新秀」,為口頭傳統的研究提供了新機遇,但是,猶如一個「新生兒」,其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中外學者不斷加以呵護和照看。

得天獨厚的研究優勢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歷史上流傳的口頭傳統文化資源甚是豐富。更為可喜的是,大多口頭傳統都是現存活態。例如黃土高原上的「花兒」,雲貴高原上的「侗族大歌」和蒙古草原上的「格薩爾」。翻開《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入選的中國口頭傳統,數量可觀。如此豐富的口頭傳統資源,為「認知口頭詩學」在中國落地生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中國學者開展「認知口頭詩學」的便利和優勢之所在。

田野調查工作是口頭傳統研究必備的研究方法,中國活態的口頭傳統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回想口頭詩學的創立者——帕里和洛德的研究工作,便可見一斑。他們師徒二人為了尋找真正的荷馬,到南斯拉夫南部等地開展田野調查,採取對比研究的方法,將田野採集的資料與荷馬史詩文本進行對比分析。這一對比分析過程,與活態的口頭傳統研究相比,其研究結論必然不那麼的客 觀和準確。因此,中國語境下開展認知口頭詩學研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建構「本土化」的認知口頭詩學

「認知口頭詩學」構想在西方學界才「嶄露頭角」。要真正走向認知口頭詩學,還需要走很長的路,這是中西方學者共同面臨的迫切任務。

中國學者雖已注意到口頭傳統的研究,但大多把其當作書面文學去研究,導致口頭傳統研究失去了其獨特特徵。有鑒於此,中國語境下的認知口頭詩學研究首先應當擺脫將「口頭傳統」當作書面文學去研究的「缺陷」,重新從認知科學視角出發去審視「口頭傳統」之獨特的「口頭」特質。其次要擺脫等待「引進來」的思維習慣,在借鑒「口頭詩學」對「口頭傳統」豐碩研究成果基礎上,結合認知科學研究,著手建構具有中國「本土化」的認知口頭詩學研究理論框架。唯有如此,認知口頭詩學在中國這一肥沃的土壤上才會茁壯成長,中國的人文學者才會為探索早期人類思維之奧秘作出應有的貢獻。【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寧夏回族花兒的認知體驗及英譯研究」(16CYY011)的階段性成果】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28期第5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流量經濟:邁向卓越全球城市的新引擎
齊澤克:被誤解的「激進思想家」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