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業內人士稱遊戲「綠色通道」已關閉 《絕地求生》前路成謎

業內人士稱遊戲「綠色通道」已關閉 《絕地求生》前路成謎

多名遊戲公司從業人士向記者稱,此前騰訊總裁劉熾平在Q2財報電話會中提到的監管「綠色通道」,已經關閉。

騰訊方面回復稱,此問題沒法回答。

今年8月,劉熾平在回答投資者疑問時提到,由於機構改革導致的遊戲版號審批暫停,整個遊戲行業受到影響。廣電總局為此設立了一個綠色通道,不提供版號但可以讓遊戲上線一個月並且支持商業化試運營。因此,在版號暫停審批期間,部分騰訊遊戲依然可以通過綠色通道來上線運營,但其中並不包括今年騰訊下了重注的《絕地求生》。

記者獲悉,綠色通道並非騰訊獨有,數家上市遊戲公司均曾從監管處獲得綠色通道,目前尚無法得知獲得過綠色通道的公司具體數量。但遊戲茶館報道指出,不擁有GR部門、規模較小的中小遊戲公司不僅沒有綠色通道,在騰訊Q2財報電話會議之前,有的公司甚至聽都沒聽說過綠色通道的存在。

根據南方都市報報道,「綠色通道」指的實際上是「付費介面技術測試」,「允許遊戲上線對相關運行與技術進行測試,而其中收費介面測試可納入技術測試範圍,但一個月後遊戲充值收入必須原路返回,否則屬於違法行為。」也就是說,即使是用「綠色通道」獲得商業化資格的遊戲產品,如果版號在一定時間裡未恢複審批,理論上也並不能從用戶身上賺到錢。

兩個月前,劉熾平將便於理解的「綠色通道」公之於眾,目的更像是為了回應投資者關切,增強資本市場對騰訊信心的舉措。但對遊戲業內來說,劉熾平則是投了一顆炸彈。隨後不久,包括騰訊在內,所有大型遊戲公司的綠色通道均被關閉。至少在監管審批的角度,大小公司又回到了同一起點,沒有人可得享特權。一些大公司人士在私下對騰訊將「綠色通道」公開的做法表示了不解和不滿。

國家廣電總局網站的網路遊戲審批信息在今年3月之後就不再更新。文旅部下屬的中國文化市場網則顯示,國產遊戲自7月25日後、進口遊戲自8月6日後,也沒有新的備案文號繼續更新。

在遊戲行業里,坊間幾乎每個月都有關於版號審批即將恢復的消息,但截止至今,仍然沒有任何明確的政策或文件顯示遊戲版號將於何時重啟審批。

另有一名業內人士估計,由於沒有版號無法進行商業化,騰訊旗下《絕地求生》手游每個月承擔著巨額虧損,數百人團隊的人力、支撐數千萬DAU的伺服器等成本負擔之下,卻沒有任何用戶付費收入。

雖然不同人士對這個估計的虧損數字亦存在爭議,但虧損本身卻是不言自明的。一名大型遊戲公司負責市場和發行的高管告訴記者,在持續虧損之下,《絕地求生》的市場推廣均已暫停。

但騰訊方面回復稱,此消息不實。

誰也不知道遊戲業的這種困局什麼時候結束。但我們能看到的是,十一假期之後,不同的監管機構、官方媒體對遊戲行業密集釋放出了不同的信號。

10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方案指出,文化領域要「拓展數字影音、動漫遊戲、網路文學等數字文化內容。完善遊戲遊藝設備分類,嚴格設備類型與內容准入」。而在完善促進實物消費結構升級的政策體系方面,則明確提到:「推進網路遊戲轉型升級,規範網路遊戲研發出版運營」。這被業內評論人士視為是版號審批即將恢復的預兆;

同日,光明日報刊發文章《文化和旅遊部:為青少年打造乾淨綠色的網路遊戲》,站在文旅部的角度指出「文化和旅遊部著力開展網路遊戲轉型升級工作,其中一項內容即是通過加強網路遊戲內容建設,大力發展功能遊戲,健康發展電競運動等以改善網路遊戲產品結構」;

但10月12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發布「沉迷手機遊戲的留守兒童」;10月13日,《焦點訪談》繼續呼籲「讓孩子放下手機遊戲」;

本周,證監會也向國內券商下發《再融資審核財務知識問答》與《再融資審核非財務知識問答》,文件指出為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確定募集資金投向,防止募集資金投向「脫實向虛」,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服務於實體經濟、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主要投向主營業務。募集資金原則上不得跨界投資影視或遊戲。這意味著,自2015年股災以來,國內中小遊戲公司的資金來源又進一步收緊。

作為業內最大的遊戲公司,騰訊的股價已經在280港元上下徘徊一周了,而對即將公布的Q3財報,市場似乎也沒多少信心與耐心。輿論收緊、市場紅利盡失、資金來源有限、買量和渠道的成本持續上升、競爭越發劇烈,騰訊之外的遊戲從業者們對寒冬的感受則更加直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戲觀察產業媒體 的精彩文章:

獲網易1億美元投資的Bungie註冊新商標 或是雙方合作的新遊戲IP
《超冒險小鎮物語》登頂TapTap熱門榜:模擬經營類手游春天來了?

TAG:遊戲觀察產業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