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晉煮、唐煎、宋點、明清泡,來看看古人吃茶的方式你能接受么!

晉煮、唐煎、宋點、明清泡,來看看古人吃茶的方式你能接受么!

原標題:晉煮、唐煎、宋點、明清泡,來看看古人吃茶的方式你能接受么!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從晉朝時期一直延續至今,最早時候人們飲茶主要看重茶葉的藥用價值!神農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雖然有演繹的成分,但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茶葉確實做過藥用!

茶葉味微苦、甘,性涼。能清頭目,醒精神,解煩渴,利小便,消食積,解毒。用於風熱上犯,頭暈目昏;暑熱煩渴,或飲酒過度;多睡好眠,神疲體倦;小便短赤不利,或水腫尿少;油膩食積,消化不良;濕熱腹瀉、痢疾。


晉煮、唐煎、宋點、明清泡,不同時代的人們吃茶的方法不同,其中有不少現代人理解不了的吃飯,堪稱重口味!



一、煮茶法,把茶葉當菜煮的吃!

飲茶有比較明確的文字記載是在西漢末期的巴蜀地區,故推測煮茶法的發明當屬於巴蜀之人,時間不晚於西漢末。


煮茶法直接來源於茶的食用和藥用方法,用鮮葉或干葉烹煮成羹湯而飲,通常加鹽調味;從藥用而來,用鮮葉或干葉,往往佐以姜、桂、椒、桔皮、薄荷等熬煮成湯汁而飲。


專門的煮飲茶器具,茶器與食器往往混用,煮飲茶器具主要有鍋、釜、鼎 、碗、瓢等;唐代以後有了專門的茶器,就煮飲茶而言,有釜、鍑、鐺、銚、風爐、壺、罐、碗、盞、瓢、杓等。



二、煎茶法,除鹽以外終於沒有調料了!

煎茶法特指陸羽《茶經》所記錄的那套煮水煎茶方法,故應稱陸羽式煎茶法。煎茶法是唐代飲茶的主流形式,曾流傳日本、韓國、朝鮮,在歷史上產生廣泛影響。


不論是片茶還是散茶,都須碾成茶末而煎用。散茶直接碾羅成茶末,團餅茶則要經炙、搗後碾、羅成茶末。唐代發明了專用茶器,為適應煎茶的需要,發明了茶碾、茶羅、風爐、鍑、竹筴、則、瓢、茶碗、水方、滌方等,按陸羽《茶經》,煎茶器具有二十四式,質地有金屬、瓷、陶、竹、木等。煎茶法的典型茶具是風爐、鍑(鐺、銚)、勺、茶碗,最崇尚越窯青瓷茶碗。



煎飲法主要有備茶、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煎茶、酌茶、品茶等程序,以鍑盛水置風爐上,取火候湯,水二沸時投茶入鍑,以竹夾環攪,陸羽主張這時加點鹽調味但不能加其它佐料。待水三沸時茶便煎成,用瓢舀到茶碗中乘熱飲用。如用銚煎茶,因其有柄有流,則可直接倒入茶碗。


三、點茶,後期假如花蕊取花的清香!

點茶法是兩宋飲茶的主流形式,是中國古代茶藝的又一代表,曾傳播到日本、韓國、朝鮮,對日本抹茶道和高麗茶禮有較大的影響。


點茶法是對煎茶法的改革,因用沸水點茶,水溫是漸低的,故而將茶碾成極細的茶粉(煎茶用碎茶末),又先將茶盞溫熱(熁盞令熱),點茶時先注湯少許,調成膏稠狀(調膏)。煎茶的竹夾演化為茶筅,改在盞中攪拌,但稱「擊拂」。為便於注水,發明了高肩長流的燒水器——湯瓶。



茶用片、散、末茶皆可,但要經炙、碾、磨、羅成茶粉。煎茶用茶末,碾、羅便可。點茶用茶粉,不僅碾還要磨。點茶法可直接在小茶盞中點茶,也可在大茶甌中點茶,再用杓分到小茶盞中飲用。

點茶法屬清飲,既不象唐代煎茶法樣加鹽加姜,也不加其他任何佐料。但明朝有好事者在點茶時往甌盞中加花蕾的,這大概取花的芬芳、清雅。



四、明清泡,最喜歡的一種飲茶方式!


泡茶法是中華茶藝的又一代表形式,自明朝中期形成以來流行至今。它不僅是中華明清以來的主導性飲茶方式,而且對日本的煎茶道,朝鮮茶禮及其它亞非歐美國家的飲茶均有影響。



泡茶的茶器主要有茶爐、茶銚(燒水壺)、茶壺、茶盞(茶杯、蓋碗)等。泡茶法崇尚景瓷宜陶,紫砂壺和蓋碗杯是典型茶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戴小軍事 的精彩文章:

漢朝第一戰將韓信不能戰死沙場,卻被誘殺?是功高蓋主嗎?
揭秘清宮一個特殊職位,不讓慈禧吃的菜慈禧就不能吃!

TAG:小戴小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