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都在說漫畫行業寒冬,中國漫畫家到底該何去何從?

都在說漫畫行業寒冬,中國漫畫家到底該何去何從?


都在說漫畫行業寒冬,中國漫畫家到底該何去何從?


一切尚未定型, 大浪淘沙的過程依然充滿了機遇。

文/移星月

2018年5月的時候,《海賊王》的漫畫銷量,達到了全球4.4億冊。

沒有人知道作者尾田榮一郎,在這一年收入具體數額。但在2010年,就有媒體統計過,僅僅版稅,就超過了30億日元。而那一年,他的納稅額,據說是12億日元。

這樣的記錄,對中國的漫畫家來說,不知道哪一天才會到來。

反而今年8月的兩則行業消息,一時間又扯出了中國漫畫家收入的另一幅景象。

大角蟲漫畫平台被爆料拖欠40多位漫畫的稿費數月,總金額超過了400萬,不少漫畫家創作受影響,被迫停更。(查看學術趴對此事的報道

緊接著,沒過幾天,漫畫家L.Dart又爆料米粒影業拖欠個人稿酬和120萬的版權金尾款,再次為漫畫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好在10月12日,雙方最終已達成和解協議。


都在說漫畫行業寒冬,中國漫畫家到底該何去何從?


總的來說,和海外成熟的漫畫市場相比,此時此刻正在奮鬥的中國漫畫家,有自己獨有的困難,包括但不限於:黑白漫畫轉彩漫,更新頻率,市場的成熟度等問題。

那麼,對漫畫家來說,到底該以何種態度,進行這個時代的漫畫創作呢?

我們採訪了《饅頭日記》《快把我哥帶走》《第二模式》等漫畫的作者幽·靈《砂與海之歌》《偃師》的作者米沙,以及出品了《武零後》《他她英雄》唐漫文化聯合創始人Rainy。他們就國內漫畫家面臨的困難,給出了各自的一些思考,分享給大家,希望能有助於各位讀者,更進一步接找到自己的答案。

都在說漫畫行業寒冬,中國漫畫家到底該何去何從?


一 、轉型與留戀

對彩色漫畫的需求,還在紙質媒體時代,就已經有人敏銳意識到了。彼時的典型代表,則是創立於2006年,從一開始就定位彩漫的《知音漫客》

2011年,華西都市報採訪了《知音漫客》創辦人李靖,問及定位於全彩漫畫的原因,當時的李靖解釋說:「一是彩色比黑白更能體現漫畫表現語言,二是數碼時代的到來,彩色漫畫將在紙媒之外的多媒體方向有更大發展。」

都在說漫畫行業寒冬,中國漫畫家到底該何去何從?


他的結論是對的,儘管在網路漫畫平台到來之後,知音漫客的銷量也大幅度下滑,但國漫確實進入了彩色漫畫的爆發時代。

然而,漫畫家的創作並不總是跟得上行業的變遷,創作者的成長跟不上技術的發展速度,這是常態。

當然有幸運的,譬如曾經作為漫威和DC畫師的馬來西亞漫畫家Billy Tan,他在2016年創立了上海唐漫文化,出身美漫的他,在創作彩色漫畫這件事上,天然沒有障礙。

更多人則是一邊糾結,一邊改變。 《偃師》、《砂與海之歌》的作者,2004年開始創作的米沙就感慨:

「當年一個人畫黑白漫畫的時候,都是凌晨五六點睡……結果市場很快就轉彩漫了,好不容易適應了彩漫,市場又開始流行條漫,雖然彩漫轉條漫不難,但是周更都會被嫌棄慢……」

作為漫畫家,幽·靈《鏡·雙城》、《冥列車》、《崑崙雪》、《英雄》等早期作品都是黑白漫畫,直到2015年開始在微博等平台連載《快把我哥帶走》,前期也有不少章節是黑白,逐漸才變成了彩色條漫的形式。

都在說漫畫行業寒冬,中國漫畫家到底該何去何從?


都在說漫畫行業寒冬,中國漫畫家到底該何去何從?


在黑白漫畫和彩色條漫的選擇上,幽·靈沒有太多糾結,「那個時候剛剛喜歡上韓國漫畫,他們都是彩色條漫,我們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吧,覺得蠻好玩,就也特別想嘗試。」

不過,即便彩漫是大勢所趨,這個時代也依然有黑白漫畫在崛起。如許先哲創作的《鏢人》就曾被眾多日本漫畫大師交口稱讚,其第一卷單行本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裡發行量就突破了十萬,最近已經出版了第三部單行本。

都在說漫畫行業寒冬,中國漫畫家到底該何去何從?


米沙覺得,未來的漫畫市場的趨勢必然是多元化,黑白漫畫作為最為人所知的形式不會被單一取代,喜歡這一類型的人,也一定會始終存在。

黑白漫畫並不必然消失,彩色漫畫也會一直進步。

「與時俱進的閱讀體驗是沒有錯的,形式可以不斷變化,但精神內核是不變的,創作者的壓力更多來自於創作好內容,因為創造力不是隨時都有的。」 幽靈如是說。

歡欣鼓舞地迎接新趨勢,固然不是人類所擅長。但在幽·靈看來,既然選擇了漫畫家作為自己的職業,就要明白自己的服務對象是誰。

「人人都希望安於現狀,創作者也一樣,但既然要改變,首先需要的是以積極的態度去看待這種行業變遷。」

二、 質量和速度,選擇哪一個?

國產漫畫追求產量的階段,顯然還沒過去。

如果說,從月刊到周刊,是漫畫產業漸漸成熟的象徵,到了網路漫畫時代,平台依然狂奔在追求產量的這條路上。到如今周更成定律,漸漸地,周雙更,甚至是三更、日更都冒了出來。

過猶不及,新時代的速度製造了大量的焦慮和擔憂,而最典型的一種憂慮則是以次充好的作品大量湧入市場,培養出一大批沒有審美力的讀者,繼而造成國產漫畫市場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但這種焦慮可能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在幽·靈看來,「讀者的鑒賞力,也是需要時間來培養的,看到的東西多了,自然會提升,在這個培養的過程中,漫畫家也不需要迷茫,努力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作品就是了。」

不過量和質的衝突,也並非全無辦法。Rainy表示,此前國內漫畫產業學日本,漫畫家究其一生,往往也只能創作一兩部作品。與之相反,美國漫畫產業吸納全球人才,編劇和畫師分離,同一部作品,往往多個漫畫主筆,畫師們也不需要統一自己的風格,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不同風格偏好的受眾時,也能提高產量。

都在說漫畫行業寒冬,中國漫畫家到底該何去何從?


顯然越來越多國產漫畫正在走上這種編劇主筆分離,以團隊為單位,以工作室,以公司出品為主的集體創作形式,向美漫的工業流程看齊。

不過,這種形式在改善質量問題的同時,也給傾向個人創作的漫畫家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幽·靈表示,自己一直保持周更的速度,但更快就做不到。「我沒有那個手速也沒有那個能力,我還是只會做力所能及的事,也知道自己的極限。」幽·靈笑說。

那麼,個人漫畫家的生存空間還有多大?

「確實會帶來一些無形壓力,但我不提倡追求速度,還是以質量為首。」幽·靈認為,「在內容很棒的前提下,提高更新速度,會帶動作者的人氣和作品流量的提升, 這才是良性的而且現在的影視市場也開始變化,已經不是只看重流量的階段了。」

都在說漫畫行業寒冬,中國漫畫家到底該何去何從?

雖然市場變化帶來了壓力,但對內容重視的轉向也帶來了新機遇。個人漫畫家還是漫畫工作室,或許並不是關鍵。正如一位漫畫家在網上所說,「只要你技術好,再差的環境你也能找到自己的位子,如果技術不好,再好的環境也沒辦法長久。以前紙媒投稿機會那麼少,也還是出現了很多非常有名的漫畫家,更不要說現在的自媒體時代了。」

行業雖然已經不復前兩年遍地黃金的盛況,但依然處於整個時代的風口浪尖,而流量泡沫的破裂,對於專心內容質量的創作人來說可能反而會是機遇。

適者生存,優秀人的總會脫穎而出。

三 、還要為愛發電嗎?

2012年時,華西都市報公布的漫畫家富豪榜,排名前三的是周洪斌(1800萬),朱斌(1300萬),朱德庸(710萬)。 到了2017年的漫畫家富豪排行,前三名變成了阿桂(1000萬),貓小樂(650萬),朱斌(450萬)。

如果只看這個榜單,頭部漫畫家的收入,不升反降,但這個榜單的統計只計算了漫畫家的圖書版稅收入,且版稅率統一以10%計算,顯然並不科學

實際上,2015年之後,受益於影視行業向外掘金的熱潮,暨網路小說之後,漫畫成了IP改編的新寵, 媒體陸續曝出了大量漫改動畫,漫改真人劇的消息,從開始的幾十萬版權轉讓金,到後來的上千萬版權轉讓金,漫畫IP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今年初的一次行業活動上,快看漫畫的合伙人羅澤波就透露,「快看平台的頭部作者年收入五百萬的不在少數。」,小明太極聯合創始人饒陽明則稱,旗下籤約漫畫家而言,頭部收入高的有上千萬。

頭部作者的收入,雖不能代表行業的平均現狀,但多少可以反映出一種趨勢。顯然漫畫行業正在努力相網路小說看齊,單純以版稅計算漫畫家收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米沙表示,自己的收入來源,除了稿費,還有單行本,影視授權,國內付費市場雖然還沒起來,但通過輸出到海外成熟市場,也能獲得了一部分付費分成。


都在說漫畫行業寒冬,中國漫畫家到底該何去何從?


不過,另一方面,可以明確的是,漫畫行業,和絕大多數行業一樣,是典型的金字塔結構。

當大角蟲漫畫欠薪事件發生時,大家再次意識到,絕大多數漫畫家的命運,是拿著微薄的薪水,以超強的勞動負荷來畫連載,簡稱:為愛發電。

事實上,沒有出名前漫畫家固然連收入穩定都談不上,但出名了的漫畫家,也常被稱之為「有命賺錢沒命花」,大部分漫畫家的人生,就是全年無休的伏案工作。無論是不是新人,對漫畫家來說,如果要在這一行堅持下去,熱愛永遠是必不可少的。


都在說漫畫行業寒冬,中國漫畫家到底該何去何從?


在米沙看來,漫畫這個行業,市場轉好也並不意味著就不艱辛。即便在付費人群成熟的日本和韓國市場,也同樣如此。日本的一則舊文顯示,「2009年間約有5300名漫畫家發售了單行本,其中Top100人的版稅收入是平均每人7000萬円,剩下的5200人平均每人版稅收入280萬円。而2009年日本白領的平均年收入在409萬円左右」

網路上爆出大角蟲漫畫欠薪事件時,有人哀謀生之多艱,感慨:難道只能家裡開礦的才能來畫漫畫。然而另一位漫畫家卻不留情地說:醒醒,家裡開礦的為什麼要來畫漫畫啊!

是自嘲,但也是戲言。

但對於此刻的中國漫畫家來說,相比國外成熟市場的同行,相比他們的前輩,以及將來的後輩,此時此刻他們所處的,或許還是整個國產漫畫發展歷程中,最充滿希望的階段。

現在中國對漫畫產量的需求依然很大,新人入行的門檻實際上很低,競爭也沒有日韓那般慘烈,甚至吸引了一部分國外的漫畫家來淘金。而且,當流量泡沫消退後,中國漫畫家將面臨其遺留下的巨大市場空缺,擁有靠內容堂堂正正決勝負的充足機遇。

往前,他們的前輩還在從紙媒篳路藍縷地開拓出一條生路,往後,他們的後輩要用更高的漫畫技藝,去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去服務更挑剔的讀者。

一切尚未定型, 大浪淘沙的過程依然充滿了機遇。

「我也不知道這個市場會變成怎麼樣,這麼多年來,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畫畫。如果你覺得真的喜歡的話,不管環境好或不好都肯定還得往下做呀。」

「很多時候,你只要去做就好了。就算有黑暗也要繼續走啊,你不繼續走,怎麼知道前面能不能看到光明?」

與諸君共勉。

都在說漫畫行業寒冬,中國漫畫家到底該何去何從?

戳下方【了解更多】直達動畫學術趴網站,發現每日動畫資訊~

都在說漫畫行業寒冬,中國漫畫家到底該何去何從?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畫學術趴 的精彩文章:

動畫人專屬!傷敵一萬自損八千的表情包合輯
網文改漫,半壁江山在閱文

TAG:動畫學術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