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出現的「神器」,現代人怎麼復原都有缺憾,只能望文興嘆

古代出現的「神器」,現代人怎麼復原都有缺憾,只能望文興嘆

原標題:古代出現的「神器」,現代人怎麼復原都有缺憾,只能望文興嘆


在科技史上,有一種觀點已經得到世人的認可:封建社會科學文化的最高成是由中國創造的。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相對於學,更側重於術。換句話說,古代的科技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為了追求實用性,古人將這種「術」發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也因此產生了很多精巧絕倫的發明,你可以稱之為「神器」,也可以稱之為「黑科技」。比較遺憾的是,目前仍有很多科技發明僅出現在文字記載上,並沒有實物傳世,就連現代人都無法完整復原,只能望文興嘆。


木牛流馬


據《三國志·後主傳》記載「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另《三國志·諸葛亮傳》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可見,木牛流馬為諸葛亮發明的一種交通運輸工具,分為木牛與流馬兩部分。諸葛亮在北伐時,使用木牛流馬在極為崎嶇的山路上為蜀軍運送糧食,每日「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效率很高。木牛流馬如此厲害,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工具呢?千百年來,提出各種各樣的看法,爭論不休,很多人進行了復原,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與書中描寫相去甚遠。



諸葛連弩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又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前人的基礎上,設計製作了一種「元戎」弩,可以一次發射十支鐵弩箭,大大提高了殺傷效能。這就是諸葛連弩。後來,曹魏發明家馬鈞對其進行了改進,一種五十矢連弩問世。由於材質、工藝等原因,這種連弩並沒有量產,後來就失傳了。現代人根據古書記載,對其進行復原,曾造出了六箭齊飛的單弓諸葛連弩,但箭的飛行距離只有7米左右,更無所謂殺傷力了。



地動儀


我們都知道,地動儀是中國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據《後漢書·張衡列傳》記載「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短短百餘字將地動儀描寫的栩栩如生。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張衡經過長年研究,終於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關於候風地動儀,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夠準確記錄地震,有人說可以「預測地震」。由於書中對地動儀只是作功能表述,人們對地動儀的內部結構掌握的並不確切,雖然複製了不同的版本,但都不能使人信服。


機關鳥


據《韓非子·外儲說》載「(墨子)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墨子研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隻「木鷂」就是機關鳥的一種。墨子未完成的事業,卻在他的學生魯班那裡得以圓滿。《墨子·魯問》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公輸子自以為至巧。」魯班用了墨子的設計,改用竹子這種材質,做成了竹鵲,可以在天上飛三天之久。沒有空氣、人力等動力來源,怎麼可以飛那麼久了。這種鳥,後人無論如何都復原不了。



麻沸散


麻沸散是一種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藥,由華佗發明。據《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髮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史書中對麻沸散的記載大抵如此,加之後來處方失傳,麻沸散由此成為比較神秘的藥物。後來,人們嘗試用曼陀羅花、生草烏、香白芷進行調製,效果都不盡如人意。據考證,這些都不是華佗的原始處方。


為什麼會出現現代人無法復原的情況呢?原因其實很好理解,古籍文獻記載多概念性描述,缺少內在構造的詳註,部分發明有無實物尚未可知,加之這些發明,年代久遠,實物已經失傳,我們只能在文字中領略他們的風采,復原他們也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趣 的精彩文章:

富有冒險精神的兩個省,近代南下海外謀生,影響了整個東南亞
縣吏到公主府服役,勾搭侍女女兒,後來生兩孩子改變大漢歷史

TAG:史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