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2009-2018,未來世界,因小而美

2009-2018,未來世界,因小而美


 


「在上個世紀,企業規模更大就意味著更好,大企業用戶有大工廠、大資本,所有東西都要大。而在本世紀,我則認為『因小而美』(small is beautiful),因為現在比的不是你的機器有多快、或你的設備有多少,而是你轉變自己以滿足市場需求的速度夠不夠快。」



2009年11月12日,也就是淘寶商城舉辦首個「雙11」的次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新加坡舉行的APEC中小企業峰會上發表題為「未來世界,因小而美」的演講,提出「小而美」概念。




巧合的是,這一年的年底,在接受《新周刊》採訪時,「雕刻時光」咖啡館創始人庄崧洌也贊同「小而美」:「未來,可能是個全民皆商的時代。未來,人類的需求越來越細緻化,對美好的東西越來越嚮往。個體和心靈會越來越重要,小而美的東西越來越有市場。」




雖然馬雲的「小而美」更多指向商業模式,庄崧洌的「小而美」則更多指向消費需求,但他們的看法,都基於這樣一個大背景:在這個尊重個體、尊重個性的互聯網時代,人人都被賦予追求自我實現、追求理想生活的權利。微博和「雙11」在這一年相繼應運而生。前者改變了國人的社交方式,讓個體獲得了觀看和表達的機會,獲得精神滿足;後者改變了國人的消費習慣,讓每一個個體都能跨越地域,獲得物質滿足。


 


一轉眼,十年過去了。「雙11」已然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消費節日——作家蔣方舟說,她上大學時就在網購上花費了大量時間,「擊敗了全國90%以上的電商消費者,和快遞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直至今天,她每天開始寫作前,都在購物網站上至少逛一小時,權當熱身。多數時候她並不買,就是看,把看中的東西一樣樣放進購物車裡,想像那些東西屬於自己,光是想像過程就讓她感到愉悅。




科技的進步,也讓人們完成了很多以前想都想不到的事情:有了GPS導航系統,路痴也能進行自駕游;3G剛出來時還被視為「奢侈品」,現在人們隨時隨地在線,手機已經覆蓋購物、支付、娛樂、社交、旅行、通勤、教育等生活場景——比如,再也不用去火車站排長龍了,在手機上一鍵下單,就可以訂火車票;智能語音助理乃至智能機器人成為「非人類同居夥伴」;無人超市、無人駕駛汽車正在逐步實現……




而這些飛躍式的變化,都發生在剛剛過去的十年之中。




現在,讓我們以三年為一期,盤點一同走過的「小時代」。





詩和遠方已經成為一種必需品。圖/unsplash






01


雖然從「小」起步,


但只要有夢想,就能做大事




2009年,天貓雙11來了。十年來創造無數奇蹟的「雙11」,也是從「小」起步的:在當時還是淘寶網CFO、現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的辦公室里,大家天馬行空地出主意。有人說「都能打5折就好了」,另一個人跟著說「要能包郵也不錯」,這些意見都得到了採納,「全場5折、全國包郵」成為那一年「雙11」的主打詞。




那時候,「雙11」被視為小範圍的促銷活動,廣告預算只有1萬元。入駐品牌自然不收費,可即便如此,11月10日22點,也就是距離活動時間——11月11日零點——只有兩個小時的時候,還有商家打電話來要求退出。最後,只有27個品牌參與了這次「雙11」。「2009年11月10日晚上,還在西湖國際辦公的阿里巴巴只有十幾個人留下來為這場活動加班。第一個『雙11』的全天交易額是5200萬元。這個數字放在今天,5秒就夠。」「浙江新聞」的報道這樣寫道。




正如馬雲在新加坡APEC中小企業峰會上所說,雖然從「小」起步,但只要有夢想,就能做大事。「雙11」的迅猛發展就是最好的例子:2010年的第二個「雙11」,銷售額一下子飆升到9.36億元;2012年,淘寶商城更名為天貓,「雙11」也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雙11購物狂歡節」,這一年的銷售額首次超過100億元,達191億元;2015年,  這一年的「雙11」銷售額衝到了912.17億元,但在水立方舉行的盛大「雙11春晚」(也稱「貓晚」)讓它越來越像個節日。「我估計過幾年很多新民俗也會跟風而起——比如說當晚得熬夜守歲全家齊下單、長輩得給孩子發支付寶紅包、第二天早上親戚朋友都得互相問候『都秒到了吧?』、家家還都得掛張馬雲抱著大鯉魚的年畫」,廣告人東東槍評論道。




2010年年初,《新周刊》曾這樣定義「小趨勢」:「它們是非主流的、在萌芽狀態的、具體而微的、從屬於社會神經末梢但最貼近人心的那些未來潮流、未來行為和未來生活方式。」美國分析家馬克·佩恩認為,貌似細微的發展決定著巨大的社會變革,未來的大趨勢,就隱藏在當下的小趨勢里——天貓雙11由小趨勢成長至大潮流的演進過程,印證了佩恩的判斷。




從2009年到2018年,由小而來的雙11不斷打破著所有人的想像——現在,「雙11」創下什麼樣的紀錄都已不太會令人意外。





足不出戶,買遍天下。圖/bruce mars/pexels


 




02


認真對待一日三餐


以及每一個美好的生活細節




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來了。作為「舌尖」的美食顧問,詩人兼大廚二毛得到了更多關注。和「舌尖」總導演陳曉卿一樣,每到一座城市,二毛必逛菜市場。陳曉卿說過,菜市場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一切不是菜市場的城市旅行都是假正經」。逛菜市場,二毛一般會逛兩次:第一次摸清當地有什麼特色食材,第二次則是在回程的那天早上把一開始看準的、北京沒有的食材買下來。他的那些吃貨朋友則聞風而動,飛機剛落地,嗷嗷待哺的一群人就催他趕緊回餐廳下廚。




有一次,他在長沙參加《天天向上》節目的錄製。回北京當天的那個清早,他照例去了趟菜市場,剛摘下的茄子、青菜等買了一筐,豬肉也買了半扇。中午,這些食材做成的菜就出現在餐桌上,讓早早等候的朋友們讚不絕口。他們公認當天最好吃的菜是一道米湯茄子,鮮、嫩之外,更神奇的是,茄子完全沒有變色,瓤還是白的。二毛主動教授做法:油熱後即關火,放入切好的茄子和調料,迅速翻炒後出鍋,茄子就不會變色。




二毛說,要獲得真正的「味」,需要遵循自然而然的「道」。所謂自然而然,就是古人說的「不時不食」。他在北京十來年,幾乎不吃北京超市裡賣的挂面,因為那些挂面是用機器烘乾的,跟老家酉陽那種曬出來的挂面不能比。在酉陽,做麵條一定需要大太陽,這樣曬出來的麵條有太陽的味道,香,筋道。




除了不時讓妹妹快遞酉陽的食材到北京以解鄉愁,每年春節前,二毛還會委託妹妹在酉陽做臘腸、牛肉乾,好讓他作為年貨送人。有幸吃到這些「土產」的朋友,無不紛紛「跪求」他開網店,但因為他實在太忙,只好作罷。




而天貓可以滿足吃貨們的願望。「舌尖2」推出時,天貓旗下的天貓食品與片方合作,同步首發每期節目中的食材和美食菜譜,掀起「邊看邊買」的風潮。




「舌尖」分集導演鄧潔表示:「我們最希望的是,觀眾看完舌尖2後有強烈的衝動,要回家給親人做一頓家常飯,離開的時候帶一樣家鄉的美食上路,跟母親學一道菜,認真地對待一日三餐以及每一個美好的生活細節。」





你有多久沒去過菜市場了?圖/Natalie Ng/unsplash






03


把時間和錢


花在「健康而有益的文化生活」上


 


2015年,沒有硝煙的外賣大戰來了——多少加班族和御宅族的胃終被善待。三年後的國慶節期間,「好奇心日報」記者王毓嬋進行了一項「戒斷」實驗:作為一個外賣重度依賴者,一周不叫外賣會怎麼樣?




在戒斷外賣的這7天里,王毓嬋用這些方式填飽肚子:喝代餐飲料、吃升級版速食產品(如懶人小火鍋)、用冰箱里的存貨做簡餐(永恆的番茄炒雞蛋)、網購食材或半成品菜肴做成菜、完成從出門買菜到做菜的烹飪全過程、下館子吃。實驗結束,反而凸顯了外賣的重要性:因為在做飯上花費了不少時間,王毓嬋覺得自己的生活狀態被打亂了。耗時最長的是完成烹飪全過程那一次,總共花了兩個半小時。她的結論是:自己離不了外賣。




對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來說,父母千叮萬囑的「好好吃飯」這件事很難實現:飯局是為了社交,見面是目的,吃什麼不重要;日常的吃飯則是功能性的,用外賣來解決最省時省力。「下廚」也就成為一種愛好和情趣,而不是必需的家務勞動。




至於住,「不存在日報」作者高小山的看法是:有一間乾淨、衛生、水電網齊全的「膠囊」,就可以滿足最簡單的住宿需求,根本不需要買房。「當你捨棄了對於住所的各種執念,沒準生活會有更多的自由度。」




吃飯靠外賣,購物靠網購,根本不買房,那麼,省下來的時間和錢用來幹什麼呢?答案是:年輕人把時間和錢花在追劇、閱讀、看電影、看錶演、看展覽、健身、旅行等這些「健康而有益的文化生活」上。隨手記聯合各大品牌發布的《2017年輕人消費趨勢數據報告》顯示:2016年年輕人在書本上的人均支出為168元,相較於2015年的155元,增長了8.4%;2016年年輕人人均旅遊支出為14738元/人,其中交通路費為4985元,飲食吃飯為4324元,住宿酒店為2896元;人均運動消費則為1743元。




飛速發展的技術讓更多人的生活進入easy模式——生活真正的意義終於顯現:休閑,沉浸,發現理想之美,享受健康生活。





技術與商業結合,讓

生活進入easy模式

。圖/Toa Heftiba


 




04


精彩,才剛剛開始


 


從2009年到2018年,從小處看,有很多人以一己之力,改變自己人生的同時改變著身邊一小群人的生活;從大處看,每一年都會產生一件影響大多數人生活的標誌性事件——它小到只是你手機里的一個天貓App、你支付寶里的一張火車票,大到讓你在家就看遍吃遍中國美食、出門就游遍天下陌路。生活變得越來越輕——輕到不用飛波士頓,只需一個盒馬App就能在家裡吃到最新鮮的海鮮大餐;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美——美到每一個看似遙不可及的理想,都可能在下一個瞬間變成現實。




從2009年到2018年,天貓雙11走過了十個年頭。在這十年中,天貓與所有人一起,努力構建因小而美的未來世界。現在,天貓聯合新周刊、智族GQ、澎湃新聞、好奇心日報,評選出並發布「十年理想生活10大icon」,致敬與你共同走過的十年——每一年、每一個人的努力和改變累積起來,就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面對未來,我們相信,精彩,才剛剛開始。


 


↓↓↓




天貓 X 新周刊


聯合發布十大理想生活icon


 


2009年


「雙11」——買買買







因為「雙11」,11月11日從調侃意味的「光棍節」變為人們犒勞自我的購物狂歡節——全世界的好東西你都值得擁有,只要上個月的花唄已還完。


 


2010年


微博——圍觀改變中國







新浪微博在這一年註冊用戶超過1億,成為中國最大、最有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平台——同類再也不用相見恨遠,一條微博,志同道合。


 


2011年


GPS導航——解救路痴







有了GPS,走遍天下都不怕——說走就走不是夢,從此世界無陌路。


 


2012年


「舌尖上的中國」——美食無國界







「吃貨聖經」「下飯神器」——通過美食發現中國,通過網購吃遍中國。


 


2013年


手機購票——出行利器







手機覆蓋包括出行在內的各種生活場景——屏幕越來越小,生活越來越大。


 


2014年


支付寶——錢包終結者







隨時隨地,安全支付——再也丟不了自己的錢,再也撿不到別人的錢……



 


2015年


外賣大戰——餐飲業「淘寶」爭奪戰







不需下廚,不必出門——做菜小白又如何?宅系美食家不是夢!


 


2016年


共享單車——下一個風口?







共享經濟的急先鋒,解決「最後一公里」的痛點——大到別墅,小到充電寶都能共享。別人的生活就是你的生活。


 


2017年


AI助理——在一起,更智能







你的AI好友已上線。未來人類可能與其共度一生。


 


2018年


新零售——消費升級







人臉支付、無人超市,線上線下不再有邊界——未來已來。精彩,才剛剛開始。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陰陽師》:大公司之軀體,獨立遊戲之精神
從社會底層做到總統夫人,魏瓔珞做對了什麼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