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舞蹈中要用好這些基本力,你都知道嗎

舞蹈中要用好這些基本力,你都知道嗎

原標題:舞蹈中要用好這些基本力,你都知道嗎


舞蹈中不可避免地要用到力的三要素和一些基本力。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讓我們來看看都需要掌握並且用好哪6類基本力呢?



01


身體重力與地面托力


任何舞蹈都離不開身體與地面的相互作用。身體給地面向下的重力,地面就給身體向上的托力(也叫做彈力或反彈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垂直於地面的直線上。

在舞蹈中,體現身體重力的是重心。舞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握好重心。我們必須具有讓身體重心可以單獨穩穩地落在一隻腳上的本領,並且能夠使重心自如地在兩腳上來迴轉移,還必須保證身體重心總能有正確的位置和我們所需要的位置。


在拉丁舞中,很多動作不僅是通過重心在兩腳上來回移動得以完成,也通過重心在腳底的不同部位游移來完成。重心和胯的關係極為密切。很多時候我們不必刻意去「做胯」,只需做好重心轉移,把重心適當放下,讓胯順勢而為,這樣動作就會簡單而自然。



02


摩擦力與身體驅動力

人體通過自我運動而不是靠外力作用產生的力,就是身體驅動力,簡稱動力。


舞蹈時,只要想運動,腳就必須蹬地面驅動身體運動,這時腳(鞋)與地面就產生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與腳蹬地面的方向相反。比如腳往後蹬,摩擦力就是往前的。


人體重力與摩擦力可以巧妙地用在舞蹈中表現思想情感和意境。我們用力踩地,挺拔身體,會增大摩擦力,表現沉穩剛毅、胸懷博大的狀態,或表現高瞻遠矚的形象。反之,也可以通過腳尖或腳掌觸地,加上彈動、跳動來表現愉快的情緒等等。



03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舞蹈中,舞者用腳以一個力向後蹬地,就等於向後推地面,地面就以同樣大小的反向力推舞者,舞者才能起步前行。舞者向後蹬地的力就是作用力,地面對舞者的力就是反作用力。在拉丁舞中,男女舞伴以手相接,通過手把力傳遞給對方,以產生運動。作用力的大小,要根據實際需要來決定。我們不願意看到:用力推造成「頂牛」,而用力拉,又造成「拔河」狀態;再不然就只是用手使勁推拉、雙方的小臂出現種種難看的形態。當雙方以身體為主、手臂為輔地手接手傳遞信息,發力正確,又配合得當,則會增強舞蹈的力度感和男女舞伴的一體感。



04

張力和擠壓力


張力就是拉力。拔河比賽中的拔河雙方對繩子的作用力就是張力即拉力。舞蹈中,人體不同部位互相分離的力,就是張力。不同部位向一個中心互相聚集的力就是擠壓力或稱壓縮力。例如,當我們的頭努力往上伸,腳用力往下踩,整個身體被拉長,這就是在張力的作用下完成的。當我們的肩胛骨往下壓,同側的胯往上提,這就是在擠壓力的作用下完成的。



05


對抗力


舞蹈中的對抗力包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張力和擠壓力等。我們常常把在對抗力作用下完成的動作叫做對抗。


人體中,由於骨骼和肌肉的作用,凡是互相關聯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方向相反的力均可以產生對抗。在多個力的情況下,只要有方向相反的力,在力的總和中形成平衡,就可以形成對抗。最常見的有肩胛骨與胯的對抗,上肢與下肢的對抗,頸椎與胸椎與腰椎與胯骨的複合對抗,頭與胸地面等的複合對抗,甚至可以是全身各個部位的全方位對抗,等等。單個力無所謂對抗。


對抗的結果一是產生協調,二是產生視覺形象。視覺形象越多,意味著整個身體的關節和肌肉被激活,情緒被激活,舞蹈的感染力就強



06


慣性力


拉丁舞中,只要是向前的運動,想馬上反身往回運動時,就不可避免地遇到慣性力的作用。運動的速度越大,又越想快速返回,那麼慣性力就越大。最常見的是向前走步轉體180度(轉半周)的動作。為了克服慣性力,我們往往在轉半周之後向後踩一腳,然後再循原路往回走。這樣做不僅可以克服慣性力的「負作用」,而且可以讓我們在往迴轉之前,把重心推上去,讓身體顯現出挺拔的姿態,給舞蹈帶來美感。




文 | 辛曉暉


本期責編 | 王粒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尚舞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尚舞雜誌 |